第122章 已是精锐,可当大用也(4/6)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兄弟一起分。”  

“那是你的事,你只管去分。”苏武点着头。  

孙立嘿嘿一笑:“卑职知晓了!”  

石秀闻言,立马也说:“将军有知,张顺之头,也是并了几个兄弟都有份。”  

“那也是你的事,你只管去分。”苏武倒是还有了几分欣慰,石秀也学得快,慢慢进状态了。  

“其他封赏,只待朱武兄弟慢慢并诸位虞侯文书慢慢统计来,你们也多多帮衬,莫使纷争,快速定妥,一一发放!”  

苏武舍得钱,舍得给的钱一定比别人的更多,但也并不那么多,能让军汉们有个小康,但其实并不能让人豪富。  

就好比这十贯钱,能换一头壮牛好牛,也能换一亩地。  

但一亩地或者几亩地,在这个时代,并不是一份极大的资产。  

原因有二,一来,是这个时代的地,出产不高,三百斤粮食就算不错,不比后世一亩地能出一两千斤的粮食。  

二来,即便是这三百斤粮,还要给官府交税,赋税其实沉重,越是这种自耕农,赋税其实越沉重。  

无错版本在69书吧读!69书_吧本。  

反而是大户豪强高门,赋税又不那么沉重。真的一贫如洗,又谈不上什么赋税。这里面门道很多,也涉及社会制度,朝廷制度,再往上,也涉及到朝廷度支之困,以及历代范仲淹、王安石为何要改革变法…  

也就是说,一个自耕农,只靠着自己的地能养活自己一大家子,其实几亩地是远远不够的,而是至少要二三十亩地往上,才能算是个殷实的自耕农。  

这也与这个时代人口少有关系,所以,一亩地,很贵重,但也并不是很大的资产。  

那十贯钱,几十贯钱,富裕不了一家人,但能奔小康,脱离温饱线。  

至于城池里的产业,一套小楼价格就不低,那没有个几百贯的身家,算不得中产。  

所以,苏武愿意比别人给得多,道理就在这里,军汉只要立功,苏武愿意给一个奔小康的赏赐。  

其实秦国崛起时候的军制,也是这个道理,给得出手,有奔头。  

要想麾下军汉闻战则喜,就不能真是三瓜两枣,但也不能又是一战两战就成豪富。  

更不能让麾下军汉每天看着那几贯钱,开战之时,不给赏钱就不打了。  

那历史上童贯童枢密,与辽开战之前,第一件事,就是从京中带着四百万贯去军中,还没开打,先发钱,说是二十万军,四百万贯,也不经发。  

这种战前发钱的事,那已然不是一天两天了,一二百年的“传统”了,只是这“传统”到如今,越发展越畸形。  

甚至还会出现已经开战了,发射几支箭矢就停,哪怕敌人已经冲上来,也等上官先发钱,发钱了,再放箭,好似还有明码标价,发一支弓箭多少钱,发一支弩箭多少钱。  

这是何等畸形?这般,能打赢?便问,童贯带四百万贯到前线军中,能发几箭?鲁达在西北的上司小种经略相公种师中,就死在这种事情上面。  

史书有载:赏继不及,士卒皆愤懑散去,所留不过百人,师中力战而亡。当然,这本也是文官惹的祸,还有其他情绪因素在其中,只说一边打仗一边等钱这个现象。  

所以,苏武所想,便是要让军汉们知道,只管打,只管打赢,买地买牛,不在话下,战后一定兑现,得立起这份诚信。  

甚至当真奋勇无当,就真的能置下殷实的家产,乃至真有机会升官进爵、冲破阶层。  

这就是奔头,这就是前程。  

只看此时营寨之中,军汉们一个个喜悦的模样,个个喜笑颜开在说,说的就是回家定是再置办两亩地去,便也能少受一些雇主地主的脸色…  

若是有灾有祸有病,也多了几分抗风险的能力。  

乃至已然有人就说,回家就带父亲去看郎中,去买药。  

也有人说着此番存点钱,再存两回,回村里建个小屋,隔壁村二妞,也就娶得回来了…  

人生之事,大抵如此。  

便是有一人开口来说:“咱们将军当真是好!”  

“这还用说?只管随着将军,吃得好穿得暖,能立功!”  

立马有人激动也来说:“这般下去,我愿随着咱们将军打一辈子仗去。”  

“就怕这梁山之贼一剿,就没有仗打了…”  

“别的地方没有贼吗?”  

“不知道…”  

“当是没有吧,倒也没听说哪里还有大贼啊…”  

“唉…”  

却是一旁,也有人沉默不语,也有人满脸羡慕,还有人开口来骂:“这些直娘贼也太少了,都不够咱们兄弟分的,我便是奔来奔去,这个也是死的,那个也是死的…白白奔了几遭…”  

“是啊,将军怎么不派我去当先锋?”  

“只怪你们奔得慢,操练你就奔得慢,上阵了,你还奔得慢!”  

“我奔得不比你快呢?”  

“嘿,你哪天奔得比我快了!回去咱再比比,哪天不是我奔在你头前。”  

“胡说!”  

“莫吵莫吵,我听说而今梁山之贼多呢,几千上万的…”  

“当真吗?”  

“真的,我听都头说的,都头说是武指挥使说的…”  

“那真有几千上万,咱兄弟,一人还能分好几个呢…”  

“倒也不知将军什么时候带着咱们去剿水泊梁山…”  

“那得要船吧?”  

“是啊,那将军得造船呐…”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