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章 人中豪杰也(3/4)
“啊?”苏武愣了愣,有谁的风范?苏轼的风范?
这评价,是高是低?应该不会低吧?辛弃疾应该低不了吧?
就看慕容彦达与赵明诚闻言皆惊,便是相视一眼,赵明诚取过词来,两人同看。
字句不多,初一读完,两人又是对视,更是一惊,这身先士卒的武夫,当真有才在身?
虽然不是那婉约词句,却也有一种武夫之气概,合辙押韵,不是一般,遣词用句,更是意料之外,应事抒怀,着实上乘之作。
慕容彦达两眼就变,立马转身举杯往苏武走近:“苏都监,请饮此杯!”
以前,当真怠慢了,不是表面怠慢,是心里怠慢,文人圈子,当真有那身份认同之感。
苏武自是一饮,说道:“献丑献丑。”
赵明诚立马举杯来说:“这般岂能还是献丑?好词好词,夫人说句读不弃之诗,只是夫人平常多喜合得音律之词,此词,正是你我男儿之词也!苏门风范不假!”
苏武又是一饮,就看一旁李清照在笑:“词当真不错,用头前这些姑娘嗓音来唱,可不好听呢…”
李清照当真论道了,便是此词真入得眼,若不是上佳之作,也就谈不上当场论道。
句读不葺之诗,便是李清照自己的一个概念,对一类豪放词派的点评,说那一类词,虽然合辙押韵,但读起来唱起来,就像是长短不一的诗句,少了唱词的韵味。
曲中缚不住者,便是说用词牌的曲子来唱,唱不好听,脱离了原曲的味道。
这一类词,李清照的师公苏轼就是代表人物。
此时此刻,便是拿来说苏武这词。
苏武只管听得是一愣一愣的,自有赵明诚来与李清照对答,也是笑着说:“夫人何必如此…今日苏都监,当真不凡,头前我等心中皆有怠慢,苏都监大才也,今日,多少也算是一鸣惊人,教我等刮目相看。”
苏武心中尴尬,今日当真是见得李清照,有些过于激动,他还真不曾想过要往文人圈子里挤,其实也知道自己挤不进去。
这不仅仅是几首诗词的事,也不是要写什么文章大论的事,这是整个心态思维,乃至行为方式,行事做派,苏武必然都是格格不入。
苏武只说:“附庸风雅尔。”
实话实说,这事,他可真干不来。
赵明诚笑着说道:“这十年来,在家乡隐居,平常里多是好友三五品茗论道,时不时也填几曲聊以自慰,三五好友,这些年来,正也编了一集,苏都监此词,可否收入集中?”
还有这种事?
苏武只管点头:“好说好说。”
集是什么?歌词本,赵明诚与众多好友编的歌词本,歌词本编好了,自然就要让人抄写或者刊印。
如此,便是传播出去,天下来唱。
这是什么待遇?
赵明诚也说:“若是苏都监还有大作,都送来无妨。”
“就此一曲,别无有多,赵相公莫怪。”苏武不干这事,不去硬挤。
赵明诚闻言就笑:“出手已然是这般,岂能没有?定是还有!”
慕容彦达也说:“苏都监兴许是谦虚,兴许也是心虚,无妨无妨,既有此才,哪里会有埋没?”
真没有了,一滴都没有了,若真是一通乱背,迟早露馅,苏武只摇头打岔:“二位相公,吃酒吃酒…”
赵明诚只管抬杯:“苏都监回了东平府,可莫要忘记了。”
苏武笑着不说话,心中只想,回去就忘。
只看得那边苏武座位之后,鲁达林冲杨志等人,本是一个个谨小慎微坐在当场,此时已是看得目瞪口呆。
哥哥这是怎么回事啊?
哥哥这是什么操作啊?
就听李清照开口:“若是把苏都监调到莱州来任都监,岂不正好?”
苏武连连摆手:“东平府正也起大贼,程相公也是焦头烂额,只等回去清剿呢。”
李大家,你可别坏我大事!咱敬佩是敬佩,可不能断我前程与财路,我家程相公可好得很,我可想念他,得赶紧回去。
李清照嘿嘿笑着,抬手来摆:“说笑说笑呢…”
苏武心中只想,吓我一跳!
只看那李大家,还真有几分狡黠在脸。
慕容彦达却也笑着说:“我还想调苏都监来青州呢,却也不能夺程知府座下大才。”
赵明诚便说:“苏都监,我家夫人平常里最喜说笑,不必当真。”
只看赵明诚去看李清照,当真是一脸的恩爱。
慕容彦达大手一挥:“来唱此曲《八声甘州》,且听听到底合不合得住音韵。”
众人便也等着唱曲,也看唱词人的水平,乐音就起,还真别说,这一曲倒是不甚突兀,《八声甘州》本是唐曲词牌,有那一股子苍凉味道,合得上,只是当面宋朝的小姐姐嗓子里,唱起来少了那几分苍凉,多了几分婉约。
却是此时,门外走进来一人,身穿青色官衣,年纪怕是有五六十岁,须发皆白,消瘦非常,颧骨微凸,脚步却稳,看起来极其精干。
那人直走到最头前来,拱手一问:“不知哪位是赵相公?”
赵明诚便也点头:“我是,不知你是?”
那老头上前再礼:“下官乃是掖县知县宗泽,朝廷公文到了,众同僚推举下官前来迎接赵相公前去赴任,便是到青州来,打听几番,唐突到此拜见。”
莱州到青州,也近,三百里路而已,车架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