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5章 汉军八旗,异域扬威,干翻钦察联军(2/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敢战。  

如果遇到敌军出动大队的骑兵,这一支支小队也会迅速集结起来,形成一支支大队骑兵与之相抗。  

草原围猎的经验,让这些草原战士的配合非常密切,根本就不需要多少指挥。  

而且,必须说明的是,钦察人虽是草原民族,但比起当初的蒙古人阔多了。他们占据了万里草原,可以与西辽、花剌子模和欧洲贸易。由于波斯地区常年动乱,还吸收了不少波斯地区的能工巧匠。  

所以,大约一半的钦察战士,身上披着的是铁甲。  

他们的头盔更是颇具特色。  

其他地区的头盔面甲,只是用一个铁片遮挡。  

而钦察人的头盔面甲,却是有鼻子有嘴巴有夸张的胡须,看起来就是一个个相貌狰狞的恶鬼。  

普通军队看到一队队钦察骑兵迎面而来,还未曾开打就心生恐惧。在历史记载中,术赤对钦察人这种面具非常欣赏,不但大力推广而且进行技术改进。到了后来,“钦察面甲”成为了钦察汗国的标志。  

当然了,汉军八旗不是普通部队,对钦察人夸张的头盔面具,毫无恐惧心理。  

“汉军正红、正蓝、正黑、镶红、镶蓝、镶黄、镶黑,七旗出击!注意,先分成一个个千人队,将钦察人尽量分割,再一口口地吃掉他们!”  

史天倪不但果断下达了命令,而且并未用出全力,仅仅出动了汉军七旗。他留下了直属的正黄旗做最后的预备队,防止各种意外的发生。  

他下达的命令,也非常符合两军的实际情况。  

汉军八旗虽然经过了长期的训练,但是对比在马背上长大的钦察人,在个人战力上没什么优势。如果也分成一支支三五十人的小队,即便有阿拉伯战马的优势,汉军也未必能占到什么便宜。  

汉军最大的优势在于纪律性。  

他们不但能密切配合,而且能为了完成命令不惜一切代价,包括自己的生命。  

三十个汉军八旗将士,未必是三十个钦察战士的对手。  

但一个汉军八旗千户,却能战胜一千个钦察骑兵!  

至于说为什么史天倪为什么不直接出动一个个万人队?如果钦察骑兵见汉军太啃,就只会进行的袭扰了,短时间内只能打成胶着战。时间久了,钦察人说不定会脆溜之大吉。  

出动一支支千人队,才是最为明智的选择。  

“驸马麾下,有进无退!”  

“八旗汉军,所向无敌!”  

“建功立业,就在当下!”  

汉军七旗分成七十个千人队,发出声声呐喊,向着蔓延了五六里的七万钦察骑兵迅猛冲杀。  

他们现在的目标不是杀死多少钦察人,而是完成任务,将钦察骑兵们分割开来,使其既不能逃遁,又无法联络。然后集中优势兵力,将其一口口吃掉。  

“拦住他们,杀死他们!”  

眼见汉军如此队形,原来漫山遍野的钦察人迅速变阵。  

身穿铁甲的钦察战士在前,身穿皮甲战士在后,组成七十个千人队,向着汉军七十个千户迎面而来。  

七十队VS七十队!  

七百五十名汉军战士VS一千名钦察战士!  

嗖嗖嗖!  

刚到百步距离,双方齐齐发出了一轮箭雨。  

汉军的战马继续加速!  

八十步!  

五十步!  

到了现在,钦察战士双目中已经充满了震惊。  

他们当然应该震惊。  

这个时代的骑兵对决,要么排出整齐的队形,默契地避开对方正面,在两军擦肩而过时,互相发动攻击。一击即走,速度不减。  

要么到了百步距离,双方就非常默契地减速,两军战士捉对厮杀。  

也有特别勇武的战将,率领数十名亲卫,速度丝毫不减,直接硬生生撞入敌阵,但这绝不是常态,在战场上很少发生。  

然而,现在呢?  

七十支汉军队伍,不但没有一支队伍让开正面的意思,而且没有一支队伍减速!  

他们的队形也甚是奇怪。  

每个千户排出整齐的方阵,骑兵之间的距离非常近,左右之间几乎是马镫挨着马镫,前后的距离不超过三丈。  

整支骑兵队伍,仿佛一个个移动的城池,在向钦察军的千人队恶狠狠地撞来!  

怎么回事?  

他们为什么既不减速,又不避开正面?  

他们要以命换命吗?  

对于普通战士来讲,双方这样硬生生地相撞,岂不是等同于直接同归于尽?  

有这个必要吗?  

钦察骑兵大惑不解。  

然而,他们哪里知道,这种战法在东方毫不稀奇。  

铁浮屠!  

相传金国的铁浮屠,是用铁锁相连,部队整齐划一,硬撼敌军军阵。但实际上,这是不可能的。铁链相连,一个人的战马被射死,岂不是把铁链上其他骑兵都连累了?  

事实上,金国初年是用严苛的军纪,将所有战士凝结为一体,仿若铁链相连攻如雷霆,才给世人这么大的误会。  

汉军八旗虽然只是人穿铁甲,马并没有披马甲,但还是借鉴了铁浮屠的战法。  

汉军八旗就是要凭着优良的军纪,和敌军拼命,你们敢不敢接招?  

“走!”  

钦察人虽然也是草原战士,相对来说也不缺乏血性。但毕竟是好日子过久了,并不觉得现在有直接拼命的必要。当即就有大约五十支千人队,拨转马头,向着侧方奔驰,给汉军让开了道路。汉军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