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5章 五十六万大军兵围撒马尔罕,襄阳垉前身(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醉于温柔乡中,耽误了驸马的大事,恐怕谁来也救不了他。相反地,如果成功完成了驸马的任务,又岂止是一个百户长的职司,以及一个美貌女奴呢?  

“谢驸马!”  

其实,阿巴斯·设拉子就是纯正的技术宅,对技术的研究的狂热未必就比女人的兴趣小多少。  

此时有钱有女人有帮手,真是心满意足之极,准备好今晚加班了。  

当然了,这配重抛石车,也不是那么容易研究出来的。  

在历史记载中,蒙古人攻破不花剌城,只是听说了配重抛石车的消息。攻破撒马尔罕,得到更多的优良工匠后,才开始研制配重抛石车。一直到围攻玉龙杰赤城时,才首次将配重抛车用到战场上。  

又过了几十年,才由西域木发里人阿老瓦丁和西域旭烈人亦思马因发明出大名鼎鼎的“襄阳砲”。  

反正赵朔也不急。  

因为,成吉思汗父子攻打花剌子模边境的三座城池并不顺利。  

主要是毡的城。  

赵朔之所以攻打不花剌城,没费多少力气,除了武仙整治签军极为得力之外,就是因为不花剌城的守将古失鲁汗了。  

此人是花剌子模苏丹的马夫出身,不但军事才能不够,而且意志不够坚韧,率领野战主力弃城而逃。此人一逃,不仅对不花剌守军造成了强烈的士气打击,而且极大削弱了不花剌的守备力量。  

但是,花剌子模守毡的的主将,名叫帖木儿灭里,是花剌子模数得着的悍将。  

非但如此,一条大河被地势分为两半,毡的城就矗立于河中的小山上。  

而且,毡的城附近十五里内的大石头,已经被帖木儿灭里,动员当地居民,全部扔到了河中。如此以来,蒙古人的抛石车所需的石弹,要从十五里之外去取。  

这可怎么打?  

对这种天然大河,用签军填河都不大现实,必须造船攻打,对蒙古人来说实在是太难了。  

窝阔台和察合台攻打了几日不见成效,向铁木真提出建议,对此城的兵马长期围困即可,不必强行攻打。  

这也是蒙古人攻城的常见思路。  

不过,铁木真严词拒绝了窝阔台和察合台的建议。毕竟前面还有更难打的撒马尔罕呢,蒙古军在后面留下这样一座坚城太过危险。再说了,连花剌子模的边城都啃不下来,会大增花剌子模守城的士气。  

那就打吧。  

窝阔台和察合台派军搜寻附近的小城和乡镇,凑了五万签军,又造了十三艘船,攻打毡的城。  

术赤破了讹答剌,铁木真破了养吉干后,也前来增援。  

这么多兵马,毡的城是破定了,但何时能攻破,还真是个问题。  

所以,铁木真传旨赵朔,现在不必进军撒马尔罕。待他们破了毡的城后,再全军出动,将撒马尔罕合围。  

于是乎,赵朔在不花剌城停留了两个月之久。  

在这两个月的时间里,赵朔深入参与到了配重抛石车的研制中。  

虽然他在机械方面是个外行,但是数学方面的知识,已经相当于当世的大学者了。赵朔对抛物线的认知,不是这个时代的学者能比的。  

再加上不花剌是学者和艺术之都,调几个精通数学的学者参与进来,并不是什么难事。  

赵朔工兵营里,来自金国的能工巧匠也能贡献不少机械方面的智慧。  

终于一个半月后,第一具配重抛石车被制造出来。  

这具配重抛石车的威力,虽然远不能和以后大名鼎鼎的抛石车相比,但已经超越了所有的人力牵引式抛石车。  

赵朔又赶紧命工匠们加班加点,制造配重抛石车的关键部件。  

这种抛石车太大了,进行长距离移动是不现实的。只能先造好关键部件,待攻打城池之前时,再造那些粗笨的部件,并且组装起来。  

又过去半个月,铁木真攻破毡的城的消息传来,赵朔已经造好了二十具配重抛石车的关键部件。  

他率领大军离开了不花剌,向撒马尔罕而来。  

赵朔麾下正规军十五万,又有签军八万!  

铁木真深感攻城困难,也极大增加了巴鲁营的数量和签军的数量,现在麾下大军二十万,又有签军十三万!  

总共五十六万大军,将撒马尔罕团团包围。  

如此多的大军,已经超过上次“百万大军围中都”了。  

不过,当铁木真率领赵朔、术赤、窝阔台和察合台,绕着撒马尔罕城转了一圈后,还是感到相当棘手。  

“这撒马尔罕城,不好打啊!”铁木真眉头微皱,道:“城周三十里,外面有护城河,光城门就有十二座,简直就是一个小号的中都。守城将士的士气也不错,他们甚至在护城河外面,又挖了四道壕沟。很显然,要以壕沟为依托,和我们进行野战。”  

术赤也道:“根据我们掌握的情报,萨尔马罕城内,有十一万大军。其中六万,是花剌子模的野战部队。五万,则是从各地抽调的波斯精锐步兵。像上次阿朔那样,利用中都守军不足的弱点破撒马尔罕,似乎也不可能。”  

窝阔台和察合台同样愁眉不展。  

上次的毡的城,已经给他们造成很大的心理阴影了,更何况现在的撒马尔罕城?  

察合台向赵朔看来,道:“阿朔,你有没有什么好办法?”  

赵朔淡淡地道:“太好的办法,肯定是没有的。不过,我觉得,要攻破撒马尔罕城,未必有我们想象中那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