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9章 狂热的汉军们愿为驸马效死(3/4)
马当兵也是好的嘛!
看看那些八旗兵,现在是什么待遇?
一年前,他们的日子,还远远不如这些牧奴呢!
现在,却是有房子有地又有钱,除了训练非常辛苦之外,小日子过得不知有多美!
以前他们的子孙完全没有这些机会,现在却是全有了。
不得不说,赵朔给这些“牧户”的后代自由选择职业的机会,真是让他们感恩戴德。
桓州百姓们,对赵朔更是感恩戴德。
那些衣食无着的农民们,赵朔直接发下了大量的救灾物资,只要秋后还上一成的利息就行。
这年头,别说一成的利息了,就是五成的利息,都是大善人了。一倍的利息,百姓都得交口称赞。三倍的利息,才属于正常。要不然,那些富户们,凭什么巧取豪夺,发家致富啊?
一成的利息?那跟没要利息有啥两样?这些贫苦百姓,简直视赵朔为重生的父母,再世的仙佛。
家庭条件稍好一些的农民,也大受赵朔的恩惠。
赵朔从军中淘汰了大量的战马,或租或卖给这些百姓,进行耕种。反正是淘汰的战马嘛,无论是租还是卖都价格都极低。实在付不出钱的还可以暂时赊账,秋后返还,利息一成。
另外,抚、昌、桓三州本来就有四个铁矿,赵朔招募大量不愿意继续种地的农民或者三州的市民去开采、冶炼。赵朔手下的铁匠更是有一千多个,铸造了大量的铁犁,以及其他的一些铁制农具。
农民们买不起也可以以非常公道的价格进行租赁。
马拉铁犁是什么耕种效率?是牛拉铁犁的三倍!牛拉木犁的六倍!
只是马匹价格高昂,而且容易生病、养育成本高,才没在东方流行。
这些农民短时期的精饲料还是供应的起的,眼看着秋天就是一个好收成。
原来桓州的粮食产量很低,既有当地气候和土地的因素,也有生产效率的因素。佃农们生活困难,自然无力置办铁制农具了。租地主的耕牛,租金极高,也只能简单地粗耕一遍。
现在,农民们估计,粮食产量今年至少能增加两成。
这样一算下来,交给上面四成后,岂不是能剩下往年八成的收入?
这真是以前做梦都没想过的好日子!
对了,还有租地。
以前租地也不是那么好租的。
“有闺女的种水浇地,有好媳妇的种好地,有烂媳妇的种烂地,没有女人的开荒地”,虽然是后世地主的恶行。但是,世间的邪恶是相通的。
为了租全家足以糊口的土地,贫苦农民不知要忍受多大的屈辱。
现在,八旗官兵是以军法治军,而且士兵们的战斗力,关系着那些高级军官的性命和前程,是绝不允许这种腌臜事发生的。
再说了,那些八旗官兵,以前大多数是农民,对农民的遭遇感同身受,至少短时间内,连那个心思都不会有。
农民租地不受刁难,简直觉得三州的天都比往年青了一些。
对了,现在八旗官兵都在忙着建房子呢。
他们本来就在中都发了一笔财,又带着全部家当来到陌生之地,首先想要做的就是安家。
先暂时在军营或者破灭的高门大户里面住着。
然后,雇佣农民,甚至训练之余身体力行,全家齐上阵,建设新家。
他们按照赵朔的吩咐,因地制宜,或者十户,或者二三十户四五十户,聚在一起,一个个新庄园开始成型。
如此,又给了农民打工的机会。
来自中都的大量财富,开始涌向抚、桓、昌三州的民间,也算是某种程度的“均财富”了。
农民们有了钱,自然要花钱。
八旗官兵们有钱,更是要花钱。
抚、桓、昌三州的经济骤然间活跃起来。
整个三州,人人有盼头,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
如此景象,自然吸引了大量的商人至此,或者购置产业,或者进行经营,三州的经济越发活跃。
当然了,如此一来,也吸引了金国、宋国、西夏、西辽的细作,打探蒙古赵朔驸马领地的消息。
这些细作可是来错地方了。
八旗兵就不用说了,赵朔说太阳是方的,他们都会说像红漆的八仙桌,忠诚度直接爆表。
那些农民也弱不了太多啊。
赵朔一成利息借粮给特别贫困农民,不仅是那些贫困的农民感恩戴德,就是普通百姓都极为震撼。
这时代,农业是靠天吃饭,真遇上了荒年,原本中等家庭,也会沦落到赤贫的地步。而赵朔驸马,直接给了他们最基本的兜底!
再加上赵朔给他们价格很低的淘汰战马,允许他们留下收成的六成,还有那些铁制农具…
别的不说,就说对比在金国治下吧,简直是一个天一个地的区别!
不知多少人,教育自己的孩子,如今的好日子,都要感谢驸马。长大以后,要勤练武艺,从军报答驸马。如果在战场上贪生怕死,就是上对不起父母,下对不起子孙后代。
这些百姓,对破坏驸马大业的人警惕性实在太高了。
不知多少秘谍,刚刚漏出点疑点,就被百姓们打个半死,然后交给八旗的百户了。
完全可以说,三州的民心军心,尽为赵朔所得。
已经如楚汉之争时刘邦的关中地区一般,成为赵朔的根本之地。
这时候,宋金交战的消息,也开始
看看那些八旗兵,现在是什么待遇?
一年前,他们的日子,还远远不如这些牧奴呢!
现在,却是有房子有地又有钱,除了训练非常辛苦之外,小日子过得不知有多美!
以前他们的子孙完全没有这些机会,现在却是全有了。
不得不说,赵朔给这些“牧户”的后代自由选择职业的机会,真是让他们感恩戴德。
桓州百姓们,对赵朔更是感恩戴德。
那些衣食无着的农民们,赵朔直接发下了大量的救灾物资,只要秋后还上一成的利息就行。
这年头,别说一成的利息了,就是五成的利息,都是大善人了。一倍的利息,百姓都得交口称赞。三倍的利息,才属于正常。要不然,那些富户们,凭什么巧取豪夺,发家致富啊?
一成的利息?那跟没要利息有啥两样?这些贫苦百姓,简直视赵朔为重生的父母,再世的仙佛。
家庭条件稍好一些的农民,也大受赵朔的恩惠。
赵朔从军中淘汰了大量的战马,或租或卖给这些百姓,进行耕种。反正是淘汰的战马嘛,无论是租还是卖都价格都极低。实在付不出钱的还可以暂时赊账,秋后返还,利息一成。
另外,抚、昌、桓三州本来就有四个铁矿,赵朔招募大量不愿意继续种地的农民或者三州的市民去开采、冶炼。赵朔手下的铁匠更是有一千多个,铸造了大量的铁犁,以及其他的一些铁制农具。
农民们买不起也可以以非常公道的价格进行租赁。
马拉铁犁是什么耕种效率?是牛拉铁犁的三倍!牛拉木犁的六倍!
只是马匹价格高昂,而且容易生病、养育成本高,才没在东方流行。
这些农民短时期的精饲料还是供应的起的,眼看着秋天就是一个好收成。
原来桓州的粮食产量很低,既有当地气候和土地的因素,也有生产效率的因素。佃农们生活困难,自然无力置办铁制农具了。租地主的耕牛,租金极高,也只能简单地粗耕一遍。
现在,农民们估计,粮食产量今年至少能增加两成。
这样一算下来,交给上面四成后,岂不是能剩下往年八成的收入?
这真是以前做梦都没想过的好日子!
对了,还有租地。
以前租地也不是那么好租的。
“有闺女的种水浇地,有好媳妇的种好地,有烂媳妇的种烂地,没有女人的开荒地”,虽然是后世地主的恶行。但是,世间的邪恶是相通的。
为了租全家足以糊口的土地,贫苦农民不知要忍受多大的屈辱。
现在,八旗官兵是以军法治军,而且士兵们的战斗力,关系着那些高级军官的性命和前程,是绝不允许这种腌臜事发生的。
再说了,那些八旗官兵,以前大多数是农民,对农民的遭遇感同身受,至少短时间内,连那个心思都不会有。
农民租地不受刁难,简直觉得三州的天都比往年青了一些。
对了,现在八旗官兵都在忙着建房子呢。
他们本来就在中都发了一笔财,又带着全部家当来到陌生之地,首先想要做的就是安家。
先暂时在军营或者破灭的高门大户里面住着。
然后,雇佣农民,甚至训练之余身体力行,全家齐上阵,建设新家。
他们按照赵朔的吩咐,因地制宜,或者十户,或者二三十户四五十户,聚在一起,一个个新庄园开始成型。
如此,又给了农民打工的机会。
来自中都的大量财富,开始涌向抚、桓、昌三州的民间,也算是某种程度的“均财富”了。
农民们有了钱,自然要花钱。
八旗官兵们有钱,更是要花钱。
抚、桓、昌三州的经济骤然间活跃起来。
整个三州,人人有盼头,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
如此景象,自然吸引了大量的商人至此,或者购置产业,或者进行经营,三州的经济越发活跃。
当然了,如此一来,也吸引了金国、宋国、西夏、西辽的细作,打探蒙古赵朔驸马领地的消息。
这些细作可是来错地方了。
八旗兵就不用说了,赵朔说太阳是方的,他们都会说像红漆的八仙桌,忠诚度直接爆表。
那些农民也弱不了太多啊。
赵朔一成利息借粮给特别贫困农民,不仅是那些贫困的农民感恩戴德,就是普通百姓都极为震撼。
这时代,农业是靠天吃饭,真遇上了荒年,原本中等家庭,也会沦落到赤贫的地步。而赵朔驸马,直接给了他们最基本的兜底!
再加上赵朔给他们价格很低的淘汰战马,允许他们留下收成的六成,还有那些铁制农具…
别的不说,就说对比在金国治下吧,简直是一个天一个地的区别!
不知多少人,教育自己的孩子,如今的好日子,都要感谢驸马。长大以后,要勤练武艺,从军报答驸马。如果在战场上贪生怕死,就是上对不起父母,下对不起子孙后代。
这些百姓,对破坏驸马大业的人警惕性实在太高了。
不知多少秘谍,刚刚漏出点疑点,就被百姓们打个半死,然后交给八旗的百户了。
完全可以说,三州的民心军心,尽为赵朔所得。
已经如楚汉之争时刘邦的关中地区一般,成为赵朔的根本之地。
这时候,宋金交战的消息,也开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