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6章 金国版靖康之耻, 天下震动(2/4)
先,城中无论贫富贵贱,包括完颜永济在内,所有金子、银子、铜钱,布帛,乃是于金银铜器皿,女人的首饰,珍宝玉石,一样不留,全给城外的蒙古人送去。
所有牲畜,无论是马骡驴,还是猪牛羊,甚至是城里的狗都没剩下一条,也都送到了蒙古的军营。
至于女真女子?
除了四位公主之外,梁堂再公正,也没那么大的胆子,去动皇室女子,或者朝廷重臣、军中将校的女眷。不过,普通宗室女子,普通贵人女子,乃至女真平民女子,就完全没有任何顾忌了。
大金的国库和完颜永济的内库,更是完全不能幸免。
要不是怕蒙古人得了财物后翻脸继续攻城,梁堂连城内的粮食和军械都想卖给蒙古人,以尽可能的减少输送女真女子。
不过,尽管梁堂如此卖力和公正,还是遭了一身骂名。
中都城内的军民百姓,白天提起梁堂来,简直恨得牙根都痒痒,恨不得生食其肉,寝枕其皮。
晚上到了家里,那就顾不上骂梁堂了,改骂完颜永济,骂大金朝廷!
搞什么搞啊?
谁不知道,仆散端是你完颜永济的黑手套?
现在,只不过是你完颜永济,扔了一双叫仆散端黑手套,换了另外一双叫梁堂的而已而已。
梁堂就是个干脏活的,你完颜永济才是真正的幕后黑手!
原来的金章宗完颜璟,已经很像是宋徽宗了。
现在可好,又来了个宋钦宗!
在中都城,直接搞了个靖康耻出来!
以后,是不是还要和宋国一样,来个国都失守,朝廷南渡啊?
可惜,长江以南,是人家宋国的。
这大金朝廷啊,要完!
完颜永济,迟早要被蒙古人乱马踏死!
值得一提的是,汉人、契丹人、奚族人、渤海人的骂声最小。
毕竟,蒙古人没有要他们的女子不是?有了和女真人的对比,心里就舒坦多了。而且,看着往昔高高在上的女真人,和自己一起变得一文不名,连女眷都保不住,心中充满了快意!
工匠们骂金国朝廷的就极少了。
因为城中大多数工匠属于“匠户”,被编入了“匠籍”,不但必须在官办的工坊里面劳作,而且发多少薪水,都是官府一句话的事。就这,还必须承担“徭役”,也就是完全无偿为官府干活。
随着金国财政的恶化,这些工匠的待遇一降再降。
近一年多来,蒙古大军围中都,工匠们的待遇,更是下降到了极点。
金国朝廷强征城内包括“匠户”在内的所有工匠,不分昼夜地赶制兵器、修建防御措施,修补城墙。就连工匠的家属那些妇女、老人和儿童们,也全部征发,或者参与后勤,或者拆屋取木制作守城器械。
至于待遇?
仅有一点不足以果腹的口粮,其他的就完全没有了。
很多匠人和他们的家属,因为饥饿或过劳而死。
如此待遇,简直连奴隶都不如。
现在大金朝廷让他们去蒙古那边,那就去呗。
给谁当奴隶,不是当啊?
他们的待遇已经降无可降了,去给蒙古人干活,日子过得更好都说不定!
所以,工匠和他们的家属们,都是乐呵呵的走入了蒙古军的大营。
这么多?
当梁堂将大多数工匠卖给蒙古人之后,就连赵朔都有些傻眼。
近两万三千名工匠!
制作宫廷器物和奢侈品的能工巧匠,两千零四十七人。
制造铠甲、刀枪、弓箭、抛石车、神臂弓等军械的工匠,三千四百五十六人、
专门纺织布料、制造衣物的工匠,七千一百三十七人。
制造农具的工匠,三千五百四十二人。
制造米、醋、酒、漆、陶瓷、纸的工匠两千六百四十一人!
印刷、建筑、车船建造、殡葬器物建造三千六百四十二人。
连同这些人的家属在内,总共是十二万人。
不过,仔细想想也不奇怪,中都城内百万军民百姓,难道还能有农民不成?
除去那些达官显贵和驻军,可不就剩下他们的家眷,一些服务业人员和工匠了吗?而且,皇帝出于安全考虑,势必会将全国大部分工坊,放在国都。
好吧,那就算账吧。
总共二百四十三名工匠,被赵朔认定为高级工匠,每个人一千两银子,总共抵了二十四万三千两白银。
剩下的工匠,抵了两百二十四万两白银。
他们的家属,抵了差不多两百万两白银。
这就是四百五十万两白银了,光银子就还差两千五百多万两呢!
金国继续送!
黄金送了一百六十八万两。
白银送了四百六十七万两。
铜钱送了一千四百五十六万贯。
绢、缎、锦、绫、罗各百万匹,马、驼、驴、骡各两万头,金国已经凑齐了。
其他的布帛和牲畜,就可以用来抵钱。
另外,中都城内,还有无数奇珍异宝。
算来算去,还差黄金八十六万两,白银五百四十二万两。
那没办法,只能用女真女子抵数。
一个女真贵女算五百两黄金,一个平民女子算两百两白银。
总共一千三百二十六名女真贵女,以及两万五千六百三十七名女真平民女子被送进了蒙古军营。
这还差近二十万两的黄金,还有三十万两的白银
所有牲畜,无论是马骡驴,还是猪牛羊,甚至是城里的狗都没剩下一条,也都送到了蒙古的军营。
至于女真女子?
除了四位公主之外,梁堂再公正,也没那么大的胆子,去动皇室女子,或者朝廷重臣、军中将校的女眷。不过,普通宗室女子,普通贵人女子,乃至女真平民女子,就完全没有任何顾忌了。
大金的国库和完颜永济的内库,更是完全不能幸免。
要不是怕蒙古人得了财物后翻脸继续攻城,梁堂连城内的粮食和军械都想卖给蒙古人,以尽可能的减少输送女真女子。
不过,尽管梁堂如此卖力和公正,还是遭了一身骂名。
中都城内的军民百姓,白天提起梁堂来,简直恨得牙根都痒痒,恨不得生食其肉,寝枕其皮。
晚上到了家里,那就顾不上骂梁堂了,改骂完颜永济,骂大金朝廷!
搞什么搞啊?
谁不知道,仆散端是你完颜永济的黑手套?
现在,只不过是你完颜永济,扔了一双叫仆散端黑手套,换了另外一双叫梁堂的而已而已。
梁堂就是个干脏活的,你完颜永济才是真正的幕后黑手!
原来的金章宗完颜璟,已经很像是宋徽宗了。
现在可好,又来了个宋钦宗!
在中都城,直接搞了个靖康耻出来!
以后,是不是还要和宋国一样,来个国都失守,朝廷南渡啊?
可惜,长江以南,是人家宋国的。
这大金朝廷啊,要完!
完颜永济,迟早要被蒙古人乱马踏死!
值得一提的是,汉人、契丹人、奚族人、渤海人的骂声最小。
毕竟,蒙古人没有要他们的女子不是?有了和女真人的对比,心里就舒坦多了。而且,看着往昔高高在上的女真人,和自己一起变得一文不名,连女眷都保不住,心中充满了快意!
工匠们骂金国朝廷的就极少了。
因为城中大多数工匠属于“匠户”,被编入了“匠籍”,不但必须在官办的工坊里面劳作,而且发多少薪水,都是官府一句话的事。就这,还必须承担“徭役”,也就是完全无偿为官府干活。
随着金国财政的恶化,这些工匠的待遇一降再降。
近一年多来,蒙古大军围中都,工匠们的待遇,更是下降到了极点。
金国朝廷强征城内包括“匠户”在内的所有工匠,不分昼夜地赶制兵器、修建防御措施,修补城墙。就连工匠的家属那些妇女、老人和儿童们,也全部征发,或者参与后勤,或者拆屋取木制作守城器械。
至于待遇?
仅有一点不足以果腹的口粮,其他的就完全没有了。
很多匠人和他们的家属,因为饥饿或过劳而死。
如此待遇,简直连奴隶都不如。
现在大金朝廷让他们去蒙古那边,那就去呗。
给谁当奴隶,不是当啊?
他们的待遇已经降无可降了,去给蒙古人干活,日子过得更好都说不定!
所以,工匠和他们的家属们,都是乐呵呵的走入了蒙古军的大营。
这么多?
当梁堂将大多数工匠卖给蒙古人之后,就连赵朔都有些傻眼。
近两万三千名工匠!
制作宫廷器物和奢侈品的能工巧匠,两千零四十七人。
制造铠甲、刀枪、弓箭、抛石车、神臂弓等军械的工匠,三千四百五十六人、
专门纺织布料、制造衣物的工匠,七千一百三十七人。
制造农具的工匠,三千五百四十二人。
制造米、醋、酒、漆、陶瓷、纸的工匠两千六百四十一人!
印刷、建筑、车船建造、殡葬器物建造三千六百四十二人。
连同这些人的家属在内,总共是十二万人。
不过,仔细想想也不奇怪,中都城内百万军民百姓,难道还能有农民不成?
除去那些达官显贵和驻军,可不就剩下他们的家眷,一些服务业人员和工匠了吗?而且,皇帝出于安全考虑,势必会将全国大部分工坊,放在国都。
好吧,那就算账吧。
总共二百四十三名工匠,被赵朔认定为高级工匠,每个人一千两银子,总共抵了二十四万三千两白银。
剩下的工匠,抵了两百二十四万两白银。
他们的家属,抵了差不多两百万两白银。
这就是四百五十万两白银了,光银子就还差两千五百多万两呢!
金国继续送!
黄金送了一百六十八万两。
白银送了四百六十七万两。
铜钱送了一千四百五十六万贯。
绢、缎、锦、绫、罗各百万匹,马、驼、驴、骡各两万头,金国已经凑齐了。
其他的布帛和牲畜,就可以用来抵钱。
另外,中都城内,还有无数奇珍异宝。
算来算去,还差黄金八十六万两,白银五百四十二万两。
那没办法,只能用女真女子抵数。
一个女真贵女算五百两黄金,一个平民女子算两百两白银。
总共一千三百二十六名女真贵女,以及两万五千六百三十七名女真平民女子被送进了蒙古军营。
这还差近二十万两的黄金,还有三十万两的白银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