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八章 背刺(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盲生,你发现了华点。”  

满月当空,李晟轻笑道:“答案很简单,三千年前的沧泽国王没有预测到我的到来,  

而涂家四房的神秘人,也许是因为时间较近,也许是因为预言能力更强,知道我会出现。  

同时,涂家人之间,所追求的利益也并非一致。  

对于体貌特征完全偏离正常人的涂家大房而言,没法在社会上抛头露面,只能躲在岛上。  

因此对于与蛙神融合、完成祖先归乡的计划,自然是无比支持。  

可对于娇妻美妾,生活美满的涂家三房,也就是涂东璁而言,他可不想归乡,更想继续过纨绔公子的日子。”  

“难怪涂东璁额头有枪伤,他试图反抗其他涂家人,结果被杀,制成了活尸。”  

司空揽恍然大悟,“二房那个疯疯癫癫的涂桥骅,也是同理。他也不想被融合。”  

提起涂桥骅,司空揽又想到一件事情,寿宴上的白色鱼肉,和那条大鲵是怎么回事。  

为什么涂桥骅当时让所有人都别吃鱼。  

李晟仿佛猜到他心中所想,笑道:“这一点先按下不表,回到一开始的问题。  

龙虎山是大明正派,锦衣卫是大明支柱,两方都收到了信件,为什么彼此完全不知道对方的存在。”  

这还用问?  

司空揽不暇思索道:“肯定是信中内容有问题,半真半假掺杂,令朝廷给予重视,却又不至于派大军送过来围剿。龙虎山和锦衣卫,彼此也不知道对方收到同样信件。”  

“或者,”  

李晟平静道:“信上说的全是真的,是龙虎山和锦衣卫,故意送各位来送死,继而完成预言。”  

“不可能,绝对不可能!”  

路虎斩钉截铁道。  

他是边军卫所孤儿出身,被锦衣卫抚养长大,满脑子的公忠体国思想。  

晋升副指挥使时曾进宫面圣,被永安皇帝亲自嘉奖,拍着肩膀勉励了一句“好好干,守卫大明江山社稷与黎民百姓还得靠你,靠你们。”  

可以说,路虎对永安皇帝忠诚度锁死在一百点。恨不得把天下所有贪官污吏、累赘宗室、土豪劣绅、女真倭寇全砍了,还大明一个朗朗乾坤的那种铁血精明。  

李晟没在意路虎的突然哈气,“可不可能,得问当事人。对么,涂望娟.女士。”  

雨水在深坑底部积蓄成水洼,巨蛙右眼部位,双腿融化的涂望娟缓慢直起身子,抬头望向上方。  

苏空壶等人浑身一激灵,下意识地举起武器,瞄准看上去死了一样的涂望娟。  

“你究竟是谁?”  

涂望娟凝望着李晟,沙哑道:“为什么我看不清你的未来。”  

“那能让你看清么?为了防范预言能力者,我连每天几点钟拉屎都得用老虎机随机随出来。”  

李晟咧嘴笑了下,扫了眼巨蛙,“除你之外的所有涂家人,全都半死不活,仅有你仍能保持清醒。  

换言之,你并不想变成活尸,或者彻底融入蛙神。”  

“融合之后,固然不老不死,但个人意识也会被蛙神吸收,成为更大整体里的一部分。其他族人甘之若饴,但对我而言,这就是死了。”  

涂望娟低声道:“我爹和古沧泽国王的预言能力都不如我,因此整个归乡计划是由我来推进的。  

给龙虎山、锦衣卫寄去信件,除了原定好诱骗两方登岛的内容外,我还加了点内容进去。  

比如,许以永安皇帝,永生。”  

咔嚓。  

子弹上膛,路虎和司空揽同时举起枪械,手指扣在扳机上。  

永生?  

放屁!  

看看这些涂家人的样子吧,半生半死,不人不鬼,连脸皮、眼睑都融化了。从里到外都透着一股邪祟气息。  

“这并非永生,陛下也绝不可能答应。”  

路虎面色冷峻如铁,完全不吃涂望娟的挑拨离间。  

“他已经答应了,寄到北直隶锦衣卫的信件,被直接带进紫禁城宫里。”  

涂望娟平静道:“《天问》有云,‘夜光何德,死则又育?厥利惟何,而顾菟在腹?’  

顾菟,即为蟾蜍。  

七日已已夕新大星并火,三千年前,巨蛙从月宫坠落而来,沉入南海。  

它的浑身血肉被灼烧殆尽,困在石头当中,无法活动,又想要返回故乡,于是复活了沧泽古国的死掉王子,与后者达成交易。  

王子回到岸上,夺权封王,动用举国之力,为蛙神修建青铜巨舰。  

只是,时机未到,舰船舰船修好后,仍要熬三千年,才能等到返回月宫的归乡时机。  

于是,国王用自己的预言能力做下谋划,将陷入休眠的蛙神怪石沉入海底。  

后来的事情你们也都知道了,沦为疍人的涂家先祖发现了海底怪石,寻回了沧泽古国传承。想要完成归乡,举族飞升至月宫,从此不老不死。”  

“还记得涂家五房的名字么?”  

李晟举起手指说道:“涂老太君名为涂石,二房涂桥骅,三房涂东璁,四房涂望谟。  

石桥东望海连天,  

徐福空来不得仙。  

直遣麻姑与搔背,  

可能留命待桑田。  

这首诗是李商隐的《海上》,讲的就是秦始皇迷信仙道,渴望长生。  

以讽刺中晚唐时期,唐宪宗和武宗因求仙服金丹中毒,‘暴疾’而死。  

始皇帝追求长生而不得,曾经是卑贱疍人的涂家先祖却早已觅得长生之法,因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