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4章半步百亿(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22.45亿美元?”  

“全部收益拿出来分?”  

全场哗然,众人面面相觑。  

虽然知道会分不少钱,但没人想到,陆良选择把所有收益全部拿出来分红。  

二号基金的投资人,也亲身体验了去年一号基金投资人,他们当时分红的心情。  

以二号基金每份两千万美元为例,哪怕扣除20管理费,到手也有3265.45万美元的分红收益。  

半年时间,11亿美元的巨额资产管理规模,达到226.545的收益率。  

难怪温超一脸骄傲,敢说他们公司的周期盈利率,全球无人能出其右。  

一号的投资人心生羡慕,但也仅仅是羡慕,毕竟对他们来说,已经是第二次分红。  

当初一份200万美元,第一次分红所得572.8万美元,现在又分326.54万美元。  

九个月,两次分红共899.34万美元,收益率达骇人的349.67,本金还在。  

如果非要说有不满意的地方,恐怕是痛恨自己实力不够,得不到陆良的青睐。  

就像郭昌广、虞世荣,他们跟王晓聪孟常坤一样,都拿到了两份授权合同。  

小王和老孟是陆良的合作者,拿到两只基金的分红授权合同不足为奇。  

但郭昌广和虞世荣也拿到了,足以说明陆良对认购资格,有灵活的判定标准。  

所谓一号认购了,就别认购二号,也给别人参与的机会,全他妈都是瞎扯淡。  

归根结底,就是实力不足,他们的实力不足以让陆良进行灵活的判定。  

此时,陆良也拿到两份授权合同,因为他不止是基金管理者,也是投资人。  

一号认购16份,本次分红所得5224.64万美元,二号认购五份,本次分红所得1.632亿美元。  

总计分红2.154亿美元。  

如果算上一号基金60约2449.09万美元的管理费,以及二号基金80约3.265亿美元的管理费。  

今天过后,陆良持有的流动资金将达到5.663亿美元,折合软妹币36.24亿。  

显然,不止他一个人意识到了这点,邻座的小王和老孟都意识到了。  

假如算上基金里面的本金,以及陆良乱七八糟投资的产业,身家无限逼近50亿。  

半步百亿。  

小王实名狠狠地羡慕。  

以沈鹏为例,他在05年成为红杉华夏的创始及执行合伙人。  

至今发展了11年,持有财富也只有132亿,金沙江的朱虎则是更少,只有62亿。  

不是朱虎比沈鹏差很多,只是沈鹏在执掌红杉之前,还是携程、如家的创始人。  

但他们现在的身份都是基金管理者,管钱的都这么有钱,他们能够调动的资金只会更多。  

红杉用了11年,金沙江用了9年,而陆良只用了一年,就能跟他们并肩。  

王晓聪叹气,面露忧愁,小王这个带有调侃的昵称,恐怕要伴随他的一生了。  

而且极有可能,在不久的将来,别人还会狠狠地羡慕,毕竟不是什么人都有资格让陆良亲切的称呼小王。  

一想到这,他心里就更难受了,想他堂堂首富之子,国民老公,娱乐圈纪检委,何时需要去羡慕别人?  

孟常坤收起复杂的神色,默默在两份授权合同上签署自己的名字。  

他没有一天不在后悔当初的决定,可是如果重来,他依旧会这么做。  

这些年发展,欠了下太多的人情债,有的人情债,甚至要用毕生去偿还。  

陆良神色自若,小口小口喝着热腾腾的茶水,直到会议室最后一人停笔。  

他让温超收起合同,走上讲台:“各位相信你们对这次收益应该是比较满意。”  

众人露出和善的笑容,第一次分红就收回本金,要是还不满意,就该天打雷劈了。  

“这次邀请大家过来,基金分红只是一方面,另外一方面是想跟大家共同商谈三号基金的筹备事项。”  

三号基,没有众人想象的那么疯狂,一次性募资百亿美元,只有50亿美元的规模。  

但在细节上面,做出了很多变化,如周期,又如管理费,纷纷拉长,或是上调。  

此言一出,在场众人眉头紧锁,神色各异,议论纷纷。  

一年变成了三年,如有100盈利,每年将进行不少于一次的利润分红。  

这个改变,他们没有异议,甚至非常乐意见到,说明陆良改变了投资策略,未来将减少超短期的投机行为,把侧重点将放在中长期的投资项目上面。  

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  

这个决定无疑是明智的,也安抚一号基金的投资人,他们不用担心因为实力不足,被陆良灵活的判定标准排除在外。  

只是让众人在意的点,在于基金管理费的上涨,从最初的220,变成525。  

三号基金的50亿美元资产规模,依旧分成50份,每份为1亿美元。  

虽然很多,但陆良新开一只基金就创建一家公司,他们也是如此。  

每份1亿美元很多,但细分成五份,或者十份,就会变得很少。  

拿到认购份额的人,还可以借此多交点朋友。比如自己出钱认购,送给一些人的一些亲属的一些干股分红。  

等陆良以后分红给他们,他们再分红给那些人,路,就会越走越宽。  

形成金字塔效应,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