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2章 神兵天降(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塞居尔又严肃地申明:“瓦隆区出现的任何后果,都应由奥地利负全部责任。”  

在黑森贵族的一片议论声中,塞居尔结束了他的演讲,离开马尔堡,赶往维尔茨堡。  

在他离开的当天,上黑森的报纸上便纷纷刊登了《维也纳撕毁非军事区协议,瓦隆商会请求法国干涉》的新闻。  

而在来到上黑森之前,塞居尔已经日夜不停地走遍了大半个德意志邦国,进行了不下20场的演讲,让所有国家都知道,是奥地利无端挑起了战争,而法国将会抗争到底。  

在法国政府公开表示接受瓦隆区的请求,将派出军队前往瓦隆的次日,奥地利正式向法国宣战。  

同一天,英国以“法国恶意破坏糖类市场”为由,向法国宣战。  

随后,普鲁士、汉诺威、荷兰、等国也公然向法国宣战。  

这其中,普鲁士和荷兰与英国有同盟条约,必须出兵协助英国。  

而图林根、下黑森、托斯卡纳则是在普奥两国的要求下,参与了对法战争。  

三天之后,这些国家的外交代表在波兹坦签署协议,宣布结成“反法同盟”,“将共同维护欧洲大陆的既有秩序”。  

法国随即做出反击,对所有反法同盟成员国宣战。  

整个欧洲,瞬间陷入了全面战争的烈焰之中。  

瓦夫尔。  

城北的炮声从天亮起就未曾中断过,此时距离瓦隆商会请求法国出兵刚过去三天,但瓦隆警察队伍已经明显要支撑不住了。  

此时城北全是奥地利人,警察们依托城市中部的铁矿石仓库,勉强进行着抵抗。  

实际上,若不是拉德斯基伯爵担心破坏瓦夫尔的工厂,从而有些束手束脚,此时恐怕已经控制了整座城市。  

瓦隆区总警司加亚尔听着手下汇报伤亡情况,不禁眉头深皱。  

经过这三天的战斗,警察伤亡接近5百人。对于一个非军事组织来说,这样的伤亡比例之下还能维持没有崩溃,已经是极为难得的了。  

而更要命的是,今早有一队奥地利骠骑兵突袭了警察的炮兵阵地,将他们的大炮全部破坏掉了。  

所以眼下奥军的炮兵可以肆无忌惮地抵近射击,警察的防线则不断后退,且伤亡也大幅增加。  

加亚尔知道,瓦隆警察已经到了极限。  

他在和几名警务局高层讨论了一番之后,对自己的副手道:  

“命令大家放弃瓦夫尔吧。富尔警局的人负责断后,其他人立刻退向纳慕尔。”  

“是,长官!”  

加亚尔又抬起头,望向这座他为之奋战数日的城市,叹了口气,道:  

“希望法军能及时赶到纳慕尔吧。”  

下午三点左右,大批警员从瓦夫尔南侧撤出,在身后隆隆的炮声之中,神情沮丧地向纳慕尔退去。  

然而,他们刚走出不到两公里,前方便隐约传来了马蹄声。  

警察们的战斗经验不足,此时又是士气低落,所以完全忽略了侦察的事情。  

等到加亚尔已经能用望远镜看到奥地利德尔纳骑兵营的旗帜出现在南面时,才意识到遭到了敌人的截击。  

过了片刻,又有骑警赶来报告,说东、西两侧也发现了奥地利步兵。  

由于他们是刚赶去侦察的,所以此时敌人距离他们仅剩下不到600步远了。  

加亚尔心中一紧,正要下令准备防御,却看到了士兵们疲惫至极的神色。  

他摇了摇头,对副手道:“就这样吧,小伙子们已经尽力了。  

“打出白旗,他们不该承受更多的牺牲…”  

就在这时,之前极为整齐的奥地利骑兵的马蹄声突然一阵凌乱,而后逐渐弱了下去,似乎是有什么事情令他们停了下来。  

随即,一名骑警疾驰而来,向加亚尔道:  

“长官,西侧的奥军步兵开始向西聚集。”  

加亚尔一怔,自己正朝南撤退,敌人的步兵却向西去,这不是将道路让开了吗?  

他忙对骑警道:“继续侦察,快!去更远的地方看看。”  

“是,长官!”  

没等侦察骑警回来,加亚尔便听到南面的马蹄声再次出现了。  

他站在马背上,用望远镜看去,却惊讶地发现,那数百名骠骑兵竟然转向西而去。  

自己去纳慕尔的道路完全畅通了!  

他虽不明白到底发生了什么,但这绝对是个摆脱奥军阻截的好机会。  

本作品由六九書吧整理上传就在此时,加亚尔忽然感觉远处的马蹄声比之前大了很多。  

难道,奥地利人增兵了?  

他正焦虑无比之际,之前那名骑警挥舞着马鞭,飞快地跑了过来,离得老远便大声喊道:  

“法国人!是法国骑兵!他们正在对奥军发起攻击!”  

加亚尔顿时瞪大了眼睛。  

这怎么可能?!  

就算法军之前一直等在瓦隆区边境,在接到商会请求之后就立刻赶来,起码也要一周才能抵达。  

而这才过了三天,他们为什么会出现在这里?  

应该是少量前来增援自己的骑兵。  

加亚尔的心中一阵激动,忙对警察们喊道:  

“大家打起精神,去配合法国骑兵!”  

他的指挥水平虽然比较一般,但《指挥学》的课程可没落下。  

他很清楚,骑兵在没有步兵配合的情况下,很容易被敌军的步骑协同击垮。  

而此时,瓦夫尔附近有上万奥军,步骑炮兵种齐全,自己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