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8章 城南看棚(2/3)
徐载靖两人点点头,继续朝前走去。
溜达到马厩附近,随手摸着一匹马儿的马头,顾廷烨道:“五郎,冬至那几日你可会入禁卫护驾?”
徐载靖摇头:“我不去!但三哥他已经接到了旨意。”
“唔!”顾廷烨笑着颔首。
看着徐载靖询问的目光,顾廷烨得意道:“不错,五郎,那几日我是要去护驾的。”
徐载靖微微一笑:“嗯!之前听我大哥说,冬至那日陛下三更后(凌晨一点)就要起来!一直忙碌祭天祭祖事宜到天亮。”
顾廷烨笑容消失,惊讶道:“三更?”
徐载靖点头:“三更啊!二郎你作为禁卫可能要熬上一夜。”
想着冬夜刺骨的寒冷,顾廷烨抽了抽嘴角。
冬至前一日,
三更时分(凌晨一点左右),
夜空中月亮方升,繁星点点。
南讲堂巷,
荣家,
回雪院,
院子中一片寂静,只有留着灶口的侧间的窗扇上隐约有火光闪动。
正屋卧房内,
有精致的铜水缸放在地龙火道上方,热量传导之下,有淡淡的水汽散发出来。
少女平缓的呼吸声在屋内轻轻响着。
忽的,
“哞!”
远处有大象的鸣叫声传来,期间还有唏律律的马儿嘶鸣。
片刻后,
女使凝香端着灯笼,脚步轻而快的进到了卧房中。
“姑娘,您可是醒了?”
荣飞燕从锦被中坐起,撩开帐幔,声音略微有些沙哑的问道:“嗯!外面什么动静?”
“奴婢听着像是有大象和马儿的叫声。”
“什么时辰了?”
“瞧着子时末了。”
荣飞燕长呼了口气:“子时末?这个时辰应该御驾出宫了。”
“姑娘说的是,就是不知道为什么会有大象的鸣叫。”凝香说着话,从桌上倒了杯温水递了过去。
杯子样式和徐载靖用的很是相似。
荣飞燕润了下嗓子,主仆二人都没有说话,屋内再次陷入了安静。
隐约之间,有阵阵马蹄声从远处传来。
“他都好久没有出来了。”荣飞燕轻声说道。
自家姑娘没有指名道姓,凝香也没有多问,只是轻声道:“离着会试还有一年,那位自是要努力的。”
“嗯。”荣飞燕又喝了口水,将杯子递了出去。
躺回床榻上,荣飞燕闭上眼睛,说道:“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能下雪。”
凝香给自家姑娘掖了一下被角:“应该快了。”
静待片刻,等荣飞燕呼吸变的平缓,凝香这才起身离开床榻放下帐幔。
第二天,
冬至当日,
清晨天色依旧有些暗,但东方已经微微泛着青色。
汴京外城,
南熏门外,
过了护城河一直到南青城斋宫,沿途官道两旁便亮着不少灯笼。
就着灯笼光,可以看到路两旁停着各种名贵车马,还有各种点着炭炉的看棚,这些看棚是京中富贵人家临时搭建的,也是为了旁观皇帝御驾。
要知道,
冬日早晨寒冷无比,北风一吹,露在外面的脸都会冻得生疼。
皇帝和宗室更是要从子时(凌晨一点后)开始忙碌,清晨忙完归京的路上,也是有可能去某家看棚中暖和一二的。
而且在路两边建造看棚,除了观礼,还能略胜于无的挡一下寒风,也算是表忠心了。
一处看棚中,
戴着护耳穿着皮裘,手中捧着暖手炉的王若弗,站在看棚边上,探头探脑的看着不远处驻马而立的一个禁军骑士。
陪着来的盛家哥儿姐儿的,也是一般打扮,一个个被包裹的很是严实。
早起的如兰,打了个哈欠呼出一口白气后说道:“母亲,您在看什么呢?”
其他人也都好奇的看着王若弗。
王若弗头也不回的说道:“我瞧着那边刚骑马过来的禁军,身形有些像载章。”
“刘妈妈,你也过来看看。”
“是,大娘子。”
闻言,如兰站起身迈步走了过去。
其他几人看到此景,跟着如兰一起站到了王若弗身边。
众人视野里,一个穿着甲胄的骑士,正举着火把驻马在路边。
甲胄瞧着颇为精致,在火把的映照下,闪动着寒冷的反光。
随着呼吸,不时有白气在人马的口鼻之间出现。
但此时天色尚有些暗,又是背对着盛家棚子,众人看的不甚清楚。
看了一会儿后,王若弗轻轻喊道:“姑爷?”
听到喊声,那骑士转头看来。
“母亲,人家都看了眼咱们都没反应,瞧着不是大姐夫。”如兰在一旁说道。
王若弗略有些遗憾,道:“这可能是我眼花了!不是姑爷,也送碗热汤过去吧,这早晨实在是太冷了。”
“是,大娘子。”刘妈妈应道。
很快,
长柏身边的亲随汗牛,便捧着一碗微烫的茶汤走了过去。
能在路边立看棚的非富即贵,且有灯笼亮着名号,那禁军骑士也没拒绝,喝了热汤后只感觉一股热流进到身体,抵消了不少寒意。
徐家看棚立在官道东边,前方也有警戒护卫的骑军驻马在前,很巧合的正是顾廷烨。
徐载靖自然也送了一碗热汤过去。
天色渐亮,
阳光从东边照射而来。
沿途禁军举着的火把虽然
溜达到马厩附近,随手摸着一匹马儿的马头,顾廷烨道:“五郎,冬至那几日你可会入禁卫护驾?”
徐载靖摇头:“我不去!但三哥他已经接到了旨意。”
“唔!”顾廷烨笑着颔首。
看着徐载靖询问的目光,顾廷烨得意道:“不错,五郎,那几日我是要去护驾的。”
徐载靖微微一笑:“嗯!之前听我大哥说,冬至那日陛下三更后(凌晨一点)就要起来!一直忙碌祭天祭祖事宜到天亮。”
顾廷烨笑容消失,惊讶道:“三更?”
徐载靖点头:“三更啊!二郎你作为禁卫可能要熬上一夜。”
想着冬夜刺骨的寒冷,顾廷烨抽了抽嘴角。
冬至前一日,
三更时分(凌晨一点左右),
夜空中月亮方升,繁星点点。
南讲堂巷,
荣家,
回雪院,
院子中一片寂静,只有留着灶口的侧间的窗扇上隐约有火光闪动。
正屋卧房内,
有精致的铜水缸放在地龙火道上方,热量传导之下,有淡淡的水汽散发出来。
少女平缓的呼吸声在屋内轻轻响着。
忽的,
“哞!”
远处有大象的鸣叫声传来,期间还有唏律律的马儿嘶鸣。
片刻后,
女使凝香端着灯笼,脚步轻而快的进到了卧房中。
“姑娘,您可是醒了?”
荣飞燕从锦被中坐起,撩开帐幔,声音略微有些沙哑的问道:“嗯!外面什么动静?”
“奴婢听着像是有大象和马儿的叫声。”
“什么时辰了?”
“瞧着子时末了。”
荣飞燕长呼了口气:“子时末?这个时辰应该御驾出宫了。”
“姑娘说的是,就是不知道为什么会有大象的鸣叫。”凝香说着话,从桌上倒了杯温水递了过去。
杯子样式和徐载靖用的很是相似。
荣飞燕润了下嗓子,主仆二人都没有说话,屋内再次陷入了安静。
隐约之间,有阵阵马蹄声从远处传来。
“他都好久没有出来了。”荣飞燕轻声说道。
自家姑娘没有指名道姓,凝香也没有多问,只是轻声道:“离着会试还有一年,那位自是要努力的。”
“嗯。”荣飞燕又喝了口水,将杯子递了出去。
躺回床榻上,荣飞燕闭上眼睛,说道:“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能下雪。”
凝香给自家姑娘掖了一下被角:“应该快了。”
静待片刻,等荣飞燕呼吸变的平缓,凝香这才起身离开床榻放下帐幔。
第二天,
冬至当日,
清晨天色依旧有些暗,但东方已经微微泛着青色。
汴京外城,
南熏门外,
过了护城河一直到南青城斋宫,沿途官道两旁便亮着不少灯笼。
就着灯笼光,可以看到路两旁停着各种名贵车马,还有各种点着炭炉的看棚,这些看棚是京中富贵人家临时搭建的,也是为了旁观皇帝御驾。
要知道,
冬日早晨寒冷无比,北风一吹,露在外面的脸都会冻得生疼。
皇帝和宗室更是要从子时(凌晨一点后)开始忙碌,清晨忙完归京的路上,也是有可能去某家看棚中暖和一二的。
而且在路两边建造看棚,除了观礼,还能略胜于无的挡一下寒风,也算是表忠心了。
一处看棚中,
戴着护耳穿着皮裘,手中捧着暖手炉的王若弗,站在看棚边上,探头探脑的看着不远处驻马而立的一个禁军骑士。
陪着来的盛家哥儿姐儿的,也是一般打扮,一个个被包裹的很是严实。
早起的如兰,打了个哈欠呼出一口白气后说道:“母亲,您在看什么呢?”
其他人也都好奇的看着王若弗。
王若弗头也不回的说道:“我瞧着那边刚骑马过来的禁军,身形有些像载章。”
“刘妈妈,你也过来看看。”
“是,大娘子。”
闻言,如兰站起身迈步走了过去。
其他几人看到此景,跟着如兰一起站到了王若弗身边。
众人视野里,一个穿着甲胄的骑士,正举着火把驻马在路边。
甲胄瞧着颇为精致,在火把的映照下,闪动着寒冷的反光。
随着呼吸,不时有白气在人马的口鼻之间出现。
但此时天色尚有些暗,又是背对着盛家棚子,众人看的不甚清楚。
看了一会儿后,王若弗轻轻喊道:“姑爷?”
听到喊声,那骑士转头看来。
“母亲,人家都看了眼咱们都没反应,瞧着不是大姐夫。”如兰在一旁说道。
王若弗略有些遗憾,道:“这可能是我眼花了!不是姑爷,也送碗热汤过去吧,这早晨实在是太冷了。”
“是,大娘子。”刘妈妈应道。
很快,
长柏身边的亲随汗牛,便捧着一碗微烫的茶汤走了过去。
能在路边立看棚的非富即贵,且有灯笼亮着名号,那禁军骑士也没拒绝,喝了热汤后只感觉一股热流进到身体,抵消了不少寒意。
徐家看棚立在官道东边,前方也有警戒护卫的骑军驻马在前,很巧合的正是顾廷烨。
徐载靖自然也送了一碗热汤过去。
天色渐亮,
阳光从东边照射而来。
沿途禁军举着的火把虽然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