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5章 还吃?(1/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柴家后院,  

铺房滚床的程序已经结束。  

婚房所在,  

跟着徐载靖和卢泽宗来的卢家女使,双手拉着门扇站在站门。  

环顾着屋内全新的喜帐喜被褥子等东西,又看了眼摆放在梳妆台上,装着名贵首饰的妆奁后,女使缓缓退步,将婚房屋门从外面关了起来。  

用绑着红绸的铜锁,锁好门之后,卢家女使朝外迈了两步,就这么站在了婚房外。  

卢家周围还站着另外两个女使。  

站了没一会儿,  

柴家的管事妈妈带着三个婆子走了过来,每个婆子手里还搬着一个交椅。  

来到站在屋外的卢家女使跟前,柴家妈妈笑着微微点头,道:“今晚就要辛苦三位了!说起来,这活儿当年我也干过!”  

卢家女使福了一礼,道:“夫人大婚的时候,也是您在外面站着的么?”  

柴家妈妈笑着颔首,道:“不错!当时夫人大婚的时候,正好是腊月.”  

“那您定然是吃了大苦的!”卢家女使钦佩的说道。  

柴家妈妈摆手,道:“那倒没有,当时在河间府的宅院里,我们是直接锁了院儿门,就在院子的门房里看护的。”  

“哦”卢家女使笑了笑。  

“所以,我们主家也不在乎三位姑娘是不是站了一夜!到时该歇息,还是要歇息的。”柴家妈妈笑道。  

卢家三个女使互相对视了一眼后,做主的女使福了一礼,道:“还请妈妈留下两把交椅,我们三人轮流休息便是。”  

“好!”  

柴家妈妈摆摆手示意婆子放下两把交椅之后,便带人出了院子。  

待太阳落山,  

院子里开始变得昏暗,  

又有柴家的女使来挂上了照明的红灯笼,以及卢家女使的晚饭。  

天色完全变黑的时候,温度降低,夜风微微有些凉。  

下午来过的柴家妈妈挑着灯笼,再次带人进院儿,看着卢家女使身上披着的斗篷,笑道:“三位,我家姑娘说,晚上还是有些凉,特意命我送来了皮褥子。”  

“夜里在椅子上坐着的时候,有这褥子也能舒坦些。”  

“奴婢多谢姑娘关心。”卢家女使福了一礼说道。  

“哎!应该的,以后便是一家人了。”  

柴家妈妈告别后,  

夜色愈深,  

子时末(凌晨一点左右),  

明亮的玉盘挂在中天,  

周围夜空中有繁星不时的闪烁几下。  

婚房前灯笼下的交椅上,两个轮流坐着歇息的女使裹着斗篷,歪头靠着椅背,  

“咕呼.”  

有轻微的打呼声时不时响起。  

‘沙沙’  

听到动静的,站着的卢家女使朝一旁看去。  

“咳!”  

走路声中,有人咳嗽了一声。  

交椅上的两个女使也醒了过来。  

走到近处,  

是柴铮铮的贴身女使云木,她带着端着托盘的婆子,托盘上海碗冒着热气。  

云木笑看着三人说道:“三位,这是灶口上备着的热汤,喝几口驱驱寒。”  

卢家女使一通感谢,  

云木又问了问夜里冷不冷,得到不冷的答案后,便带人离开了院子。  

斗转星移清晨,  

天色未亮,  

整个柴府便开始忙碌了起来。  

天光大亮的时候,  

柴家妈妈又送了早餐来婚房院儿。  

在婚房前看护的卢家女使一边吃着早餐,一边侧耳听着的府里的热闹喧嚣。  

其中一人转头看向一旁,道:“这位妈妈,那边儿的院子应该不是柴家的吧?怎么听着也有动静啊?”  

柴家妈妈笑着道:“那边就是咱家的院子!今日要来的宾客有些多,夫人做主前些日子便开院门,打扫整理一番,留着待客。”  

卢家女使连连点头。  

巳时正刻(上午十点左右)  

太阳爬高,已经偏南。  

站在阳光下,让人感觉暖洋洋的。  

婚房的卢家女使,一晚上没怎么休息好,此时被阳光一照,都开始止不住的打起了哈欠。  

打完哈欠后,眼里还有不禁的泛起了泪花。  

跟别的没关系,就是困的而已。  

卢家女使正要用衣袖擦泪水的时候,  

“啪啪啪”  

一连串爆竹的响声从前院儿方向传来。  

“这是开始来客了!”  

卢家女使说道。  

柴家大门,  

爆竹的青烟刚刚散尽,  

挂着‘顾’字木牌的马车正驶向一旁,  

一身新衣的襄阳侯跛着脚,带着亲随走到柴家主君跟前,笑着拱手道:“小柴啊!恭喜恭喜!”  

柴家主君带着两个儿子赶忙拱手回礼,道:“姑父,同喜同喜!”  

襄阳侯笑着点头,看了眼柴劲,道:“好小子!有精神!”  

“谢姑爷爷称赞。”  

襄阳侯笑着看了看四周,道:“元若那小子呢?”  

“回姑爷爷,元若去送今日第二趟催妆礼了。”  

襄阳侯点头道:“好!不错,看来是能帮上忙了。”  

说完,襄阳侯摆摆手,道:“你们忙,我先进去了。”  

“哎!姑父您慢些。”柴家主君笑道。  

随后,  

柴家大门口爆竹声便开始响个不停,  

客人们流水一般的走进柴家宅院,  

似乎是遍东京的勋贵官员,都有派人来柴家贺喜。  

二门处,  

柴夫人带着柴铮铮以及贴身的妈妈女使,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