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4章 放声大笑(4/5)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夜晚,  

汴京。  

皇宫内廷,  

大殿内,  

明黄的烛光中,赵枋安静的坐在皇帝下首,听着朝中诸位文武大员的议论。  

“陛下,因此,臣以为不论结果如何,还是要做贝州所储军资财帛化为灰烬的打算。”徐明骅面色沉重的说道。  

另一边的曹老将军点头:“徐侯所言不错!贝州城高水深,远不是西北那些军寨能比的!儿郎们即便能舍生忘死,强攻入城,那士卒死伤也不会是个小数目,连带着死伤抚恤,那便又是一大笔银钱支出啊。”  

听到此话,  

在座的诸位官员,尤其是负责户部、工部的几位大员皆是叹气出声。  

“父皇,靖哥儿可是到贝州了。”  

皇帝蹙眉点着头,应付的说道:“应该是到了。”  

“徐侯,这次不知道你家五郎能立什么功劳。”赵枋看着徐明骅说道。  

徐明骅躬身拱手:“多谢殿下青眼,臣也愿犬子他多立功勋,能让贝州城中军资财帛.少些损失!”  

周围文武大员们皆是连连点头。  

曹老将军看了眼御案后,皇帝皱眉忧愁的样子,拱手开解道:“陛下,殿下所言有理,说起来在西北征伐白高时,徐侯家五郎,屡建奇功,是从来不会在老臣背后出现的。”  

此话一出,殿中微微有了些议论声。  

皇帝面色稍缓,道:“朕也知道一二,愿他如老将军和徐侯所说吧。”  

“陛下!捷报!”  

殿外,  

有内官模糊的大喊声传来。  

“陛下,捷报!金牌捷报!”  

声音越发清晰了,  

殿内的诸位文武大员纷纷朝殿外看去。  

很快,  

大殿门被推开,上气不接下气的内官跪倒在地,手里捧着一封急报,同殿内众人喊道:  

“陛下!贝州八百里金牌捷报!今.上午,那贝州贝州城中贼首授首!城门已开!”  

“啊?”  

“什么?”  

“今日上午?”  

“荒谬!怎么可能!”  

大殿中一时间沸腾起来。  

赵枋眼睛瞪大,转来转去的满是想法。  

皇帝则扶着御案站起来,准备去看那内官捧着的急报,一边走,一边问道:“那,那城中大仓里的财帛、军资器械,损失多少?!”  

英国公老当益壮的拿过急报,快步递给了皇帝。  

皇帝飞速的展开急报,一目十行的看着,然后表情由着急到松了口气。  

然后皇帝将急报交给了英国公,  

朝御案走回去的时候,先是拍了拍一脸自得,嘴角恨不能撇到天上的,襄阳侯老侯爷的肩膀:“顾卿,好,真好啊!”  

襄阳侯老侯爷傲娇的侧过头:“哼!”  

皇帝不以为意,又笑着拍了拍徐明骅的肩膀:“徐卿,徐卿,你和你家夫人,真是生了个好儿子啊!”  

徐明骅一时茫然,这听着不像好话呀。  

想着,徐明骅转眼看了下和英国公并肩看着急报的曹老将军。  

看着曹老将军面上的笑容,徐明骅松了口气,躬身道:“这小子,这也是赖陛下洪福。”  

皇帝又走到宁远侯顾偃开身边,笑道:“顾侯,你家小子也不错。”  

顾偃开赶忙躬身:“陛下,陛下谬赞了!”  

皇帝笑着拍了拍顾偃开,摇了摇头后放声笑了起来:“哈哈!哈哈哈哈”  

一开始是皇帝大笑,  

然后,  

“哈哈哈哈”  

殿内的臣工们相视一眼,也纷纷大笑了起来。  

数百万贯的东西保住了,众位大相公、公侯勋爵们,也能过个好年。  

冬夜里,一帮男人在大殿内放怀的笑声,  

冲上夜空,  

传到了皇宫后廷。  

很快就有皇后嫔妃们的贴身女官、内官被派过来看看发生了什么。  

然后这些内官、女官们很快笑着朝后廷跑去。  

皇后寝殿,  

抱着女儿的皇后听到女官禀告后,嘴角带笑的说道:“去,领了牌子,出宫去徐家、顾家、曹家,还有齐家柴家,说说这个好消息!”  

“是!”  

宫外,  

南讲堂巷,  

荣飞燕正在屋内和有孕在身的嫂嫂说着话,  

忽然,  

“轰”  

宫城方向传来了巨响,然后一朵硕大的烟花在宫城上方绽放开来,照亮了荣家的院子、屋子。  

屋子里的众人纷纷面面相觑。  

“妹妹,不是说贝州出事了么,怎么宫里还放烟花啊?”窦大娘子疑惑道。  

荣飞燕眼中不确定的说道:“难道是事情有什么转机?”  

柴家大门口,  

“唏律律”  

柴勃勒停马匹后,飞身下马,笑着朝院内跑去。  

进了后院儿,  

“父亲,母亲!”  

“父亲,母亲!”  

柴勃的喊声响彻柴家院子。  

“二郎,多大人了,怎么还这么大声喧哗!”  

看着进屋的儿子,柴家主君蹙眉说道。  

“父亲,母亲,宫里刚接到北方金牌捷报,说是上午贝州城城门大开,城中所存军资、财帛、军械皆无恙!”  

听到此话,柴家夫妇二人面露惊讶的对视了一眼。  

柴夫人眼睛转动,赶忙道:“捷报里可有说徐家五郎怎么样?”  

柴勃点了点头,正要说话,就听到外面传来了小跑的声音。  

片刻后,柴铮铮气喘吁吁的掀帘走了进来:“二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