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4章 放声大笑(1/5)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辰时(早七点后)  

天边已经有了鱼肚白。  

知州府衙,  

凌晨旺盛的火盆、火堆,此时已经快要熄灭。  

府衙后院,  

正屋卧房外,  

一个精壮的汉子躬身站在那里,  

屋内,正被一个身姿曼妙衣衫单薄,眼神中满是屈辱的女子,服侍着脱衣服的潘侧道:  

“烧了军资、布帛,本佛子用什么来赏赐有功的信徒臣子?用你的那几斤肉,还是八百里外北辽的官职?”  

门外的壮汉依旧躬身,道:“佛子,留守府命令、妆佛台的佛旨,都是如此要求的!而且,城内储备的军资财帛堆积如山,即便烧了九成,也够您用的了。”  

“大周有句古话,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留守府和妆佛台不知道城中的情况,本佛子要等知道有多少城中百姓愿意脸上刺字,与我同生共死!到那时,我赏赐完再烧不也迟。”  

“还请佛子给卑职一个时间,方便卑职给析津府回信。”  

屋内传来了一声叹气后,声音传来:“等本佛子午时睡醒,便先烧一半,行了吧?”  

“卑职谢佛子慈恩。”  

“贝州城高河深,宣义军士、弥勒信徒皆在本佛子手中,他们着急什么.”  

贝州城南,  

官道上,  

原驻扎馆陶的甘老将军麾下广捷军,此时正在呼啦啦的朝贝州赶路。  

几千人列队行进,呼出的白气很是壮观。  

又因为土路面很是干燥的,  

人马经过,加上北风一吹,瞬间烟尘四起。  

永昌侯府庶长子梁景骑在马上,看着绵延的队伍挥手大声喊道:“快!再快!跑起来!咳咳咳。”  

这时,身旁有插着旗子的传令骑军跑来:“梁指挥,甘将军传汴京军令,命你部加快速度抵达贝州,抵达后就地取材,阻断贝州城东护城河。”  

“得令。”梁景皱着眉头拱手道。  

随后看着前方的兵卒,梁景同身边的副手,道:“去,去中军转告老将军,我部先把甲胄物资放下,让士卒轻装前进。”  

“得令。”  

看着副手朝后方走去,梁景骑马追上队伍最前面,喊道:“把甲胄放路边,人都给上车,跑起来!”  

贝州东北,  

郑骁和麾下几个传令兵驻马在河岸边,  

看着运河边正准备渡河的部属。  

郑骁所在的忠敬侯麾下一部乃是步军,  

虽驻地本就距离贝州不远,  

但行军速度不快,  

在赶去贝州的路上,  

经过德州,  

晚上的时候被德州知州当成救兵,请进州城中后,帮德州知州剿灭了城内的乱军贼子。  

武阶官衔借着此功劳,定然是能往上升一下了。  

这时,  

后面有骑军快速奔来,在郑骁身边勒停马儿后,拱手道:“指挥,咱们后面忽然有一股骑军,约么着一刻钟左右就追上咱们了。”  

“骑军?有多少人?打的什么旗?”  

“回指挥,什么旗卑职没看清楚!瞧着烟尘距离,得有两三千众!”  

郑骁疑惑的摇了摇头,立马下令道:“令,加速过河,在对岸列阵!”  

“是!”  

一旁的传令兵驭马朝前奔去,一边跑一边传着军令。  

一刻钟不到,  

轰隆如雷的马蹄声传来。  

看着骑军最前面大大的‘郑’字旗,郑骁恨恨的用鞭子,抽了一下方才报信的骑军,然后赶忙喊道:“让路,给骑军让路!”  

听到号令,  

郑骁麾下的步军开始急速的向两边靠拢,让出了过桥后的道路。  

驭马最前的郑骏将军没管弟弟,直接带人过桥后继续朝贝州奔去。  

从骑军队伍中分出来的一骑朝郑骁跑了过来。  

离得近了,才看清这骑军乃是自家侄儿郑湖。  

“小叔,汴京急令,命你们加速去贝州!”  

“湖哥儿,怎么了这是?你父亲他都没空和我说话!?”  

“小叔,贝州有人起兵造反,已然占了贝州城!”  

“什么时候的事?”  

“说是前日晚上!”  

“天爷,怎么会是贝州!知道了,你快跟上吧!”  

看着侄儿走远,郑骁叹了口气:“我就知道,有靖哥儿在的地方,哪有什么好事儿!”  

“传令.”  

路上,  

冯大人‘借’的两辆平板马车朝府衙走着,  

徐载靖很是放松的坐在第一辆马车上。  

刚出街口,  

就看到一个挂着‘杜楼’牌匾的酒楼中,有几人抬着两个半人高的木桶出来。  

诱人的香气随着木桶冒出来的白气飘了过来。  

徐载靖道:“青云,停车。”  

“吁”  

马车停下,徐载靖从车上跳下来,看着准备将木桶往推车上装的杜楼管事、伙计道:“什么东西,这么香?”  

“回,回军爷,我们杜楼最有名的香卤牛肉,煮了一夜呢,这正准备给府衙的军将军们送去呢!”  

“将军?还们?什么将军们?”徐载靖问道。  

“军爷,昨天佛子分封不少将军、文官,您.不知道?”  

“忒,昨天我忙着宰那些不想纹面的人呢!”徐载靖吐了口口水道。  

那管事连连点头,  

看着徐载靖白皙俊秀没有纹身的脸,又看了看他腰间带着血渍的钢锏,这管事也没敢多说什么,只是赶忙陪着笑了笑。  

徐载靖嘴角露出笑容,看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