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9章 风雪欲来(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北辽行宫,  

耶律英看着弟弟道:  

“隼,我问你,你是怎么看待大周与我们结盟之人的?”  

耶律隼道:“姐姐,多半是大周有野心之辈,不外乎大周宗室、藩王。”  

“他们与我们结盟的图谋呢?”  

“姐姐,尔等许是让我们给大周施压,一番动荡中,给他们的阴谋筹划打掩护?”  

耶律英笑了笑:“隼,你猜对了一半!你可知是谁没让我答应结盟之人的条件?”  

耶律隼摇了摇头。  

“是贾府君进言劝说的!”  

“啊?怎么会是贾留守?”耶律隼一脸惊讶。  

耶律英肯定的点着头:“贾府君说,这个条件,目的多半是想让大周勇毅侯尽快回西北军中。”  

“你可还记得,那结盟之人送来的那些情报,主要是哪家的?”  

听着姐姐的问题,耶律隼回道:“多是忠敬侯郑家、英国公张家的!”  

“隼,之前有情报说,白高国灭的太快,大周朝廷里便有人想要和我北辽开战!这英国公、勇毅侯、忠敬侯几位对我北辽的态度,你应是知道的!”  

“姐姐,这几位大周公侯,听说是不赞成当即开战的,想要厉兵秣马多多准备.嘶!”  

“隼,想明白了?”  

“姐姐,要是咱们按照这情报,攻打了英国公、忠敬侯的部属,死了人,这两位的态度多半要转变一下了,勇毅侯又回了西北,便等同是准备开战。”  

耶律隼眼神严肃的说道:“所以,贾府君才进言不答应此条件。”  

耶律英点头:“对!真打起来了,送来的情报说不定更多更好,伤亡大了,两国想停都停不下!”  

“但,大周想要消化白高为自身之力,图谋燕云十六州;我们想要用大周的绸缎、瓷器、茶叶笼络蒙古诸部增添助力,准备剪除金国”  

“就像是”  

耶律隼插话道:“就像是两个拱手行礼的人,背地里都在磨刀。”  

“不错。”  

“那,姐姐,我们和大周打起来,得益的便是那金国了!”  

耶律英笑着,赞许的朝耶律隼点了下头后,和那僧人对视了一眼。  

这时,  

有脚步匆匆的内官走进殿中,  

看着内官的表情,殿内方才刚刚轻松些的气氛,瞬间又紧绷了起来。  

“何事?”  

“回大长公主,殿下,齐州飞鸽传书,说说莱州高家被皇城司抄家了。”  

坐着的僧人一下站了起来:“什么时候的事?消息怎么传出来的?”  

“弥勒信女铲除皇城司头目之事败露回了高家,昨日一早发觉有异样后,走的高家密道,逃回齐州后火速放的信鸽!”  

听到此话,那僧人摇头坐回了绣墩:“完了,齐州的妆佛台,多半也要完了。”  

耶律隼轻声道:“围三厥一,顺藤摸瓜.”  

耶律英语气冷静,肃声道:“命齐州周围的妆佛台速速换地方,我怕那厮故技重施。”  

“遵命!”  

僧人起身后,双手合十一礼,快步朝外走去。  

徐载靖已夜宿南乐县驿站。  

析津府行宫,  

后殿中,  

耶律英正在和弟弟用着晚饭。  

这时,  

一盏灯笼被挑着朝大殿走来,  

因为走路的人速度太快,里面的火苗晃来晃去。  

速速通传后,  

一个六十多岁的老人气喘吁吁的跟在内官身后,走了进来拱手一礼,急声道:“殿下,大长公主!留守府急报!”  

耶律英放下了筷子,用绸巾擦了擦手:“贾府君,请说。”  

耶律隼道:“可是齐州、德州的妆佛台有消息了?”  

老人垂首道:“回殿下,不是!大长公主,留守府急报,今日下午,英国公麾下一部、忠敬侯、宁远侯麾下各一部,正在兵力集结向南调动!”  

“什么?”耶律英蹙眉问道:“向南调动?是要去哪儿?”  

“回大长公主,是,是,贝州方向。”  

“啪!”耶律隼拍了下桌子:“贼鸟厮!这弥勒首徒还说大周没察觉?!这兵都调动了!”  

耶律英深吸了口气,沉声道:“兵力调动的这几处,距离贝州有些距离,不是一日便能到的!贾府君,你觉得该当如何?”  

老人沉吟片刻,道:“大长公主,今时虽时机不成熟,但如若束手就擒,便是一点用处都没有!老臣觉得,不如.今日便下令发动!”  

“即便不能如预想那般,拖延大周许久,但必然能牵扯大周精力,军械资粮,再做筹备也需要时间!做了,好过什么都不干!不然他们坐着等死,空耗了咱们出的金银!!”  

耶律英蹙眉听着,沉吟着没有说话。  

“大长公主,军情如火,晚一刻下令,他们便晚一刻准备!”老人出声劝道。  

耶律英看了看弟弟,耶律隼点头:“姐姐,贾府君说的在理!贝州乃中枢,贝州众人被斩杀掀了老巢,其余几处便是孤掌难鸣!”  

片刻后,斟酌一番的耶律英沉声道:  

“命,贝州妆佛台、留守府所有人,配合弥勒佛子封闭贝州城门,诛杀官员,焚烧军资!河间府、大名府、德州、齐州、曹州(今菏泽)、博州(今聊城),弥勒信徒放火杀官,制造混乱。”  

“遵命!”  

这一夜,  

析津府上空,几十只信鸽扑腾着翅膀,飞向了寒冷的夜空中。  

贝州城中,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