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 北方有变(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徐载靖回到家中,和下午放学的两位兄长说了在郑将军家的见闻。  

之后又溜到了自家大姐的琼枝阁。  

平梅正在专心的绣着自己的绿色绸缎的婚服。  

“姐,过几日可能会有贵客要来。”  

“贵客?谁家的?”  

“英国公张家的。”  

“啊?咱们家要和张家结亲了?”  

“姐,你想啥呢,咱家多大家业啊,就和人家结亲。”  

“那是谁?平宁郡主要来?”  

“不是,是你的小迷妹。”徐载靖随口说道。  

“什么小迷妹。”平梅放下了手里的针线,瞅着徐载靖。  

“今天我去郑老将军家了,遇到了英国公家的五娘。她说你被皇后嘉奖,英国公夫人也对你赞不绝口,所以想来看看。”  

“那自然好了,等张家五娘来了,让安梅过来陪她,自然是不会慢待她的。”  

“那就好,我就告诉你一声,省的到时候你手忙脚乱的。对了,把咱家的那只金被银床给抱来,小姑娘肯定喜欢。”  

“我家小五就是聪明。”  

“姐,你院里是不是有个叫青栀的女使啊。”  

平梅看了过来,盯着徐载靖道“有,怎么了?她算是母亲挑的九个小丫头里面最好看的。”  

“姐,你别用这种眼神看我,搞得我好像是什么登徒子一般。”  

“难道你不是?你心里的弯弯绕绕你姐姐我早知道了。”  

“姐,那你说说,我心里想什么了!弟弟我还没说,你就如此武断。”  

“还不是你人不大心不小,想要通房丫头,还是再等几年吧。”  

“姐,你错了,我也不和你开玩笑了。我院里的小女使青草,和你院儿里的青栀是一个村的。”  

“啊?”  

“都是遭了矿难的矿工人家。听青草说青栀是因为嫂嫂快要临盆了,才卖到牙行的,也是苦命的。  

虽不说救天下所有的苦命人,但是能所能及的还是对她好一些。”  

平梅静止了一下,随即说道:“嗯,知道了。”  

接下来几日,徐载靖没有收到英国公家公子的请帖,张家五娘也没来徐家拜访,  

汴京的空气忽然之间紧张了起来。  

安肃门、金耀门频繁的有进京的驿马飞奔而过。  

徐载靖和自家母亲回过一次孙家,孙家的气氛也有一些紧张。  

不管是徐载靖的姥姥姥爷,还是留在家中的几位舅妈,脸上都没了笑容。  

徐载靖想要问自家母亲,都被孙氏推说了几句。  

就连金明池外的马球会都停了。  

这个时候,原著和电视剧里都没有明确的记录,徐载靖也摸不准到底发生了什么。  

“难道是皇帝身体出了什么问题?”  

徐载靖胡思乱想着。  

好在有顾廷煜这个未来姐夫,当徐家三兄弟来到顾家拜访的时候,徐载靖才在顾廷煜嘴里得到了一个的消息大周朝唯一的一块养马地灵州,被白高国进逼,东侧绥州也被北辽国逼近。  

顾廷煜站在一张大周舆图前给四个弟弟指了指灵州所在道:  

“这白高国新掌权的皇太后,似乎和北辽达成了某种盟约,一同绞杀我大周的养马地,意图应该是断了大周骑兵的马源。”  

徐载端看着舆图道:“白高国和北辽都是狼子野心,想要从大周身上咬下一块肉来!”  

顾廷煜道:“父亲已经在前几日回到了北方前线,英国公和忠敬侯也都去前线统揽大局了。这两日朝廷就会在邸报上说此事。”  

“压力最大的就是西军了。”徐载靖看着舆图说道。  

“对。”  

徐家三兄弟安静了下来。  

西军,自己的父亲和表兄们都在那里。  

“咱们大周国力强盛,定不会让这白高国得逞的。”  

顾廷煜说完眼神犀利的继续看着舆图,眼中似乎有北方战火,骑兵撞杀。  

小小年纪,似乎有了不一样的风采。  

但是形象没有维持几个呼吸。  

“砰”  

门被推开,粉雕玉琢的顾廷熠走进了自家大哥的书房。  

“大锅,饭饭。”  

顾廷煜缓了缓情绪,  

刚才他都能感受到几个弟弟的崇拜眼神了。  

结果被人打断。  

“好,咱们去吃饭吧,母亲特地从樊楼请来的厨子。”  

“走,三娘,咱们去吃饭。”  

五个人簇拥着顾廷熠去到了白氏所在的正堂。  

饭桌上,虽然白氏面带笑容,但是还是能看得出睡得不好,毕竟她是第一次经历自家郎君外出为国征战。  

第二日,顾廷煜和徐载靖等几人来到了汴京北侧的城墙,巨大的城墙下,数万禁军正旗帜鲜明的肃立在城外。  

在领军大将卢老将军走过了大军开拔的程序,皇帝赏了送行酒,随后数万大军朝着西军支援而去。  

下了城墙,走在回家街道上,徐载靖遇到了英国公府的三郎张方颂。  

两人身旁各有自己的圈子,点头示意后,各自分开。  

北方的战火一直牵引着汴京居民们的心。  

作为武官勋贵人家,牵挂更甚。  

勋贵家的大娘子们聚会的频次明显增多。  

永昌侯府也是勋贵人家,梁侯爷也披挂上阵,听吴大娘子说是去了兖州,同兖王一同督办征兵事宜。  

不时的有北方战事的风言风语传出来。  

有说英国公战败的,也有说英国公受伤的,更有夸张的说英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