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8章 学堂风气(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是侯府的嫡三子,叫载靖的,五六岁年纪,就能够骑马射箭,得了陛下的赏赐。”  

“那这靖哥儿倒是真厉害,这么小都能骑马了。”  

“还和宁远侯府的嫡二子一起祸害了宫里的鱼儿。”  

房妈妈没说话,在她的认知里,祸害了皇帝的金鱼,不得被责罚一番,  

这下赏罚拉平了。  

“是皇后帮着几个孩子遮掩了。孔嬷嬷来信,是说勇毅侯府,有了一些起色,我那便宜侄儿也走了曹家的门路,成了西军一个实权将领。”  

“孔嬷嬷在宫中可比姑娘您时间长多了...”房妈妈说道。  

“哼,素琴你这话是什么意思!”盛老夫人瞪着眼瞅着自家的贴身妈妈。  

“姑娘,我是说,人家在宫里这么长时间,见过肯定要比咱们多,孔嬷嬷来信定是有她的思虑。  

您这年纪一年年的长,紘哥儿的仕途也是顺当的很,您该多为自己想了。”  

“我有什么好想的,待华兰,长柏他们成婚,我也就可以闭眼了。不当碍人家眼的东西。”  

“姑娘,嫁了人,不管什么年纪,有娘家和没娘家,怎么会一样。  

孔嬷嬷也是看多了那宫中的老妃子们,  

她们娘家有没有出息的哥儿姐儿的,在宫中一样吗?”  

“别说了。”盛老夫人道。  

房妈妈没有继续说。  

走到老夫人身边,房妈妈准备着伺候老夫人午睡。  

“姑娘,老侯爷老夫人的香火,也是要那家去供奉的。”  

老夫人没多说什么,摆了摆手,房妈妈退出了房间。  

作为盛老夫人的贴身妈妈,房妈妈自小就是在勇毅侯府长大,成长的过程中盛老夫人的母亲对她是有莫大恩情的。  

这也是她惦记着他们香火的缘由。  

午睡过后,盛老夫人闭着眼睛,由着房妈妈给她擦脸。  

“等下把我那儿子叫过来,我有事叮嘱他。”  

很快,盛紘出现在了老夫人的寿安堂。  

盛紘毕恭毕敬的坐在一旁,老夫人道:  

“此次磨勘,倒也不要着急迁调回京,寻个富庶的州县再好好做上几年,你是进士出身,升迁本就比别的那些快。”  

老夫人喝了一口茶,看了一眼盛紘道“你这通判,本就是直达御前,多些历练。不是坏事。此次回京,如果有机会倒也可以去孙家和徐家去一趟。”  

“是,母亲。”  

盛紘调整了一下坐姿,:  

“母亲,我想着,这次回京,也看看有没有适合华儿的...”  

“自不必考虑徐家,华儿这么娇贵的嫡女,没由来让你这个女方当爹的开口。”  

“是,母亲。”  

盛紘从寿安堂出来,看了看大着肚子的卫氏,嘱咐了卫氏几句后就回到了葳蕤轩中。  

王氏在刘妈妈的帮助下给自家主君宽衣。  

刘妈妈退出房间,留下了盛紘夫妇二人。  

盛紘:“过几日我就要回汴京了,你和孩儿们就不必跟我劳碌奔波了。”  

“嗯,官人说的是。如儿刚来到这世上,禁不住长途跋涉。”  

“此次磨勘,母亲说不着急回京,寻个富庶州县历练就好。”  

“我娘也来信了,和老太太一个看法,我娘家哥哥说,他自会请我爹的门生出力。”  

“替我回信拜谢岳母,也谢谢舅兄。刚才母亲和我说,让我回京的时候,去徐家一趟。”  

“啊?这是...官人,因为老太太一直和京中徐家不和,我娘信中还说了别的事我都不好意思和你说。  

说是勇毅侯府的靖哥儿,前些时日在陛下的寿宴上被夸奖了一番呢,这是简在帝心了,还这么小的年纪。”  

“少时了了,大未必佳。  

当年他们家可是想嫁一个旁系的庶女过来,母亲碍着面子也去相看了。  

结果品貌皆是下品!当真是岂有此理。”  

盛紘冷笑一声,似乎是回忆起了当初被人瞧不起的愤懑之情。  

王氏眉目流转,面有得色,她可是王家嫡女,品貌端正,嫁妆丰厚。  

“官人,我娘家姐姐也来信了,说是徐家的大娘子和宁远侯府的白大娘子很是要好。  

宁远侯府顾侯爷那可是大周的实权侯爷,也就是比齐国公、英国公这几位国公地位稍逊而已。”  

“我还听说,现在这位勇毅侯府的大娘子,当初没少受她婆婆的刁难。前些年,我姐姐可没少和我说那徐家的破落样。”  

王若弗正说的起劲,她身旁的刘妈妈扯了扯她的衣服,  

王大娘子有些疑惑的看了刘妈妈一眼,  

随后她看到了自家官人的眼神。  

她赶忙收起了自己的嘴脸。  

刚才她那高兴的样子,还笑话自家婆婆的娘家,的确有些说不过去。  

“我那名义上的表兄,成了西军实权将军,如今那表嫂又和顾家要好,这小侄儿又在陛下那里露了脸,的确可以结交一番。”  

“官人说的是,听说徐家大郎也到了议亲的年纪了,咱们华兰...”  

“母亲说不用考虑徐家。咱们的华儿嫁回徐家,那汴京城里不知道有多少人会笑话母亲的。  

这次我去汴京先去看一看,华儿年纪还小,多养几年也没事。”  

“那我就开始给官人准备好这次所需的行囊。”  

“嗯,我不在家,你要看好孩子们。”  

盛紘踏上回京的路。  

...  

汴京,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