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七章 新大户(2/3)
地面降雪,在如今的世道下,也有着一重保护作用。
“好久没有感受到这样的安静。”老妇人低叹。
北地的冬天很冷,但也有令人安全的平静。
若非如此,倘若只是寻常乱世,他们在南边都能自成势力!
做海贸且能做大的,人脉和家资都不缺。天高皇帝远,生活之奢侈,并不输给皇城的那些大贵族。
如今…
“唉!”
青年无声叹息。
在各种思量谋算之中,歆州城,终于到了!
他们看到新起的恢弘防御工事,也看到了外城区一个个军坊。
即便心思繁杂,此时也不禁松了口气。
目的地到了,看上去还算安全可靠。
他们会在外城区多休整一夜。
以几位家族掌权之人的身份,可以不用在此隔离观察,但他们需要休整,在此梳洗调整。
等进入内城区就要开始交际应酬了,总不能灰头土脸、疲态满面地去见人吧?
本以为歆州条件艰苦,做好了生活质量大大降低的心理准备,却没想到,临时落脚的地方也有新奇之物!
“玻璃窗?歆州竟然奢侈至此?!”
青年眼神惊奇。
他们做海贸的,手中也有不少外来的玻璃物件,并不稀罕。但远达不到用玻璃做窗的程度!
“比窗纸和明瓦好用,防风防雨还透光。”老妇人的视线穿过玻璃窗,看向窗外的景物。
“歆州掌握了烧制工艺!”
他们又派人去打听,得知外城区接待贵客的居所,都安装了玻璃窗。只是如今产量有限,内城区的许多富户还在排队呢!
“祖母,咱们进城之后,也都换上。”青年说道。
他们投靠赵家,是能享受一些优待的。
心中又忍不住估算,赵家能以此获得的利益。
除开玻璃窗,屋内其他摆设,在他们眼中其实一般。
老妇人对玻璃窗的新奇感过去,神色又淡下来。
青年知道老人思念还留在南地海岛的家人,他也想念。此行就是先探路,是否把家人接过来,还得看看这歆州值不值得!
“听说歆州城内的景星坊有一座宝桥,新造的,到时候可以见一见!”
听起来很期待,但其实态度随意。
又发现屋里放了报纸。
青年拿起来看了会儿,读给老人家听。
屋外,护卫和随从们此时也凑一起议论。
打听的消息里面,这歆州城最近的热门话题就是宝桥。
“景星坊和庆云坊?景庆巷?在内城的哪儿?”
“我问了城防军的人,他们说,进内城之后一看就知道,高高的琉璃长桥悬在空中。”
“全是珍宝?有那么神奇?吹的吧!”
“肯定有夸大,边城苦寒,珍奇之物少见。”
他们跑海贸的,见过的奇珍多得去了。不像本地人没见识。
“但这里也有很多世家勋贵,说不定是他们出了力。”
“别管是不是真的,都给我精神起来!内城已经住了富户贵族,多少双眼睛盯着呢,咱们明日进城,不能给东家丢脸!”
一夜休整,次日,由南地北迁而来的冯、梁、许、郭四大海运家族的首批队伍,以冯家为首,踏入歆州城内城区。
领头的护卫队伍便是冯家的人。
他们曾经与水匪海盗搏杀,乱世里又和邪物拼命,被海洋浪涛多年淬炼出来的狂野之躯,矫健又危险,身材未必魁梧,但凶悍不输边军。
此时为了给东家撑场面,甭管是骑在马上的,还是步行紧跟的,都是稳健有力,气势十足。
马上的几名护卫,面容凛然,但心中正在哔哔。
作为亲信,他们知道的信息更多一些。
东家崇佛,北方几大势力,最初他们冯家是想去任阀的。
只是赵家最早联系他们,又给了承诺和诚意,才联合其他三家一起过来歆州。
然而,又听闻赵家对佛教和道教并没有好态度。
不建寺庙,只允许在自家建佛堂。
护卫和随从们也是跟随东家的喜好,除海航相关的海神娘娘,平时在陆地上都是拜佛的。
进了内城,更是深刻感受到了本地的坊市制度,以及乱世之下的秩序严谨。
一面面坊墙围挡,只能看到高些的各种建筑屋顶,但没有一个像是寺庙。
道路上也没见和尚。
赵家还真就不建寺庙啊!
他们以后拜佛只能在自家拜了?
心中有所思量,但也分出注意力警惕四周。
余光里似乎有什么晃过。
晶亮的,多彩的,闪耀的,并非利器的光芒。
扭头去寻。
阳光映照之下,如梦似幻的飞桥闯入眼帘。
“我…啊…哇!”
想说,一时又不知该说什么,还记着不能乱喊乱叫丢东家颜面,只能嗑顿地发出音节。
骑在马上的人视野开阔,接二连三发现了那边的奇景。
一个个扭着脖子,有人同样忍不住惊呼,差点从马背跌下去。
马鞍跟生了钉子似的令人坐不住。想冷静直视前方道路,目光却又忍不住追寻那熠熠生辉之地。
“这里是不是有什么习俗,融冰做成的吗?”有人声音艰涩,低声问道。
“怎么可能!”
如果是放在雪地上,还可能会有这种怀疑,但是!
看看那边高高架起的飞桥,看看那些如
“好久没有感受到这样的安静。”老妇人低叹。
北地的冬天很冷,但也有令人安全的平静。
若非如此,倘若只是寻常乱世,他们在南边都能自成势力!
做海贸且能做大的,人脉和家资都不缺。天高皇帝远,生活之奢侈,并不输给皇城的那些大贵族。
如今…
“唉!”
青年无声叹息。
在各种思量谋算之中,歆州城,终于到了!
他们看到新起的恢弘防御工事,也看到了外城区一个个军坊。
即便心思繁杂,此时也不禁松了口气。
目的地到了,看上去还算安全可靠。
他们会在外城区多休整一夜。
以几位家族掌权之人的身份,可以不用在此隔离观察,但他们需要休整,在此梳洗调整。
等进入内城区就要开始交际应酬了,总不能灰头土脸、疲态满面地去见人吧?
本以为歆州条件艰苦,做好了生活质量大大降低的心理准备,却没想到,临时落脚的地方也有新奇之物!
“玻璃窗?歆州竟然奢侈至此?!”
青年眼神惊奇。
他们做海贸的,手中也有不少外来的玻璃物件,并不稀罕。但远达不到用玻璃做窗的程度!
“比窗纸和明瓦好用,防风防雨还透光。”老妇人的视线穿过玻璃窗,看向窗外的景物。
“歆州掌握了烧制工艺!”
他们又派人去打听,得知外城区接待贵客的居所,都安装了玻璃窗。只是如今产量有限,内城区的许多富户还在排队呢!
“祖母,咱们进城之后,也都换上。”青年说道。
他们投靠赵家,是能享受一些优待的。
心中又忍不住估算,赵家能以此获得的利益。
除开玻璃窗,屋内其他摆设,在他们眼中其实一般。
老妇人对玻璃窗的新奇感过去,神色又淡下来。
青年知道老人思念还留在南地海岛的家人,他也想念。此行就是先探路,是否把家人接过来,还得看看这歆州值不值得!
“听说歆州城内的景星坊有一座宝桥,新造的,到时候可以见一见!”
听起来很期待,但其实态度随意。
又发现屋里放了报纸。
青年拿起来看了会儿,读给老人家听。
屋外,护卫和随从们此时也凑一起议论。
打听的消息里面,这歆州城最近的热门话题就是宝桥。
“景星坊和庆云坊?景庆巷?在内城的哪儿?”
“我问了城防军的人,他们说,进内城之后一看就知道,高高的琉璃长桥悬在空中。”
“全是珍宝?有那么神奇?吹的吧!”
“肯定有夸大,边城苦寒,珍奇之物少见。”
他们跑海贸的,见过的奇珍多得去了。不像本地人没见识。
“但这里也有很多世家勋贵,说不定是他们出了力。”
“别管是不是真的,都给我精神起来!内城已经住了富户贵族,多少双眼睛盯着呢,咱们明日进城,不能给东家丢脸!”
一夜休整,次日,由南地北迁而来的冯、梁、许、郭四大海运家族的首批队伍,以冯家为首,踏入歆州城内城区。
领头的护卫队伍便是冯家的人。
他们曾经与水匪海盗搏杀,乱世里又和邪物拼命,被海洋浪涛多年淬炼出来的狂野之躯,矫健又危险,身材未必魁梧,但凶悍不输边军。
此时为了给东家撑场面,甭管是骑在马上的,还是步行紧跟的,都是稳健有力,气势十足。
马上的几名护卫,面容凛然,但心中正在哔哔。
作为亲信,他们知道的信息更多一些。
东家崇佛,北方几大势力,最初他们冯家是想去任阀的。
只是赵家最早联系他们,又给了承诺和诚意,才联合其他三家一起过来歆州。
然而,又听闻赵家对佛教和道教并没有好态度。
不建寺庙,只允许在自家建佛堂。
护卫和随从们也是跟随东家的喜好,除海航相关的海神娘娘,平时在陆地上都是拜佛的。
进了内城,更是深刻感受到了本地的坊市制度,以及乱世之下的秩序严谨。
一面面坊墙围挡,只能看到高些的各种建筑屋顶,但没有一个像是寺庙。
道路上也没见和尚。
赵家还真就不建寺庙啊!
他们以后拜佛只能在自家拜了?
心中有所思量,但也分出注意力警惕四周。
余光里似乎有什么晃过。
晶亮的,多彩的,闪耀的,并非利器的光芒。
扭头去寻。
阳光映照之下,如梦似幻的飞桥闯入眼帘。
“我…啊…哇!”
想说,一时又不知该说什么,还记着不能乱喊乱叫丢东家颜面,只能嗑顿地发出音节。
骑在马上的人视野开阔,接二连三发现了那边的奇景。
一个个扭着脖子,有人同样忍不住惊呼,差点从马背跌下去。
马鞍跟生了钉子似的令人坐不住。想冷静直视前方道路,目光却又忍不住追寻那熠熠生辉之地。
“这里是不是有什么习俗,融冰做成的吗?”有人声音艰涩,低声问道。
“怎么可能!”
如果是放在雪地上,还可能会有这种怀疑,但是!
看看那边高高架起的飞桥,看看那些如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