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一章 富得流油啊(1/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进入内城区需要交更多费用,也需要经过更严格的检查,以防有中邪的人进入。  

温故几人交了入城费——次一点的小包细盐。  

走过一条布帐围成的通道,里面燃着熏香。  

终于走出时,只感觉面前陡然恍惚起来。  

茶肆酒楼,勾栏瓦舍,着装体面的商客来往于其中。  

有点世道太平时候的样子。  

要说最大的不同,那就是,现在能随身携带武器。  

就算拿着不符合身份的武器,穿着不符合身份的衣服,一般没人会追究。  

一阵呼啦啦扇翅膀的声音,天空有飞鸽飞过。  

“让麻团儿躲好了吗?”温故对小刘说。  

“躲好了躲好了!都没让它进城!”小刘赶忙说道。  

这种紧要时刻,这里肯定盯得严,要是他家麻团儿去逮鸽子被射杀了怎么办!  

自从出了村,小刘一直在长见识,此前看白芦县城,觉得这城真讲究啊,地理位置也好,比他们那穷乡僻壤厉害多了。  

直至今天见到金乌城,才真正感受到什么叫大城!  

即便外面危机降临,马上就要有邪物攻城了,这内城里面的商铺还在营业呢。  

他们没去闲逛,只是大致看了几眼,拿盐付费,登上内城城墙。  

比起外城城墙,内城城墙没有那么高大坚厚,也没有太多斑驳的战斗残留。看得出来有些年了,但维护得还行。  

“这边比外城墙矮,什么都看不到啊。”小刘望向前方。  

本来还有点新鲜感,但现在危机时刻,他更想看到城外的情况。  

“那边过去。”温故抬手指向一处。  

内城城墙上搭建了一些高台,专供观战的。  

有部分高台已经被包了,一看就是大户人家,高台下方有护卫和随从守着,不让别人过去。  

这些多是前不久才来到这里的南地大户,家里长辈带年轻人过来。  

任阀靠不靠谱,不能只从其他人口中听到,他们需要亲眼去看!  

温故挑了个离得近,人不多的高台。  

这里已经有一个十六七岁的年轻人,带着三名护卫。  

见对方看过来,温故行了个书生礼。  

那年轻人心不在焉,只是抬了抬手,就算打招呼了。  

双方之间保持着距离。  

站定之后,那年轻人又扭头打量,视线在温故几人身上扫过,落在小刘身上。  

看着莽撞,还是个带着弓的武夫。  

于是过来找小刘闲聊。  

自我介绍说家里是南边的商户。  

小刘看着对方一身低调的奢华,衣服看似普通但布料极好还绣着暗纹。  

这一路北上,小刘也认识了不少好布料。瞧对方穿成这样,还在这种时候能带着护卫来这里观战,就知道不会是什么普通“商户”。  

小刘看看温故,见温故没反对,便跟这个年轻人聊起来,自我介绍:“我就一个偏远山村的小猎户。”  

那年轻人保持着微笑,但明显不信。  

又说起这一路的见闻。  

小刘说自己是跟着镖局一起过来的。  

那年轻人茫然:“什么是镖局?”  

小刘:“你不知道镖局?”  

于是给对方“科普”。  

那年轻人脸上有些僵。心说:谁家小地方的猎户能懂这么多东西!  

正聊着呢,突然有号角声响起。  

小刘立刻紧张起来:“是不是来了?”  

那年轻人道:“不是,这个声音是要关城门了。”  

小刘想到之前他们来的时候,城门外排成的长队,便问:“还没进来的人怎么办?”  

那年轻人一副“你怎么这么天真”的表情,说道:“当然是各安天命,自求多福。”  

小刘忍不住深吸一口气。  

但凡他们队伍再走慢一些…  

其实赶路途中有人扭了脚,提议歇息片刻,温故没让。  

不仅没让停,在看到前面的队伍加快速度之后,又让大家提速。  

受伤生病的人,能坐车的坐车,车上坐不下,就让亲友帮一把,反正整体速度不降反升。  

他们才进城这么一会儿,外城的城门竟然就关闭了!  

“邪物不是还没到?要是城门外面还有不少人…”  

“那又怎么样?金乌城要布防,关城门做好准备。没进来的只能怪他们为什么不快一点!”那年轻人声音冷漠,“万全的准备才能保住更多人。”  

小刘不说话了。  

站在他们自己的角度,当然是城内安全为上。  

小刘忍不住去看了看温故,又望向外城门的位置。  

他想起了私底下跟何大他们闲聊的时候,何大说的“跟对人能让你活更久”。  

可不是么,但凡队伍中做主的换一个人,不管是青一道长还是周县尉,或者是林镖头,未必能把他们安稳送进这金乌城!  

又是一连串鼓声。  

一支侍卫队来到内城城楼,任阀的旗帜立起。  

温故注意到,外城区有人在听到鼓声之后,往城楼瞧,见到任阀的旗帜立起来,像是松了口气,没那么惶恐紧绷了。  

温故给小刘递了个眼神。  

小刘转头问那年轻人:“那边的是?”  

“任氏七公子,在城楼督战。”  

首脑在,主将在,不管是前线作战的将士,还是城中的居民商客,都会更安心。  

看内城区的那些人较为平淡的反应,明显不是第一次应对这样的攻击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