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搜寻物资(1/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温家兄弟两人来到村里,直至现在,已有三个多月,近四个月了。  

当初来的时候草还没这么高,现在,长势猛的已经没过房屋。  

好在它们已经进入衰败期。  

秋风萧瑟,万物凋零。  

看着很是凄凉,但对如今来说,秋风带来的更多是安全感。  

那些邪物的行动速度与春夏时节不同,往后天气越冷,对比就会越明显。  

前方队伍已经清理出一条路,众人沿着这条路进入镇子。  

烧荒当然不能一下子把镇也烧了。  

只烧到附近,所以能看到镇上房屋的前后院的众多草木。  

蒙着脸只露出一双眼睛的刘猎户走过来。他背着大弓,手上还拿着一把加长手柄的柴刀。  

刀上沾着褐色血迹。  

虽然血迹颜色不是鲜红,这些都是新鲜的,从邪物身上沾的。  

青一道长说过,火焰可以去邪毒,先进镇的这队人挑了地方燃好火堆,把沾了血污的刀棍都用火焰灼烧过。  

此前在镇外烧荒,用烟气去熏赶过一遍,但镇上的邪物肯定没有全都赶走,或许在暗处躲着。刘猎户提醒大家进镇要保持警惕,别单独行动。  

“我们清理了一个院子,大家先把带着的东西放这边。”  

装卸货物的木板车,备用的农具武器,不便随身携带的物资都先放到小院。  

院子里面有药草燃烧的烟气,这么多活人聚在一起血气浓郁,需要用药草或者烟气遮掩气味。  

院内燃了两个火堆,一个用来煮食物,另一个用来“祛邪”消毒。  

道长的告诫,以及温故写的话本,都有提过以火祛邪,也就是高温消毒。  

有猎杀经验的村民,进镇之后斗志昂扬。  

村长说了,杀一个邪物能赚不少工分,多杀几个就能养活一家老小了,比搬东西赚得多。  

三四个人为一组,赚到的怎么分,他们内部会先商议好。  

用烟气熏赶躲藏着的邪物,等它跳出来。  

早有防备的村民用长柄的大木叉给叉住,虽然这并不能产生实际伤害,但有了短暂的阻挡,另一个人趁此机会,挥动柴刀利索斩首。  

配合默契。  

斩杀掉的邪物,会有专门负责清理的村民,借助工具将它们拖到一处,到时候烧掉。  

温故观察那些邪物的伤口。  

“中邪”,也就是人被邪蛊寄生之后,身体会异化,肌肉和脂肪看似萎缩严重,其实变得更加强韧,它们拥有比寻常人更高的防御力。  

血液减少,更粘稠,颜色偏褐。  

刺穿伤能对它们产生伤害,但有限,能影响到它的整体行动,却不会毙命。  

村民们摸索出来结论,还是得斩首。  

温故分析。这么说,蛊虫寄生人体之后,最可能是在留头部。  

若是如此,身体其他部位感染的蛊虫,那能不能在蛊虫进入头部之前,把它截留?  

可惜没有条件,不然温故真想解剖一下。  

再看其他村民。  

性子胆小的,憨厚的人,如今也都变了样子,多了一股狠劲。  

如今这世道,大家也就为了三件事——  

生存!生存!还是特么的生存!  

稍作歇息,后续到来的人员便开始干活了。  

“我瞅着,那石板可以撬回去铺路!”  

“撬起来先搁那边,把土清了,烧一烧再搬到车上。”  

村子里面的土路一下雨就变得泥泞,容易滋生虫蛊,虽然现在铺着一些木板碎石,但谁不喜欢更平整的呢?  

路平整了,运东西都更快。  

今年冬天村里要搞建设,就该把村里路也整一整!  

“这些衣服,布料多好啊!”  

“村长说了,甩外面的不要,染了邪气。屋里衣箱装着的可以。”  

昂贵的衣物,村民们曾经只能远远看着。连摸一下都是奢望的布料,如今就在眼前。  

可惜很多都不能要,带回去就得费劲儿“祛邪”,反正有的选,他们不如去选那些干净的衣服和布匹。镇上的东西,只要能带回去,就都是他们的。  

对着那些衣服惋惜的人,也就嘴上说说。  

他们可都听过话本的,知道那些衣物“不干净”。  

“那边那屋,横梁可以拆下来。”  

“我找到一辆牛车!牛没了,车还在,挺干净的,能用!”  

“那边几个铺子,门板好拆,先拆了带回去。”  

拆下来的先放到指定的地点晒一晒,有潮气的都给晾干。  

越是干燥的器物,邪蛊越难以存活。  

各种谈论声中,一位面容严肃的村民守在院里,拿着几张纸,他识得几个字,对照着上面写的东西提醒其他人。那是温故和主事人们商议后写下来的指导手册。  

“大石板就算了,青砖贴地的不要!地面上的东西够我们用了,不要贪图危险物!”  

有人负责拆卸,有人负责装车,装满就拉回去。尽快往返。  

道长说了,他们最多只有三日时间,看到外面再有邪物出现的时候,就必须要撤退了,说明烧荒火燎已经失去威慑效果,活人的血气会把它们再吸引过来。  

用于燃烧的药草也有限,总不能一直在这儿消耗。  

有人想要把镇上的这些屋子都拆回去,刘猎户阻止。  

“一次拆不完。挑几栋边上完整的屋子,离开前封上,等冬天落雪的时候,咱们会再来一次,也有个落脚的地儿。”  

有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