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4章 磨刀霍霍(2/3)
人,不会喊打喊杀的。”
方重勇笑眯眯的说道。
颜真卿还以为自己听错了,他一脸诧异看着方重勇,有些难以置信的反问道:“官家就不怕颜某坏了你的好事?”
这话就有些犯忌讳了,方重勇身边的幕僚亲信,如张光晟等人,都怒视颜真卿,满脸不悦。
“吐蕃凶恶,方某要团结所有愿意跟吐蕃人战斗的人。颜先生既然满心都想保卫大唐,那跟吐蕃人战斗,也算是保护大唐的一种吧?
颜先生在关中的人脉很广,随驾天子,可以更好的把本官的意思传递给他们。
颜先生觉得,方某这是在为国出力,还是在自掘坟墓?”
方重勇又问。
这下连颜真卿也无话可说了。
勾结吐蕃人打败方清,再还政的李氏,这种事情就连他这种保唐魔怔人都想不出来。吐蕃什么德行不提也罢,无论如何,颜真卿也不可能站在吐蕃人这边。
“颜某知道了,但颜某是为天子效力,不是为你这个权臣效力,希望官家不要自作多情。”
颜真卿正色说道。
方重勇摊开双手,一脸无所谓。
呵呵,嘴上说不要,身体倒是挺诚实的。
他在心中默默吐槽了一句。
就在汴州这边紧锣密鼓的筹谋西征时,关中的局面,也在水下变幻着,只是暂时还未地动山摇而已。
别看李宝臣给李抱玉写了一封水平还算可以的亲笔信,说了道理又表明了立场,但他心中其实慌得一比。就连这个主意,都是他跟李史鱼争论了许久之后,才定下来的。
投靠吐蕃人,不过说说而已,吓一吓李抱玉,真要去做,代价极大,李宝臣几乎不考虑。
因为吐蕃人在招降纳叛这方面名声很臭,他们没有养狗的习惯,反倒是杀狗的例子屡见不鲜。即便是李宝臣现在投靠过去,也很难保证吐蕃人不会事后清算,更别提混得风生水起了。
好在李抱玉并没有着急进攻李宝臣屯兵的陇县,这让后者大大松了口气。
实际上,这也不能怪李宝臣和李抱玉等人如此谨慎小心。
吐蕃人没来的时候,即便是奇招歪招,他们也不会忌惮使出来。因为手里有兵的军头,哪里都去得,李宝臣守不住长安,难道不能去陇右么?
李抱玉也可以退到河东。局面对他们二人来说,容错性很高。
可是吐蕃这个庞然大物来了,情况就变得完全不一样了。无论是李宝臣或者李抱玉,都不能当做这个庞然大物不存在。
稍稍不小心,就有可能身死族灭,所以才不敢轻易开战。
关中什么情况,或许吐蕃人一时之间不太了解,但要不了多久,吐蕃人就会探明这边的虚实。
到时候打起来,李抱玉不敢进长安,怕稳不住长安的局面,心狠手辣的吐蕃人可不会像他那样忌惮杀人!横扫关中也不在话下。
两人不仅没有缺胳膊少腿,甚至看上去精神还挺不错的!
父子三人在陇县府衙书房内抱头痛哭,将送二人前来的张通儒晾在一旁。看着三个大男人号丧一般哭泣,又是尴尬,又是感慨方重勇做事深谋远虑。
当初要是图一时爽快,把李宝臣之子李惟诚和李惟岳给噶了,今日可就没得谈了。见到面前的景象,张通儒就明白,这次游说李宝臣的事情已经成了一大半。
李惟诚和李惟岳在汴州并未被囚禁,甚至可以自由走动,他们是明白汴州朝廷到底有多强大的。此番他们二人就是最好的说客。
“李大帅今日大概还有事,那张某先告辞了。”
张通儒对李宝臣行了一礼,很是知情识趣的退下了。
李宝臣也只是随意客套了一句,等他走后,这才用袖口擦了擦眼泪,看着李惟诚与李惟岳二人询问道:“方清…官家怎么说的?”
“父亲,官家有信给您。”
李惟诚从袖口里摸出一封信递给李宝臣,面色纠结。
“父亲,我们还是降了吧。”
李惟岳可没有李惟诚那么多顾忌,开门见山就要自己老爹投降。
“唉!”
李宝臣懒得跟他们说废话,拆开信慢慢看了起来。
“来人啊,去把李长史找来。”
看完信,李宝臣对门外的亲兵吩咐了一句,让他把李史鱼找来。
很快,李史鱼便来到府衙书房,他本来就在府衙里面办公,走几步路就到了。
一看到李惟诚和李惟岳都在,李史鱼瞬间明白了很多事情。
“李大帅,这是要问在下,是不是要投汴州么?”
李史鱼苦笑问道,其实他早就知道可能会有这么一天的,只是没想到这么快。
“正是如此,本帅拿不定主意。”
李宝臣长叹一声,心中有无限的忧愁。
“方清将两位公子送回来了,自然是有诚意的。”
李史鱼看完信,字斟句酌的说道。
李宝臣想退了,他累了!李史鱼完全感受得到。
从目前的情况看,退下来,好处很多,坏处…再坏也坏不到哪里去了。
只不过,身居高位,即便是想退,也不是能随随便便就退下来的!
李宝臣现在找李史鱼问询,不是想问他要不要投汴州,而是在问怎么保全他们一家的性命,甚至是后代的前途!
如果只是保命而已,那么可以预见,失去权势的李宝臣一家,哪怕方重勇什么都不做,他们也会被曾经
方重勇笑眯眯的说道。
颜真卿还以为自己听错了,他一脸诧异看着方重勇,有些难以置信的反问道:“官家就不怕颜某坏了你的好事?”
这话就有些犯忌讳了,方重勇身边的幕僚亲信,如张光晟等人,都怒视颜真卿,满脸不悦。
“吐蕃凶恶,方某要团结所有愿意跟吐蕃人战斗的人。颜先生既然满心都想保卫大唐,那跟吐蕃人战斗,也算是保护大唐的一种吧?
颜先生在关中的人脉很广,随驾天子,可以更好的把本官的意思传递给他们。
颜先生觉得,方某这是在为国出力,还是在自掘坟墓?”
方重勇又问。
这下连颜真卿也无话可说了。
勾结吐蕃人打败方清,再还政的李氏,这种事情就连他这种保唐魔怔人都想不出来。吐蕃什么德行不提也罢,无论如何,颜真卿也不可能站在吐蕃人这边。
“颜某知道了,但颜某是为天子效力,不是为你这个权臣效力,希望官家不要自作多情。”
颜真卿正色说道。
方重勇摊开双手,一脸无所谓。
呵呵,嘴上说不要,身体倒是挺诚实的。
他在心中默默吐槽了一句。
就在汴州这边紧锣密鼓的筹谋西征时,关中的局面,也在水下变幻着,只是暂时还未地动山摇而已。
别看李宝臣给李抱玉写了一封水平还算可以的亲笔信,说了道理又表明了立场,但他心中其实慌得一比。就连这个主意,都是他跟李史鱼争论了许久之后,才定下来的。
投靠吐蕃人,不过说说而已,吓一吓李抱玉,真要去做,代价极大,李宝臣几乎不考虑。
因为吐蕃人在招降纳叛这方面名声很臭,他们没有养狗的习惯,反倒是杀狗的例子屡见不鲜。即便是李宝臣现在投靠过去,也很难保证吐蕃人不会事后清算,更别提混得风生水起了。
好在李抱玉并没有着急进攻李宝臣屯兵的陇县,这让后者大大松了口气。
实际上,这也不能怪李宝臣和李抱玉等人如此谨慎小心。
吐蕃人没来的时候,即便是奇招歪招,他们也不会忌惮使出来。因为手里有兵的军头,哪里都去得,李宝臣守不住长安,难道不能去陇右么?
李抱玉也可以退到河东。局面对他们二人来说,容错性很高。
可是吐蕃这个庞然大物来了,情况就变得完全不一样了。无论是李宝臣或者李抱玉,都不能当做这个庞然大物不存在。
稍稍不小心,就有可能身死族灭,所以才不敢轻易开战。
关中什么情况,或许吐蕃人一时之间不太了解,但要不了多久,吐蕃人就会探明这边的虚实。
到时候打起来,李抱玉不敢进长安,怕稳不住长安的局面,心狠手辣的吐蕃人可不会像他那样忌惮杀人!横扫关中也不在话下。
两人不仅没有缺胳膊少腿,甚至看上去精神还挺不错的!
父子三人在陇县府衙书房内抱头痛哭,将送二人前来的张通儒晾在一旁。看着三个大男人号丧一般哭泣,又是尴尬,又是感慨方重勇做事深谋远虑。
当初要是图一时爽快,把李宝臣之子李惟诚和李惟岳给噶了,今日可就没得谈了。见到面前的景象,张通儒就明白,这次游说李宝臣的事情已经成了一大半。
李惟诚和李惟岳在汴州并未被囚禁,甚至可以自由走动,他们是明白汴州朝廷到底有多强大的。此番他们二人就是最好的说客。
“李大帅今日大概还有事,那张某先告辞了。”
张通儒对李宝臣行了一礼,很是知情识趣的退下了。
李宝臣也只是随意客套了一句,等他走后,这才用袖口擦了擦眼泪,看着李惟诚与李惟岳二人询问道:“方清…官家怎么说的?”
“父亲,官家有信给您。”
李惟诚从袖口里摸出一封信递给李宝臣,面色纠结。
“父亲,我们还是降了吧。”
李惟岳可没有李惟诚那么多顾忌,开门见山就要自己老爹投降。
“唉!”
李宝臣懒得跟他们说废话,拆开信慢慢看了起来。
“来人啊,去把李长史找来。”
看完信,李宝臣对门外的亲兵吩咐了一句,让他把李史鱼找来。
很快,李史鱼便来到府衙书房,他本来就在府衙里面办公,走几步路就到了。
一看到李惟诚和李惟岳都在,李史鱼瞬间明白了很多事情。
“李大帅,这是要问在下,是不是要投汴州么?”
李史鱼苦笑问道,其实他早就知道可能会有这么一天的,只是没想到这么快。
“正是如此,本帅拿不定主意。”
李宝臣长叹一声,心中有无限的忧愁。
“方清将两位公子送回来了,自然是有诚意的。”
李史鱼看完信,字斟句酌的说道。
李宝臣想退了,他累了!李史鱼完全感受得到。
从目前的情况看,退下来,好处很多,坏处…再坏也坏不到哪里去了。
只不过,身居高位,即便是想退,也不是能随随便便就退下来的!
李宝臣现在找李史鱼问询,不是想问他要不要投汴州,而是在问怎么保全他们一家的性命,甚至是后代的前途!
如果只是保命而已,那么可以预见,失去权势的李宝臣一家,哪怕方重勇什么都不做,他们也会被曾经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