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6章 小人长戚戚(2/3)
会。面对车光倩的数落,崔鸿渐不可能回答。
人死了,就什么都没了,包括是非与道义。
院子里已经是一片狼藉,将这里的人全部清除掉的丘八们,都陆续来到院落集中整队。
每个人都是两手空空,佩剑入鞘,没有人私藏夹带。
车光倩环顾众人,并未察觉到有人手脚不干净的迹象,随即面色平静的点点头道:“去下一家,动作快点。”
死神一般的队伍悄然离开了崔宅,走之前,丘八们还不忘将门锁好。
明日开封府衙的差役们,将会来此清点物资,并将这些财帛集中起来以后,由户部划拨给汴州的居养院和安济坊,以救济流民,帮这些人落户。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已经走远的车光倩,忽然想起方重勇说过的半截诗,又看了看自己满是鲜血的双手,无奈摇了摇头,没有回头去看刚才的那间大宅。
上元节灯会的余韵还未散去,第二天一大早,百官们便已经云集于汴梁城皇宫。然后,他们就被宦官们引入紫宸殿内。
皇宫还是如以往一样的威严肃穆,甚至就连宦官都跟过往的一样。不知道内情的人,压根不觉得今日有什么异常。
这就是一次上元节后的例行朝会!
然而,当群臣们进入紫宸殿后,却看到了令人无比震惊的一幕!
陈留王李琦,居然穿着龙袍,坐在紫宸殿正殿的龙椅上。他面无表情,目不斜视,像是一尊栩栩如生的雕像。
而作为天子的李偒,居然不在这里!
李偒的亲信宦官霍仙鸣,则站在李琦身边,手里拿着诏书,开始宣读。
霍仙鸣字正腔圆,一板一眼的声音,在大殿内回荡着。
大殿内的中枢官员,虽然很大一部分是方清的亲信,但也有很多是通过近年来的科举考试提拔上来的。
他们并不知道李偒已经在昨夜的变乱中被软禁的事情。
诏书的内容很炸裂:李偒自感身体日渐沉疴,无法理政。再加上诸子年幼,主少国疑,不适合继承皇位。故而将皇位传给皇叔李琦。他愿意自降为“让国公”,其子嗣将来只会继承让国公的爵位,与皇位再无干系。
接着,霍仙鸣又拿出一份圣旨,也就是退位诏书里面提到的“罪己诏”,开始宣读起来。
反正也都是些陈词滥调。
什么黄河发大水是我这个天子的过错,什么洛阳到处是灾民也是我这个天子的过错,什么隔壁老王家的母猪难产死了,还是我这个天子的过错。
总之一句话:我无能我残废,这皇帝我是没资格当的,一切交给皇叔李琦处置吧。
你们以后叫我“让国公”就可以了。
震惊,无语,忧虑,骇然,无数种情绪,在大殿内众多不知情臣子心中回荡。
这么大的事情,李偒居然无法在紫宸殿露面,无法当场对群臣告知这些事!
这其中的诡异之处,或许本身就是一切问题的答案了。
不在这里说明不能在这里,是什么理由,已经不重要了。
李偒要退位,就是因为他真的“不能理政”。只是原因不像他在圣旨中说的那样,是“身体不好。”
具体是什么,懂的都懂,不懂的也不需要懂。很多事情,只是作为事实摆在那里,不需要追寻答案。
“诸位爱卿,朕刚刚登基,对政务还不熟悉,你们有什么要说的吗?”
李琦装出一副“热心好学”的模样问道。
大殿内众人面面相觑,各人有各人的心思,但没有一个人想问李偒去哪里了。
从天子变成“让国公”,便是退出了政坛,消失在了官场的视野之中。
存在,即合理。
“陛下,一直都是官家在管理朝廷的大事,您有事的话直接问官家便好了。”
严庄出列,对李琦叉手行了一礼。
“嗯,朕知道了,那就这样吧。
那有事起奏,无事退朝。”
李琦随口说了一句,然后起身就走,非常干脆利落!
“恭送陛下!”
在有人带头的情况下,群臣们发出一阵稀稀拉拉,有前有后的呼喊声。
有人茫然无知,有人心领神会,有人冷汗打湿了后背。这一幕看上去有些荒谬可笑,但却又令人细思极恐。
谁也没有说话,更不愿意跟旁人交头接耳。他们陆陆续续走出了皇宫,抬头看向天上的那一轮太阳,似乎感觉今日的阳光,颜色都跟过往稍有不同。
就这么悄然的变天,方清的手段厉害啊,可谓是善战者无赫赫之功了。
许多科举上位的中枢官员,不由得在心中感叹。
而汴梁城及运河沿岸的街道上,则是一副热闹景象。
许多杂役(在官府服徭役的普通人)在街上清扫垃圾。上元夜的狂欢后,除了街上店铺赚得盆满钵满外,留下的只有满地垃圾。
天子脚下,自然是不允许这种情况长期出现的。
有人在扫地,有人在拆那个巨大的灯轮,有人打着哈欠收拾店铺,准备关门歇业一天。
一个貌美少妇,蒙着面纱,带着一个看上去走路姿势有些嚣张的年轻人,在皇城附近的集市上闲逛。
这个年轻人随手拿起某个小摊上售卖的一个大梨子,也不洗,拿起来便咬。
不过梨子似乎不太合他的口味,他咬了两口就扔到路边,然后准备离开。
很快他们二
人死了,就什么都没了,包括是非与道义。
院子里已经是一片狼藉,将这里的人全部清除掉的丘八们,都陆续来到院落集中整队。
每个人都是两手空空,佩剑入鞘,没有人私藏夹带。
车光倩环顾众人,并未察觉到有人手脚不干净的迹象,随即面色平静的点点头道:“去下一家,动作快点。”
死神一般的队伍悄然离开了崔宅,走之前,丘八们还不忘将门锁好。
明日开封府衙的差役们,将会来此清点物资,并将这些财帛集中起来以后,由户部划拨给汴州的居养院和安济坊,以救济流民,帮这些人落户。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已经走远的车光倩,忽然想起方重勇说过的半截诗,又看了看自己满是鲜血的双手,无奈摇了摇头,没有回头去看刚才的那间大宅。
上元节灯会的余韵还未散去,第二天一大早,百官们便已经云集于汴梁城皇宫。然后,他们就被宦官们引入紫宸殿内。
皇宫还是如以往一样的威严肃穆,甚至就连宦官都跟过往的一样。不知道内情的人,压根不觉得今日有什么异常。
这就是一次上元节后的例行朝会!
然而,当群臣们进入紫宸殿后,却看到了令人无比震惊的一幕!
陈留王李琦,居然穿着龙袍,坐在紫宸殿正殿的龙椅上。他面无表情,目不斜视,像是一尊栩栩如生的雕像。
而作为天子的李偒,居然不在这里!
李偒的亲信宦官霍仙鸣,则站在李琦身边,手里拿着诏书,开始宣读。
霍仙鸣字正腔圆,一板一眼的声音,在大殿内回荡着。
大殿内的中枢官员,虽然很大一部分是方清的亲信,但也有很多是通过近年来的科举考试提拔上来的。
他们并不知道李偒已经在昨夜的变乱中被软禁的事情。
诏书的内容很炸裂:李偒自感身体日渐沉疴,无法理政。再加上诸子年幼,主少国疑,不适合继承皇位。故而将皇位传给皇叔李琦。他愿意自降为“让国公”,其子嗣将来只会继承让国公的爵位,与皇位再无干系。
接着,霍仙鸣又拿出一份圣旨,也就是退位诏书里面提到的“罪己诏”,开始宣读起来。
反正也都是些陈词滥调。
什么黄河发大水是我这个天子的过错,什么洛阳到处是灾民也是我这个天子的过错,什么隔壁老王家的母猪难产死了,还是我这个天子的过错。
总之一句话:我无能我残废,这皇帝我是没资格当的,一切交给皇叔李琦处置吧。
你们以后叫我“让国公”就可以了。
震惊,无语,忧虑,骇然,无数种情绪,在大殿内众多不知情臣子心中回荡。
这么大的事情,李偒居然无法在紫宸殿露面,无法当场对群臣告知这些事!
这其中的诡异之处,或许本身就是一切问题的答案了。
不在这里说明不能在这里,是什么理由,已经不重要了。
李偒要退位,就是因为他真的“不能理政”。只是原因不像他在圣旨中说的那样,是“身体不好。”
具体是什么,懂的都懂,不懂的也不需要懂。很多事情,只是作为事实摆在那里,不需要追寻答案。
“诸位爱卿,朕刚刚登基,对政务还不熟悉,你们有什么要说的吗?”
李琦装出一副“热心好学”的模样问道。
大殿内众人面面相觑,各人有各人的心思,但没有一个人想问李偒去哪里了。
从天子变成“让国公”,便是退出了政坛,消失在了官场的视野之中。
存在,即合理。
“陛下,一直都是官家在管理朝廷的大事,您有事的话直接问官家便好了。”
严庄出列,对李琦叉手行了一礼。
“嗯,朕知道了,那就这样吧。
那有事起奏,无事退朝。”
李琦随口说了一句,然后起身就走,非常干脆利落!
“恭送陛下!”
在有人带头的情况下,群臣们发出一阵稀稀拉拉,有前有后的呼喊声。
有人茫然无知,有人心领神会,有人冷汗打湿了后背。这一幕看上去有些荒谬可笑,但却又令人细思极恐。
谁也没有说话,更不愿意跟旁人交头接耳。他们陆陆续续走出了皇宫,抬头看向天上的那一轮太阳,似乎感觉今日的阳光,颜色都跟过往稍有不同。
就这么悄然的变天,方清的手段厉害啊,可谓是善战者无赫赫之功了。
许多科举上位的中枢官员,不由得在心中感叹。
而汴梁城及运河沿岸的街道上,则是一副热闹景象。
许多杂役(在官府服徭役的普通人)在街上清扫垃圾。上元夜的狂欢后,除了街上店铺赚得盆满钵满外,留下的只有满地垃圾。
天子脚下,自然是不允许这种情况长期出现的。
有人在扫地,有人在拆那个巨大的灯轮,有人打着哈欠收拾店铺,准备关门歇业一天。
一个貌美少妇,蒙着面纱,带着一个看上去走路姿势有些嚣张的年轻人,在皇城附近的集市上闲逛。
这个年轻人随手拿起某个小摊上售卖的一个大梨子,也不洗,拿起来便咬。
不过梨子似乎不太合他的口味,他咬了两口就扔到路边,然后准备离开。
很快他们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