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0章 反客为主(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是玩海上贸易,又是要建立以海船为核心的水军,确实有些出乎车光倩等人的意料。  

“节帅,难道让末将以后都吃海鱼么?”  

何昌期摸了摸脑袋问道。  

听到这话,李筌解释道:“若是河北贼军不来,我们便可以分兵南下掠地,以淮河为界。待巩固地盘后,再考虑渡过淮河。”  

原来是这样。  

固守汴州保住基本盘,尝试以海路,沿着海岸线占据沿海州县,最后看敌军反应,再来决定要不要南下扩张地盘。  

不得不说,李筌这一套组合拳,考虑得很周全,实施起来也很有可操作性。  

他把必须要做的,很可能做成的,需要见机行事的,都考虑到了。  

何昌期“哦”了一声,退回原位不再言语。  

“车光倩,今日起你担任登莱二州观察处置使,登州团练使,横海军军使。  

拿着这份大钦茂写的文书,在蓬莱港招募兵员。  

你带上你本部人马三百人为骨干。至于这些任命,属于先斩后奏,待大军回汴州后,本帅上书朝廷,给你把手续补上。”  

方重勇走上前去,将大钦茂写的那份文书交给车光倩。  

“谢节帅!”  

车光倩连忙跪倒在地,行了一个五体投地的大礼。旁人都投来艳羡的目光,心中火热。  

既然已经有人外放,独领一军,那么后继者自然也会有。随着地盘扩大,新的军使,甚至新的节度使都会出现。  

至于朝廷认还是不认…一点关系也没有。  

和李璘谈拢了,就找李璘盖章。和李璘谈不拢,就找李琩盖章。  

手里拿着刀,还担心找不到印信么?  

不存在的。  

方重勇内心非常通透,现在已经是群雄割据的时代了。至于天子的政令,就让他一个人在长安城内慢慢玩吧。  

他把车光倩扶起来,耐心嘱咐道:“海上跑商的,皆刀口舔血之辈。恩威并施,以威为主。必要的时候,杀人立威。”  

“末将明白!”  

车光倩抱拳行礼道。  

“王难得,自今日起,你担任徐泗二州观察处置使,淮北招讨使,带着你的本部人马三百人为骨干建军。  

待大军入汴州修整后,你从宣武镇六州团结兵中挑选兵员,新建武宁军,担任武宁军军使。  

一旦时机成熟,便带武宁军入淮北掠地。”  

“得令!”  

王难得激动得抱拳行礼。  

方重勇看向段秀实说道:  

“自今日起,你为宋亳二州采访使,宣武六州营田使。  

新建忠武军,任忠武军军使,招募汴州以西流民为主成军,兵在这二州屯田。  

你部主要以营建为主,亦兵亦农,不参与外线作战,最多只守城。既然不用出本州作战,我就不给你分配银枪孝节军的老卒了。”  

“得令!”  

段秀实抱拳行礼说道。  

方重勇给段秀实开了一大堆头衔,其实核心只有一个:建立专业的后勤辅兵!  

“王彦舒与李晟担任银枪孝节军十将,顶替空缺。”  

方重勇一句话,便将自己的亲眷安排进了银枪孝节军里面。至于他们能不能胜任,战场会给出答案的。  

“李筌为行军司马,负责出谋划策。”  

方重勇继续给手下任命新官职。  

“节帅,那我呢?”  

何昌期急了,这都安排好了,怎么能不安排他呢?  

方重勇没理他,看向贾耽,指着他说道:“今日起,你为银枪孝节军行参军,专门绘制各类地图。至于你的功名,本帅会向朝廷替你讨要一个的。”  

这科举中举的名额也是可以讨要的么?  

正常情况当然不行。  

但现在的大唐,根本属于是“不正常”的情况呀!  

一个地方实权节度使,讨要一个科举中举的名额还不简单。  

贾耽顿时愣在原地,不知道该说什么才好。  

这踏马叫什么事啊!  

不过方重勇的意思也很明白了:你不是要行卷么?我就是最大的权贵,你来投我吧,直接安排工作!  

见贾耽不说话,方重勇盯着他似笑非笑的提醒道:“听闻你定过一门亲事,对方是武功苏氏的苏娘子。难道你不想把事业先定下来,再回武功县迎娶苏娘子?还是想她等你五年十年二十年?”  

听到这话,贾耽便不纠结了。  

这门亲事本身就是他们家高攀了一点,原定是考上科举后完婚的。但从现在的情况看,好像朝廷短期内不会举行科举了。  

“下官领命。”  

贾耽轻叹一声,对方重勇叉手行礼道。  

“刘晏担任河道处置使,宣武镇支度使。管理宣武镇六州下辖各河道的运输与疏通,以及关税收入支出。  

新建河道水军,以汴州为基地,管崇嗣为军使,负责日常维护与剿匪。”  

方重勇又下了一道军令,依旧是没有说明何昌期要干啥。  

何老虎在一旁急得都要哭了。  

在场众人都是抱着看好戏的心态,盯着何昌期,似乎在等他出丑。  

“何昌期,自今日起,你便担任宣武军节度使。  

本帅依旧担任银枪孝节军军使,并脱离宣武镇序列。至于将来银枪孝节军归属哪里,本帅另有安排。”  

方重勇说出一句让所有人都不敢相信的话。  

何昌期也傻眼了。  

他当宣武军节度使,那方重勇要干啥?  

“节帅!节帅,这使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