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8章 临阵换帅(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若只是想将河北兵马吸引到邺城附近,那么这条路最多带一万人就行了。”  

安重璋面有难色道。  

王忠嗣打的什么算盘,其实他也是心如明镜一般。  

“好,那你便领一万兵马,走并邺道,从滏口陉攻打邺城。”  

基哥完全不顾安重璋反对,直接下令道。  

听到这个荒唐的军令,在场众将都傻眼了。  

基哥这是突然下令,事先完全没有跟他们当中任何人商量!  

在河东道的军事部署当中,因为有壶关在,所以潞州那边并非重点。  

如果要从并邺道行军道滏口陉,那么大军要先开拔到潞州屯扎,作为后勤基地,而且还要重新建立一条粮道。  

至于壶关到滏口陉之间的那条狭窄山路就别提了,陷进去就是十死无生!  

“朕知道,这条路很险,但可以出其不意嘛。”  

基哥安慰安重璋道。  

“圣人,并邺道不能作为主攻方向,一不小心反而还容易打草惊蛇,而且还需要其他方向的兵马配合作战才能奏效。  

微臣以为在这里最多丢个三千老弱,以为疑兵牵制一下皇甫惟明即可,精兵还是要集中使用的。  

自古以来并州与河北交锋,都是走的井陉。  

只要再等两个月,待叛军粮草不济,士气低落之时,必能破敌…”  

跪在地上的王忠嗣还要再说,却见基哥抄起桌案上的镇纸,就朝着他面门狠狠丢了过去!  

只是基哥年老力衰,镇纸落到王忠嗣身旁,咕噜咕噜滚到了一边。  

“等等等!又是等!  

朕已经等了两个月!  

你们是不是想等到朕驾崩?”  

基哥指着众将破口大骂道,已经彻底破防了!  

“圣人息怒,圣人息怒。”  

高力士连忙上前,轻轻抚摸着基哥的背脊。气喘吁吁的基哥这才逐渐平复下来“王忠嗣领兵九万出井陉,安重璋领兵一万出滏口陉。十万大军一路主攻,一路佯攻,就这么决定了,三日后开拔!”  

撂下一句狠话,基哥甩了甩袖子就走,看都不想再看跪在地上的王忠嗣和李光弼一眼。  

等基哥走后,安重璋和凉州论氏的几个人也单独离开了。  

王忠嗣站起身后,高仙芝等西军主要将领连忙围上来,每个人脸上都写满了忧虑。  

“大帅,如今圣人执意要在河北决战,为之奈何啊?  

等到秋收后入冬前再动手,不是更好么?”  

高仙芝沉声问道。  

王忠嗣此刻已经站起身,他哀叹了一声道:  

“河北很大,并非圣人想的那般容易。  

攻克真定不难,但是河北一马平川,我们攻克真定后,至少还得分兵三路。  

一路北上攻打范阳和幽州城,一路东进攻平棘与信都,一路南下邢州、洺州,以策应安重璋。  

河北腹地到处都是贼军的地盘,而且这些贼军不仅大肆招兵买马,而且还养精蓄锐。  

诸多不堪,我等如何能赢?”  

王忠嗣能把战局拖到现在,当真是使出了浑身解数。  

他正想跟诸将说一下具体方略的时候,却见高力士匆匆忙忙而来。高力士当着所有人的面,拉着王忠嗣的手,将一份黄色的绢帛递到对方手上说道:  

“王大帅这些时日也辛苦了,圣人体恤你,命你在太原练兵筹粮,守备后方。此番出兵,由李光弼、郭子仪、高仙芝、安重璋四位将军领本部人马。到时候圣人要御驾亲征,统筹指挥。”  

呃…该怎么说呢?  

听到这个命令,在场众将都已经无语凝噎了。  

皇帝,或者太子领兵,还能打得虎虎生风的。自大唐开国以来,有没有这样的一个人呢?  

答案是不仅有,而且是大名鼎鼎,就是李唐实际的开国君主李二凤嘛。  

不是说皇帝不能带兵出战,但也得看看这个皇帝是谁啊!  

让基哥领着他们出去和河北贼军斗,这不是瞎扯么?  

“高内侍,这道圣旨不太妥当,真要发下去,恐怕…”  

李光弼语无伦次的争辩道,却见王忠嗣用眼神恶狠狠的瞪了他一眼,示意他不要胡来。  

高力士也看着李光弼,皮笑肉不笑警告道:“李将军,饭可以乱吃,话可不能乱说啊!”  

“微臣接旨。  

三日之后出战,请诸君自勉吧。”  

王忠嗣将圣旨揣入怀中,对着自己身边众将抱拳行了一礼!  

“大帅保重!”  

众将也对他抱拳行礼道。  

看到这一幕,高力士感觉心中一紧。  

他拍了拍王忠嗣的肩膀说道:“大帅在太原好好练兵吧。”  

虽然今日基哥将王忠嗣拿下,投闲置散有些突兀,但实际上不信任的种子早就埋下了。  

当日雀鼠谷内,王忠嗣放过方重勇,就应该知道会有现在这一天的。  

更何况王忠嗣的亲信遍布西北诸军,基哥也确实是害怕变生肘腋,所以更容不下他了。  

“待大军得胜归来,你给圣人认个错,这件事情过去就算了。”  

高力士温言安慰王忠嗣道。  

井陉故关城楼。  

蔡希德手中握着一封书信,另一只手搭在女墙上,心中阴晴不定。  

他手里拿着的是皇甫惟明的亲笔信,说的内容也很简单,概括一下便是“只要肯回头,还是好兄弟”。  

“蔡将军,信中怎么说?”  

亲信张孝忠一脸期盼询问道。  

他们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