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1章 政治艺术(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起码比跟着方重勇一路,前途未卜要强了百倍。  

李良臣心中不由得感慨方重勇确实是实诚人。要是换了别人,肯定要游说跟着他一起走,鼓吹跟着自己的好处有多少等等。  

“节帅,您真是…对下官太好了!”  

李良臣恨不得上前给方重勇跪了,只是碍于这里人太多,有点不好意思。他在官袍上擦了擦自己手上的油渍,恭恭敬敬的抱拳给方重勇行了一礼。  

“李将军,某要提醒你一句。乱世已经来了,狗皇帝迟早要废太子,发兵攻打洛阳。  

内战不可避免。  

泼天的富贵,也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直接让你伸手去接的。  

你明白么?”  

方重勇收起脸上的笑容询问道。  

这话实在是太地道了,李良臣连忙点头道:“那是自然,节帅所言字字珠玑。不知下官要如何做才好呢?”  

投靠,也是一门技术活,不是说光把军队拉到洛阳,就算完事的。  

要让被你投靠的人看到你的价值,你的忠心程度!  

“发檄文,宣布狗皇帝为无道昏君,你和你麾下将士,不再承认他是大唐天子。  

然后再表忠心,愿意侍奉太子李琩,号召河东诸州响应你。  

最后,一把火烧了临汾府库,能带走的都带走,以示孤注一掷的决心!带兵走河东道前往洛阳即可。”  

方重勇对车光倩使了个眼色,后者走上前去,从怀里掏出一张纸递给李良臣。  

后者打开一看,发现这是一份宣布基哥“非法”,拥戴太子李琩登基的檄文。  

他小心翼翼的收好,看着方重勇说道:“节帅,事不宜迟,我们这便去府库搬东西吧。”  

李良臣是果断的人,知道机不可失时不再来的道理。趁着方重勇还在晋州,可以好好找他“请教”一下如何造反。  

不,是如何投靠太子。  

之前方重勇有句话说得很好,李隆基那狗皇帝,已经老了!  

太子才是未来。  

现在主动跳船,才是最后,也是最好的机会啊!  

“李将军,开弓没有回头箭,你可想好了啊?”  

方重勇连忙劝阻李良臣说道,这个胡人是实心眼,太容易被忽悠了,让自己准备的一系列大招都没用出来,他就被忽悠瘸了。  

“下官相信节帅的眼光,节帅说那是狗皇帝,那就一定是狗皇帝。  

节帅这样的人都被坑害,下官岂能落到好?  

再说了,七老八十的狗贼,怕他个鸟!”  

李良臣忍不住爆了一句粗口。  

只要一个人下定决心反叛,那么捆绑在他身上的秩序与规则就立马消失不见了!视野与思路也立刻跟着宽阔了起来。  

就算基哥再厉害,又能如何呢?他手下精兵百万又如何?  

李良臣一点都不怕,他只要不断的苟,苟到基哥驾崩。那么他这个在关键时刻站出来力挺太子的“从龙派”,就会立刻贵不可言!  

现在投进去一分,将来便能千倍万倍的回报!  

方重勇都被他坚决的态度吓了一跳。  

难怪基哥整天疑神疑鬼的,果然,希望他快点死的人,太多了。  

方重勇心中暗暗冷笑。  

基哥,你这老狗给老子好好保重身体。大难不死,老子这个“挽郎”,一定会给你那腐朽不堪的大唐送葬!  

河东节度使衙门昏暗的书房里,坐在胡凳上的基哥,面色阴沉如水不知道在想些什么。  

一旁的高力士小心翼翼的伺候着不敢说话,桌案上摇曳的烛火,好似随时会熄灭一般。  

正在这时,门外传来宦官尖细的嗓音。  

“圣人,颜真卿颜相公求见。”  

“宣!”  

高力士面无表情对着书房房门的方向喊了一句。  

不一会,颜真卿被宦官引了进来,只见他头发又白了很多,看上去精神不太好的样子,而且表情凝重,似乎有心事。  

“颜相公深夜求见,所谓何事啊?”  

基哥用疲惫的语气询问道。  

“圣人,微臣来此是有事相询。”  

颜真卿低声说道。  

“问吧,你也老臣了,有什么事情,你想知道,朕知道肯定会告诉你的。”  

基哥闭上眼睛,不以为意的敷衍道。  

“圣人,微臣听闻方国忠带着银枪孝节军过雀鼠谷的时候,被王忠嗣四万精兵伏击,可有此事?”  

颜真卿壮着胆子问道。  

基哥不说话,颜真卿也不说话,似乎是非常倔强的一直在等对方回答。  

“确实如此,方国忠叛国,罪不可赦。  

他辜负了朕的信任。”  

基哥深吸一口气,用沉痛惋惜的语气说道。  

“圣人,方国忠到底做了什么叛国的事情?如今此事在太原城内传得沸沸扬扬,还请圣人以实相告,微臣也好正本清源,平息争议啊。”  

颜真卿对基哥躬身行礼道。  

基哥还是闭着眼睛不说话,倒是高力士辩解道:“颜相公,不该问的事情,不要问。不该说的话,不要说。圣人说方国忠叛国,那就是叛国。”  

“圣人,莫非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颜真卿壮着胆子质问道。  

“颜相公!注意你的言辞!这该是臣子跟圣人说话的态度么!”  

高力士大怒,指着颜真卿呵斥道!  

谁知道颜真卿的脾气也上来了,他对着基哥大喊道:  

“圣人,所谓理不辨不明!  

方国忠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