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小绿的生活(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捕蟹船上,没人叫亨利为亨利的。所有人都跟着老乔治,叫他‘小绿’。1  

本意是Green_Crew,新手船员。用亨利记忆中的称呼方式,中文里头就叫‘菜鸟’。  

当兵那句话是怎么说的:老鸟有交代,中鸟要等待,菜鸟要忍耐。不管在什么地方,菜就没人权,这就像约定俗成的规定一样。  

在安妮二一号上,也的确只有亨利一个人是没有出海捕蟹经验的。其他人就是经验最少的,也跟着老乔治的船几回,今年是第二年跟船。  

菜就要认份,这点觉悟亨利还是有的;况且他是真的零基础,什么都不懂。当然不能仗着超级力量,把所有人都揍得服服贴贴。6  

想过得舒适,回家去!  

不过在老乔治带领下,也没有刻意欺负新人的情形。因为从第一天出海,航行到白令海的捕蟹点之前,是唯一平静的日子。  

接着下来的生活,就是恐怖的连轴转!  

捕蟹船一天工作将近二十一小时的时间,这不是说有三个小时完整的时间可以睡觉。而是这三个小时会分散在一整天里,最终完整的睡觉时间可能只有一个多小时。  

工作是以两到三个小时为一班,每一班之间的休息时间是五到十分钟。这个时间就是用来吃喝拉撒。所以捕蟹人一天会吃五到六餐。  

中午和晚上的休息时间较长,二十到三十分钟。这也是一天里面,唯二有机会吃到热食的时间。其余休息时间的进食,都是简单的干粮。  

工作内容复杂且危险。船员要在重达三百五十公斤的铁制捕蟹笼中央,挂上碎肉饵袋,然后将铁笼投入海平面下约一百五十公尺,吸引蟹群前来觅食。3  

但不是说把铁笼丢下去后,大伙儿就可以休息。因为一条船的捕蟹铁笼怎么可能只有一个!  

作业是连续的,可能一个铁笼刚丢下,就要把之前最早丢的铁笼拉起来。不论里头有没有抓到帝王蟹,都要重新整理,挂上新的饵袋。  

整理作业中的一大重点,就是结冰的问题。冰块不比泼上船的海水,固体的冰块可不会自己顺着船舷缺口流回海中,有些还会凝结在捕蟹笼上。  

要是冰块过多,不及时处理,也就是拿大槌敲碎冰块,扔回海中,就有可能影响船只的重心,造成翻覆。  

所以就算暂时所有捕蟹笼都在海里,没有吊回船上,所有人也要去砸冰块,没能偷空休息。  

投入与吊起捕蟹笼,当然要靠船上的起重机。亨利这个小绿摸不到起重机,基本上都是跟着老鸟在捕蟹笼旁作业。  

而且也别以为帝王蟹那玩意儿是什么温驯的海产。就算牠被捞到海平面上,活动力不如海底。  

但是硬壳、尖刺与蟹钳都还是实打实的,就算不被戳到或夹到,光要抓起一只帝王蟹就有可能让手受伤。所以手套是必备的。3  

当然,亨利不至于被区区的帝王蟹搞伤手。但他也没有搞特例,非要赤手空拳作业,以显示自己刀枪不入。  

除了连轴转的工作时长,以及目标蟹并不友善以外,捕蟹船上最大的难关,还是海相了。  

十月与十一月的白令海,妥妥属于冬天的气候。从北极直扑来的极圈风暴夹杂着海水,让捕蟹船上的作业人员只能在零度左右的低温环境工作。有时甚至还飘着细雪。  

而且经常有时速超过二十六公里的强风,掀起高度达十公尺的巨浪。捕蟹船属于小船,当然不可能有多平稳。这样的工作环境,光是站稳就是一个难题。  

更不用说经常打到船上的大浪,会把不小心的船员给卷下海。所幸捕蟹船不是军舰,要是有人落海,都还是会进行施救。但在这种恶劣的海相下,救援难度可想而知。  

可以说,想上捕蟹船的第一关,也是最大的难关,就是不要晕船。或说尽可能不要晕船…  

假如会晕船,光顾着吐就好,也别进行作业了。  

所以这恶劣的海相、恐怖的工作时长,以及不好对付的帝王蟹,就是造成每年阿拉斯加的捕蟹船都在缺工的理由。  

至于亨利原本在想,是不是每天不要那么拼,多一点休息时间,这样不是很好?  

但在实际体验过工作环境后,这个问题不用问人,自己都能给出答案。  

敲冰块的工作是无时无刻都要进行的,然后海相又那么差。要能在这种船上睡个安稳觉,功力就足够在云霄飞车上打盹了。  

所以在捕蟹船上的人肯定都会同意,快点把船装满,然后快点回港。  

吃饱撑着才会去抗议睡觉时间太少的问题啊。早点搞好,早点回家啊!  

这种时候,一个老经验的船长就很重要了。除了要控制船只乘风破浪,不至于被海浪掀翻外,还要精准判断哪里有帝王蟹可以捕捞。  

因为帝王蟹的迁徙模式不固定,也不会显示在渔业用的雷达或声纳上,所以收获好坏很仰赖船长的经验、直觉与运气。  

假如运气不好,待在海上的时间就会延长,风险也随之增加。要是船长够生猛,大概五天的时间就能满舱回航。  

之前波兰佬跟亨利说的,一趟大约两个星期,这是个衰佬船长才会搞出的成绩。  

大部分人都没办法撑到两个星期。大概熬个一个多星期,哪怕还没满舱,也会选择回港休整。  

毕竟这种高强度作业都是拿命去拼,靠体内肾上腺素死撑的。要是搞过头,船上猝死拉倒,整条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