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三章 宁亲公主(1/4)
李琩的左卫,新进来三个人,一个牛薏苡,牛仙客家里的老四,担任骑曹参军事,一个叫臧希愔(yin),臧希液的四哥,担任翊二府中郎将,一个叫盖明书,张掖郡太守盖庭伦次子,出任亲事府长史。
李琩已经开始以陇右道藩将为班底,开始改造左卫。
做为十六卫之首,一万两千五百人的编制在藩镇似乎不算什么,但是在京兆地区,这已经非常强悍的一股力量。
而这股力量分为六个部分,五府与外番。
外番,也就是镇守在关中以外地区的军士,左卫的外藩只有两个折冲府,一个在山西蒲县,一个在河南梁县,正常来说,外番军也是需要进入长安上番的,但是眼下,因为上番的开支比较大,所以这两个折冲府基本已经不会来长安了。
剩下驻扎在京兆的五府,亲事府中郎将,以前是李光弼,眼下是王仲昇,勋一府中郎将以前是李琩,现在是裴玪(jian),勋二府中郎将王承业,翊一府中郎将韦寡悔,翊二府中郎将臧希愔。
掌控好这五个人,基本上就代表完全掌控左卫。
其中这个裴玪,是基哥直接任命的,举荐人是杨玉瑶,因为裴玪是杨玉瑶死鬼丈夫的堂兄。
王仲昇和王承业都是太原王,与王忠嗣是同族,但关系并不算近,主要是王忠嗣级别太高,这两人够不着人家。
从陇右回来之后,李琩每日都会按时点卯,至少会抽出两个时辰呆在左卫府,剩下的时间就是打个公差条子,该干嘛干嘛。
一卫大将军,事情是非常多的,不可能总是在卫府,卫府也没有那么多事情需要他处理。
而他更多时候,是跟三省六部打交道。
他想更换兵杖,首先要找兵部批条子,还得卫尉寺签字,你才具备申请开库的条件,开库的时候还需六司勘核,步骤是非常繁琐的。
眼下的兵部尚书,是裴耀卿。
但是裴耀卿不在兵部坐堂,而是偃月堂,李琩已经在偃月堂找裴耀卿签了字,今天是来兵部转成正式公文。
兵部侍郎,是两个老熟人,李琩原先的下属,驸马张垍,还有被人誉为素雅高洁之君子的卢绚。
你还别说,老卢家给人的形象都是君子,这个卢绚也是个大帅逼,他的帅气经常被李隆基拿来说事。
李琩肯定不会找张垍啊,毕竟两人有嫌隙,张垍见到李琩进来,也完全没有打招呼的意思,抬头瞥了一眼便继续低头阅读文案。
实际上,官职越高,工作量越小,侍郎的级别这都是副bu级了,正常来说,每天的事情并不多。
但最近这不是不正常嘛,他俩平时也在偃月堂,今天上午没去,下午也会去的,因为要将西北战事的整个损耗统计出来,还有关于西海地区三军建制的方案,以及募兵情事。
最多也就忙一个月,平时都是下边的人忙碌。
卢绚见到李琩,起身相迎,笑道:
“无事不登三宝殿,隋王今日前来一定有事,坐下说。”
李琩也笑呵呵的坐下,先是开口闲聊几句,便扯到正题:
“我自从接手左卫以来,很少过问府内事宜,如今去西北历练一趟,也算是对兵事有了全新的认识,在鄯州的时候,从长安送来的兵械虽然都是全新的,却并没有被将士们玩弄打磨过,太新了也不易上手,所以我要申请左卫更换兵杖,若能让武库之军械圆润光泽,对将士们来说,终究是有好处的。”
没有使用过的武器,弊端是很多的,最常见的就是棱角,毕竟新打造出来的武器虽然有打磨这个过程,但很多地方并不完善,容易被划破手,毕竟是制式武器,成批量打造的,又不是专人定制,没有那么完美。
李琩在鄯州,是实实在在听过这样的抱怨,就是来自臧希液的牢骚,因为他的安人军后来不都是新军嘛。
那铠甲穿在身上,不是摩脖子就是卡肩膀,武器不是这有刺就是那有棱,别说上阵杀敌了,都影响正常行动,原因就是打磨不够完善。
而经年使用过的铠甲,虽然看起来很旧,但是穿戴在身上的时候确实非常舒服,因为不舒服的地方都被人改善过了。
卢绚听罢之后深以为然,他不是不知道这回事,兵部也希望卫府能够常常更换兵械,以确保武库内的军械只要拿出来就能用,但是呢,乐意的人并不多。
卫士们乐意,因为有钱拿,但是大将军不乐意,因为换起来很麻烦,需要找很多部门审批。
难得李琩不嫌麻烦,卢奂欣然道:
“既然有裴尚书的签字,我这边没有问题。”
说罢,卢奂直接取来公文信纸,开始书写兵部批文,还要和李琩商量各类军械具体能给他更换多少,只要是被写上去的数字,那是一件都不能出差池,不多不少,必须按照这上面的数字更换。
写完之后,卢绚吹了吹墨渍,双手递给李琩,笑道:
“武库的存余已经不多了,此番西北战事,差不多快耗光了,这次也只能给左卫更换这么点,等到北都军器监补上了,隋王若有需求,还可以继续更换。”
李琩本来就希望将这个过程拖的久一点,换它个三五八次,既然人家都主动说了,他自然同意道:
“兵部其实可以跟中书门下申请,鼓励其它军府也参与进来,同样是兵器,新的却不如旧的,这也是一个纰漏嘛,兵器不趁手,对将士
李琩已经开始以陇右道藩将为班底,开始改造左卫。
做为十六卫之首,一万两千五百人的编制在藩镇似乎不算什么,但是在京兆地区,这已经非常强悍的一股力量。
而这股力量分为六个部分,五府与外番。
外番,也就是镇守在关中以外地区的军士,左卫的外藩只有两个折冲府,一个在山西蒲县,一个在河南梁县,正常来说,外番军也是需要进入长安上番的,但是眼下,因为上番的开支比较大,所以这两个折冲府基本已经不会来长安了。
剩下驻扎在京兆的五府,亲事府中郎将,以前是李光弼,眼下是王仲昇,勋一府中郎将以前是李琩,现在是裴玪(jian),勋二府中郎将王承业,翊一府中郎将韦寡悔,翊二府中郎将臧希愔。
掌控好这五个人,基本上就代表完全掌控左卫。
其中这个裴玪,是基哥直接任命的,举荐人是杨玉瑶,因为裴玪是杨玉瑶死鬼丈夫的堂兄。
王仲昇和王承业都是太原王,与王忠嗣是同族,但关系并不算近,主要是王忠嗣级别太高,这两人够不着人家。
从陇右回来之后,李琩每日都会按时点卯,至少会抽出两个时辰呆在左卫府,剩下的时间就是打个公差条子,该干嘛干嘛。
一卫大将军,事情是非常多的,不可能总是在卫府,卫府也没有那么多事情需要他处理。
而他更多时候,是跟三省六部打交道。
他想更换兵杖,首先要找兵部批条子,还得卫尉寺签字,你才具备申请开库的条件,开库的时候还需六司勘核,步骤是非常繁琐的。
眼下的兵部尚书,是裴耀卿。
但是裴耀卿不在兵部坐堂,而是偃月堂,李琩已经在偃月堂找裴耀卿签了字,今天是来兵部转成正式公文。
兵部侍郎,是两个老熟人,李琩原先的下属,驸马张垍,还有被人誉为素雅高洁之君子的卢绚。
你还别说,老卢家给人的形象都是君子,这个卢绚也是个大帅逼,他的帅气经常被李隆基拿来说事。
李琩肯定不会找张垍啊,毕竟两人有嫌隙,张垍见到李琩进来,也完全没有打招呼的意思,抬头瞥了一眼便继续低头阅读文案。
实际上,官职越高,工作量越小,侍郎的级别这都是副bu级了,正常来说,每天的事情并不多。
但最近这不是不正常嘛,他俩平时也在偃月堂,今天上午没去,下午也会去的,因为要将西北战事的整个损耗统计出来,还有关于西海地区三军建制的方案,以及募兵情事。
最多也就忙一个月,平时都是下边的人忙碌。
卢绚见到李琩,起身相迎,笑道:
“无事不登三宝殿,隋王今日前来一定有事,坐下说。”
李琩也笑呵呵的坐下,先是开口闲聊几句,便扯到正题:
“我自从接手左卫以来,很少过问府内事宜,如今去西北历练一趟,也算是对兵事有了全新的认识,在鄯州的时候,从长安送来的兵械虽然都是全新的,却并没有被将士们玩弄打磨过,太新了也不易上手,所以我要申请左卫更换兵杖,若能让武库之军械圆润光泽,对将士们来说,终究是有好处的。”
没有使用过的武器,弊端是很多的,最常见的就是棱角,毕竟新打造出来的武器虽然有打磨这个过程,但很多地方并不完善,容易被划破手,毕竟是制式武器,成批量打造的,又不是专人定制,没有那么完美。
李琩在鄯州,是实实在在听过这样的抱怨,就是来自臧希液的牢骚,因为他的安人军后来不都是新军嘛。
那铠甲穿在身上,不是摩脖子就是卡肩膀,武器不是这有刺就是那有棱,别说上阵杀敌了,都影响正常行动,原因就是打磨不够完善。
而经年使用过的铠甲,虽然看起来很旧,但是穿戴在身上的时候确实非常舒服,因为不舒服的地方都被人改善过了。
卢绚听罢之后深以为然,他不是不知道这回事,兵部也希望卫府能够常常更换兵械,以确保武库内的军械只要拿出来就能用,但是呢,乐意的人并不多。
卫士们乐意,因为有钱拿,但是大将军不乐意,因为换起来很麻烦,需要找很多部门审批。
难得李琩不嫌麻烦,卢奂欣然道:
“既然有裴尚书的签字,我这边没有问题。”
说罢,卢奂直接取来公文信纸,开始书写兵部批文,还要和李琩商量各类军械具体能给他更换多少,只要是被写上去的数字,那是一件都不能出差池,不多不少,必须按照这上面的数字更换。
写完之后,卢绚吹了吹墨渍,双手递给李琩,笑道:
“武库的存余已经不多了,此番西北战事,差不多快耗光了,这次也只能给左卫更换这么点,等到北都军器监补上了,隋王若有需求,还可以继续更换。”
李琩本来就希望将这个过程拖的久一点,换它个三五八次,既然人家都主动说了,他自然同意道:
“兵部其实可以跟中书门下申请,鼓励其它军府也参与进来,同样是兵器,新的却不如旧的,这也是一个纰漏嘛,兵器不趁手,对将士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