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章 田舍郎(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李琩对着干,也做不到啊。  

李祗已经有一种深深的危机感,因为李琩当年就是这么将右金吾彻底变成人家地盘的,那么眼下,轮到左卫了。  

这小子身上哪来的这股狠劲儿?你要是早这样,太子已经是你了,现在跟我们玩狠的,晚了盖擎每日巳时,是可以在偃月堂参与议事的,如今的座位也越来越靠后了,完全就是犄角旮旯。  

李琩昨天抵达偃月堂的时候,盖擎前脚刚刚离开,所以两人没有见着面。  

但是今天,李琩离开左卫府之后,在平康坊遇到了刚刚出来的盖擎。  

李琩是打了公差条子出来的,他要以身作则嘛。  

“刚从右相府出来,已经听说隋王的事情了,你怎么这个时候才来?”盖擎登上李琩车厢,上下打量一眼李琩后笑道:  

“隋王比之从前,更为英武了,可见我们西北的水土,还是锻炼人啊。”  

“西北的风,也是直往人脑门里钻啊,哈哈”李琩笑道:“一大早去了左卫点卯,耽搁了一些,偃月堂今天都在议什么?”  

盖擎道:“是关于三军犒赏的事情,李光弼和王难得也在场,李光弼的座位就在我旁边,应该是右相故意安排的。”  

“他是希望你们俩促进感情嘛,”李琩哈哈笑道:“怎么样?你们都聊了些什么?”  

盖擎冷哼一声:  

“李光弼嘴上说什么,回到凉州之后,会找机会拜访二郎,以期冰释前嫌,实则还是觊觎我的赤水军,这个人其实对赤水军并没有什么归属感,只是想借着赤水军往上爬,因为他心里很清楚,他永远也别想掌控赤水军。”  

李琩笑着点了点头:  

“哥舒翰也是这么想的,只不过比李光弼抢先一步,占了伏俟城,今后经营好了,人家就会是河西除赤水军之外,最大的军镇主将,朝廷这边应该会全力扶持他,他和李光弼在河西站得稳,你阿爷也就能坐得稳。”  

盖擎点了点头,叹息道:  

“此战若是我在河西,会顺利很多,我不在,全乱套了,刚才在偃月堂,中书省建议拆分赤水军,李光弼一部,二郎一部,我和李光弼都不同意。”  

李琩愣道:“中书省哪个王八蛋说的?”  

盖擎道:“很多,萧侍郎、韦侍郎,甚至裴公,都是这么看的,他们多半是认为赤水军建制太过庞大,恃势而骄,容易出现调度不灵的情况,一分为二的话,更容易控制,这件事上,你要帮着河西说说话。”  

“放心,”李琩点了点头:  

“树大招风,朝廷打赤水军的主意也不是一次两次了,但至今仍没有改变,就是因为动不了,我回来之前,已经跟盖威打过招呼了,从前怎样,今后还怎样,李光弼想要舒舒服服接管赤水军,那是不可能的。”  

盖擎听罢,叹息一声:“也不知道我此生还有没有机会返回凉州,返回赤水军。”  

李琩闻言,拍了拍对方肩膀,道:  

“会有那么一天的,但前提是,赤水军不能落在旁人手里,你管着河西进奏院,千万盯紧了。”  

这点不用李琩提醒,盖擎都会盯得死死的,自己苦心培养的精锐大军,便宜了别人?他是完全不可接受的。  

就是交给盖威他都舍不得,别说是交给李光弼了。  

两人分别之后,已经是午时,偃月堂已经放饭了。  

李琩自然是有份的,但是他没有去偃月堂,而是与李岫在另外一座庭院吃饭。  

“杨三娘的事情,你打听过了没有?”李岫当下是非常关心这件事的。  

因为李适之出入杨玉瑶府上的次数,实在是太频繁了,而这个女人是个寡妇,李适之又特别的英俊,很难不让人乱猜。  

毕竟李适之在长安,超级有女人缘,一来是英俊潇洒,举止文雅,再者,就是血缘了。  

人家是太宗文皇帝的直系血脉,拥有高贵的血统,很多贵妇都希望能与李适之建立感情,也许她们觉得,跟李适之睡觉,等于间接与李世民睡觉吧。  

这里是长安,偷情出轨这种事情,太多太多了,何况很多贵族女子以度牒为名,行淫乱之实,更是独属于大唐的一道靓丽风景。  

脏唐这顶帽子,可不是给它乱扣的。  

风气确实特别开放。  

“我昨天才刚回来,去哪打听去?”李琩没好气道:“你这心操的也太大了点吧?”  

李岫闻言顿时放下筷子,咧嘴道:  

“杨慎矜一死,弘农杨现在最出风头的不是杨洄,而是杨三娘,她的立场是非常重要的,你那个妹夫也是个扶不起的阿斗,我阿爷本来是要推他接任太府寺,结果让韩朝宗给抢了,杨家内部没有全力支持他啊,都押宝在杨三娘身上了。”  

小瞧我妹夫?我妹夫不比你厉害?  

李琩昨晚在家里是见到杨洄的,两人也聊了一会,杨洄是因为忙着主持西北军资调动的事务,没来及与族内沟通,而且并不想接手太府寺,那么大个窟窿要补,他不愿意费那个劲。  

人家是想躲清闲,你要给个太仆寺卿,你看他干不干。  

任何家族,都不会将希望寄托在一个女人身上,还是个寡妇,主持族内大局的,还得是男人。  

杨洄现在基本上已经是不二选择了,就等人家闲下来四处走动一下,宗长之位便是囊中之物。  

与李岫聊天之下,李琩得知,王忠嗣在朔方也干的很漂亮,兵不血刃的挑起了突厥内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