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七章 清平三章(2/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当下的乐调,配不上李白这三章词。  

从前都是按调添词,现在是依词改调,可见李白这三首有多牛逼了。  

相当于我要为了你改规则。  

评价?怎么评价?我的艺术造诣,还没有到那个份上啊,李琩望着自己面前的词稿,犹豫片刻后,拿笔写下一句话:  

“三章合花与人言之,风流旖旎,绝世丰神,或谓首章咏贵妃,次章咏花,三章合咏,殊见执滞。”  

一旁观看丈夫书写的韦妮儿表情不断变化,从最初的笑脸逐渐转换为惊诧和凝重。  

她刚才脑子里也在琢磨着,如何评价李白这首词,但是当丈夫笔墨落成,她不再乱想了,因为这就是最好的评价。  

张二娘肯定也正在伸着脖子凑过来看,圣人只是让臣子评价,又没让女人评价,所以说,她就算想发表看法,也没资格。  

“嘶不愧是圣人的儿子,你绝对是有天分的,此评极为契合曲意,”张二娘惊叹道:  

“你该进梨园的。”  

“你才该进梨园,你全家都该进梨园,”李琩冷冷道。  

张二娘一愣,我的天啊,你这句话杀伤力好大,刚才还摸人家屁股,现在穿起裤子就不认人了?  

王维眼下自然是压力陡增,事实上,他的亲朋好友也都为他捏了一把汗。  

任谁都能看得出,圣人对这三章新词特别的满意,都暂停乐舞了。  

按照圣人以往的尿性,怕不是这首新词,待会就会被唱出来。  

是的,李隆基就是这么想的,乐舞一道,是他的终极爱好,热爱到骨子里那种,关键是人家极有天分。  

大概也就半个小时,新曲作成,搭配新词,教坊梨园一众精锐艺术家纷纷登台,开始试场调音。  

主唱自然就是永新了,只不过眼下还没有挑好领舞的。  

此曲舞者共有六人,一人为领舞。  

李隆基其实是属意杨玉环亲自下场的,但是他有些担心,担心贵妃下场,众臣为认为这是亡国之音。  

因为南北朝时期,陈叔宝同志就是这么干的,他的春江花月夜,妃子们都下场了,最后也亡国了。  

李隆基是个追求极致的人,做什么都想做到最好,所以他也就挣扎了一小会,就忽略了什么亡国之音了。  

今晚的宴会当中,没有哪个女人能比得过他的太真,太真站在那里,便是最夺目的。  

何况他对杨玉环的舞蹈造诣,是非常认可的,能够得到他的认可,水平绝对不差。  

只见李隆基笑呵呵抚摸着杨玉环的手背,道:  

“新词为太真而作,没有比你更适合领舞的人了,要不太真下场?”  

杨玉环本来是想答应的,但是她回忆起了姐姐杨玉瑶刚才在她耳边的牢骚。  

她跟着圣人敬酒的时候,没太注意,但是身后的杨玉瑶看的清清楚楚,谁没有给贵妃面子,她都记着呢。  

于是她刚才一个劲的在妹妹那里发牢骚,指责那些官员自诩清流,却目无贵妃,礼数不敬。  

杨玉环回忆起这些,一脸不乐意道:  

“大臣多对臣妾侧目而视,不使礼,不恭敬,我不愿为他们献舞。”  

李隆基一愣,顿时陷入沉吟。  

他当然是清楚的,但也没办法,这些事情是需要时间来改变的,短期内想让满朝群臣都礼敬你,也不切实际,毕竟礼数不周的不在少数。  

不过他心里肯定还是有气的,宫宴当中,你们给朕的太真摆脸色,也太过头了一些。  

于是他叫来高力士,小声嘱咐了几句。  

随后高力士隐于后方,又跟一群内侍交代了一番,内侍们分散而出。  

渐渐的,下方很多官员接到了来自于内侍的小声嘱咐。  

领衔的是李林甫,只见他从座位走出,朝着李隆基和杨玉环跪拜在地,大声道:  

“臣恳请圣人,由贵妃领舞,李白新词,赞颂的是贵妃无人可比的美貌,以及圣人对贵妃的万千宠爱,臣以为,领舞之选,惟贵妃可当之。”  

接着,李适之、陈希烈、萧华、韦陟、萧炅、韦坚等一众大佬也纷纷站了出来,学着李林甫的模样跪拜在地,高呼道:  

“臣等恭请贵妃领舞!”  

李隆基嘴角一翘,侧头小声道:  

“太真如何?”  

杨玉环笑了笑,缓缓起身跳舞肯定是要换衣服的,你不能穿着皇后礼制的华服去跳舞,那样不成体统。  

所以眼下的兴庆宫,都在等待着贵妃更衣,杨玉瑶和杨绛,今晚就是负责跟在身边打下手的。  

杨玉环的另外两个姐姐,因为性格问题,不太擅长交际。  

李琩现在大概能猜到,杨玉环的体重应该是在一百三十斤左右,看似丰腴,实际上都是虚膘,不重的,而且他也知道,杨玉环特别会跳舞,只是轻易不在人前献艺罢了。  

着新装出场的杨玉环,便又是另外一番景象了。  

两排宫女执团扇,将她簇拥其中,然后缓缓朝着舞台方向走去。  

上半身看不到,因为扇子挡着,但是人们可以看到,那袭石榴裙下,贵妃的步伐非常之轻快稳健,轻盈而优雅。  

只看步伐,便知这是专业选手。  

是的,杨玉环入宫至今,大多时候就是在排练乐舞,教坊梨园见的多了,但是官员一个也没见过。  

舞台上,五名舞伎已经等在了那里,随着团扇队伍登台,五女朝着扇中杨玉环屈膝行礼,随后进入扇阵。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