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九章 姚、宋(2/4)
随他去宁王府。
李宪的大限之日,不远了“早点有个心理准备吧,也就这几天了,”
汝阳王李琎带着李琩探视过宁王后,兄弟俩来到宅后的一处院落,这里已经准备好了各种丧葬之物。
“你以前提过,想要给阿爷服丧,千万别这么做,”李琎望着屋内各类陪葬用的瓷器金银,叹息道:
“我知道这是你的一番孝心,但眼下你好不容易在外面站住脚,不要再惹怒圣人了,你离京的这段时间,阿爷清醒过来几次,我也跟他提了这件事,他老人家也是断然拒绝,你可长点心吧,别干傻事。”
李琩站着无动于衷,他只不过是表个态,其实也不愿意服丧,三年呢,三年可以发生的事情实在是太多了。
“今后便只有我等兄弟,可以相依为命了,没了阿爷庇佑,我等处事务必万分小心,”李琩叹息道。
李琎点了点头:
“不用你提醒,阿爷在与不在,宁王府本就是两种待遇,我膝下没有子嗣,打算让老三嗣爵,已经跟他商量好了,你不必劝我。”
“姑母最近没有来吗?”李琩问道。
李琎苦笑道:
“经常来,来一次哭一次,她年纪也不小了,圣人不愿让她如此伤感,所以下旨三日一探视,免得过于伤心,坏了修行。”
“圣人没来过吗?”李琩淡淡道。
李琎呵呵道:“你觉得他会来吗?隔三差五派道士来设斋醮祈福,又说皇陵风水出了问题,说白了还不是担心他自己?不过却把个李适之给吓坏了,将刑部尚书都给让出来了。”
“眼下刑部尚书是谁?”李琩问道,他刚回来,还什么都不知道。
李琎道:“是崔翘,李适之与李林甫闹的很不愉快,与崔翘、卢奂自成一党,多少有点与右相府分庭抗礼的意思,你跟卢奂走得近,小心别被他拖下水。”
李琩摇了摇头:
“李林甫身边有牛仙客、裴耀卿、严挺之,他怎么斗得过啊。”
李琎叹息一声,与李琩离开庭院,边走边说道:
“箭在弦上不得不发,李林甫先怂恿杨慎矜发难,不接招能行吗?坏了皇陵风水,这罪名你敢背?退让只会换来别人的步步紧逼,所以李适之现在正在谋划着将韩朝宗召回长安,顶替裴耀卿的京兆尹,再加上韦坚也主动表态,会施以援助,他们这个派系,实力不算弱。”
韩朝宗出身昌黎韩氏,与前宰相韩休,也就是韩滉的爹,这都是同族。
人家官职可不低,襄州刺史兼山南东道采访处置使,与那个崔翘一样,都是外放地方的顶格大佬。
李适之想跟李林甫斗,身边没有实力派,指定是不行的,而人家挑的这俩人,绝对有牌面。
何况还有一个韦坚。
韦坚这个人是见缝插针的,现在谁都知道人家在外面代表着的是少阳院,所以威望不低,眼下又在挖灞水,等到运河修成,李琩很清楚人家会再上一层楼。
“卢奂掺和这些干什么?他跟李林甫翻脸了?”李琩对卢奂,实在是有点恨铁不成钢,你不能着急啊,眼下没人能斗得过李林甫。
李琎道:
“没有,依然去右相府议事,我跟你说的这些,都是李适之偷偷告诉我的,李林甫都不知道。”
李适之与李琎的私交非常好,而且李琎这个人特别靠得住,所以李适之暗地里有心拉拢。
人家与李琩的期盼一样,都希望李琎主动奏请圣人,找个官当一当。
但是李琎闲散惯了,没这个想法,加上他不想掺和党争,所以最近已经很少与李适之见面。
“有机会了,我得见一见卢奂,中书门下都搬到了右相府,别跟着李适之走错了路,”李琩嘴上这么说,也是尽人事而已,他知道自己其实没法说服卢奂。
正如他没法说服李琎一样。
人都有自己的个性,有些是别人能劝的,有些是劝不了的,尤其是像卢奂这种极有主见之人,那真是十头牛都拉不回来。
短短数月,朝中形势已然发生巨变,李琩也确实需要好好适应一下历史上将唐玄宗开元时期,称为开元盛世,却没有将更为繁荣的天宝时期称为天宝盛世。
原因嘛,除了安史之乱外,还有一点,那就是天宝无贤相。
开元初期,李隆基相当会用人,他所用过的那些宰相,历史上被称为贤相集团,其中首推姚崇、宋璟。
房、杜、姚、宋,并称大唐四大贤相。
崇善应变以成务,璟善守文以持正,不六七年,天下大治。
几乎所有人都一致认为,开元盛世是这两个人带来的。
第一任贤相姚崇,搭配的是伴食宰相卢怀慎,也就是卢奂的爹,卢怀慎死后,他的搭档成了源乾曜。
姚崇是一个极为独断专行的人,锐意改革,精益求精,所以跟他搭档,必须听话,时间久了,在朝堂基本说一不二,那么到了这种时候,姚崇基本上就要跟宰相之位说拜拜了。
不论最后李隆基以什么借口罢了他的相,究其根由,是侵犯了皇帝的权益。
那么姚崇下来,便是宋璟的,而宋璟还是姚崇举荐的,卢怀慎活着的时候,也向基哥大力举荐过。
由此可见,这个人是真牛逼。
宋璟是至阳至刚之人,武则天时期便已经是凤阁舍人,凤阁就是武则天那会中书省的称呼。
他先是硬刚过武则天的男宠张氏
李宪的大限之日,不远了“早点有个心理准备吧,也就这几天了,”
汝阳王李琎带着李琩探视过宁王后,兄弟俩来到宅后的一处院落,这里已经准备好了各种丧葬之物。
“你以前提过,想要给阿爷服丧,千万别这么做,”李琎望着屋内各类陪葬用的瓷器金银,叹息道:
“我知道这是你的一番孝心,但眼下你好不容易在外面站住脚,不要再惹怒圣人了,你离京的这段时间,阿爷清醒过来几次,我也跟他提了这件事,他老人家也是断然拒绝,你可长点心吧,别干傻事。”
李琩站着无动于衷,他只不过是表个态,其实也不愿意服丧,三年呢,三年可以发生的事情实在是太多了。
“今后便只有我等兄弟,可以相依为命了,没了阿爷庇佑,我等处事务必万分小心,”李琩叹息道。
李琎点了点头:
“不用你提醒,阿爷在与不在,宁王府本就是两种待遇,我膝下没有子嗣,打算让老三嗣爵,已经跟他商量好了,你不必劝我。”
“姑母最近没有来吗?”李琩问道。
李琎苦笑道:
“经常来,来一次哭一次,她年纪也不小了,圣人不愿让她如此伤感,所以下旨三日一探视,免得过于伤心,坏了修行。”
“圣人没来过吗?”李琩淡淡道。
李琎呵呵道:“你觉得他会来吗?隔三差五派道士来设斋醮祈福,又说皇陵风水出了问题,说白了还不是担心他自己?不过却把个李适之给吓坏了,将刑部尚书都给让出来了。”
“眼下刑部尚书是谁?”李琩问道,他刚回来,还什么都不知道。
李琎道:“是崔翘,李适之与李林甫闹的很不愉快,与崔翘、卢奂自成一党,多少有点与右相府分庭抗礼的意思,你跟卢奂走得近,小心别被他拖下水。”
李琩摇了摇头:
“李林甫身边有牛仙客、裴耀卿、严挺之,他怎么斗得过啊。”
李琎叹息一声,与李琩离开庭院,边走边说道:
“箭在弦上不得不发,李林甫先怂恿杨慎矜发难,不接招能行吗?坏了皇陵风水,这罪名你敢背?退让只会换来别人的步步紧逼,所以李适之现在正在谋划着将韩朝宗召回长安,顶替裴耀卿的京兆尹,再加上韦坚也主动表态,会施以援助,他们这个派系,实力不算弱。”
韩朝宗出身昌黎韩氏,与前宰相韩休,也就是韩滉的爹,这都是同族。
人家官职可不低,襄州刺史兼山南东道采访处置使,与那个崔翘一样,都是外放地方的顶格大佬。
李适之想跟李林甫斗,身边没有实力派,指定是不行的,而人家挑的这俩人,绝对有牌面。
何况还有一个韦坚。
韦坚这个人是见缝插针的,现在谁都知道人家在外面代表着的是少阳院,所以威望不低,眼下又在挖灞水,等到运河修成,李琩很清楚人家会再上一层楼。
“卢奂掺和这些干什么?他跟李林甫翻脸了?”李琩对卢奂,实在是有点恨铁不成钢,你不能着急啊,眼下没人能斗得过李林甫。
李琎道:
“没有,依然去右相府议事,我跟你说的这些,都是李适之偷偷告诉我的,李林甫都不知道。”
李适之与李琎的私交非常好,而且李琎这个人特别靠得住,所以李适之暗地里有心拉拢。
人家与李琩的期盼一样,都希望李琎主动奏请圣人,找个官当一当。
但是李琎闲散惯了,没这个想法,加上他不想掺和党争,所以最近已经很少与李适之见面。
“有机会了,我得见一见卢奂,中书门下都搬到了右相府,别跟着李适之走错了路,”李琩嘴上这么说,也是尽人事而已,他知道自己其实没法说服卢奂。
正如他没法说服李琎一样。
人都有自己的个性,有些是别人能劝的,有些是劝不了的,尤其是像卢奂这种极有主见之人,那真是十头牛都拉不回来。
短短数月,朝中形势已然发生巨变,李琩也确实需要好好适应一下历史上将唐玄宗开元时期,称为开元盛世,却没有将更为繁荣的天宝时期称为天宝盛世。
原因嘛,除了安史之乱外,还有一点,那就是天宝无贤相。
开元初期,李隆基相当会用人,他所用过的那些宰相,历史上被称为贤相集团,其中首推姚崇、宋璟。
房、杜、姚、宋,并称大唐四大贤相。
崇善应变以成务,璟善守文以持正,不六七年,天下大治。
几乎所有人都一致认为,开元盛世是这两个人带来的。
第一任贤相姚崇,搭配的是伴食宰相卢怀慎,也就是卢奂的爹,卢怀慎死后,他的搭档成了源乾曜。
姚崇是一个极为独断专行的人,锐意改革,精益求精,所以跟他搭档,必须听话,时间久了,在朝堂基本说一不二,那么到了这种时候,姚崇基本上就要跟宰相之位说拜拜了。
不论最后李隆基以什么借口罢了他的相,究其根由,是侵犯了皇帝的权益。
那么姚崇下来,便是宋璟的,而宋璟还是姚崇举荐的,卢怀慎活着的时候,也向基哥大力举荐过。
由此可见,这个人是真牛逼。
宋璟是至阳至刚之人,武则天时期便已经是凤阁舍人,凤阁就是武则天那会中书省的称呼。
他先是硬刚过武则天的男宠张氏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