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八章 真争气(3/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伙,给圣人道喜大功一件,指不定赏我点什么。  

“喏!”  

只见他大声答应,便带着几个人抄小路往谷外跑,恨不得马上跑回长安。  

“玄元皇帝降祥瑞,佑我大唐,今夜每人赏钱五百,肉食一斤,米一斛,”李琩大声说道。  

人们兴高采烈,纷纷谢赏。  

李琩借着时机,继续大声道:  

“王妃今怀六甲,得万寿帝君赐福,幸寻到玄元皇帝像,倍赏之。”  

赏赐翻倍了。  

那么接下来,便是大家恭贺王妃有喜,开始讨赏了。  

不得不说,大唐有些习俗,确实很亲民,富贵家庭有喜事了,他们会出去散发钱粮布,给那些平民,为的是图个吉利。  

家庭条件越好,发的越多,发的越多非但不觉得心疼,还越高兴。  

李琩承诺了,让大家只管等着,更多的赏赐等他从长安运来,便给大家分发下去。  

神像被郑重其事的从坑内抬出来,立即便有人建议,别的道观容纳不下道祖真身,需要临时搭建个地方,为道祖遮风挡雨,直等到圣人将道祖迎回四月初七,  

李隆基刚吃过晚饭,打了一个饱嗝,令高力士打开殿门。  

他就这么坐在殿内,悠闲的望着夜空。  

今晚吃的有点饱,他得消消食,杨玉环则是在一边逗弄着几只鹦鹉。  

“太真真可笑,她跟鹦鹉说什么话?好像它们能听懂一样?”李隆基朝高力士小声吐槽道。  

高力士笑道:  

“这是太真娘子的童趣嘛,所以太真这个道号,圣人起的太好了,再也没有旁的字可以替代。”  

李隆基抚须一笑:  

“太真,太假,假作真时真亦假,真作假时假亦真。”  

说着,李隆基突然皱眉。  

高力士反应快,发觉殿外站岗的内侍有异,赶忙出了大殿。  

只见远处的广场上,几点火光正以极快的速度朝这里奔来,离得远远的,就有一名内侍高声朝着大殿方向喊道:  

“找到了,找到了,玄元皇帝的神像找到了。”  

那人口中一直在反复的吆喝着同一句话,等到更近一些,高力士才听清楚。  

他先是眉头一皱,随即露出一副兴奋的模样,激动的返回殿内,朝着李隆基跪倒:  

“道祖显灵了,道祖显灵了,他老人的神像真的寻到了,恭贺圣人!道祖佑我大唐”  

李隆基双目圆睁,怎么这么快?不是跟你说了不用着急吗?  

只见他大喜起身:  

“快让使者进来!”  

送信的在这个当口,都成使者了。  

苏灵芝累的浑身是汗,进殿之后便跪倒在地,抹了一把汗,先是磕头恭贺李隆基,然后在基哥的催促下,将事情经过详细的讲述出来。  

天塌了十八郎这个瘪犊子太会借势了。  

李隆基脸上继续着兴奋激动的表情,目瞪口呆则是留在了心里。  

你怎么这么会播种?早不怀孕晚不怀孕,偏偏这个时候怀上了?这下好了,朕用屁股想也知道,别人肯定认为,郭四娘肚子里的孩子,是道祖和万寿仙君庇佑,朕不想优待都不行了。  

天塌了杨玉环的目瞪口呆是完全挂在脸上的。  

这么说是我不能生?  

李隆基大喜,看向苏灵芝道:“你叫什么名字?身居何职?”  

苏灵芝赶忙道:“回禀圣人,下臣武功苏氏,字灵芝,现居左卫勋一府司阶参军。”  

“好名字,朕授你为迎仙使者,带着朕的龙武军前往闻仙谷,迎玄元皇帝像入宫,”  

说罢,李隆基忽又觉得不妥,道:“不,让李林甫也去,还有太子,令将作监在谷内刻碑立观,就叫会灵观,朕在兴庆宫等着你们。”  

“喏!”苏灵芝大喜过望。  

都离开之后,李隆基瞬间换了一副面孔,看向高力士道:  

“瞧瞧,这就是为什么朕不能让他们出去,出去一个,就在外面乱搅和,双身就双身吧,还太后托梦?她怎么不说玄元皇帝也给她托梦了?”  

高力士笑呵呵道:  

“终究是好事,恭贺圣人了,我李唐皇室,将再添血脉,枝繁叶茂,绵绵不绝。”  

李隆基冷哼一声,皱眉道:  

“你觉得,是十八郎教坏了郭四娘,还是郭四娘教坏了十八郎?”  

“都是圣人的子孙,都不坏的,”高力士道。  

“你呀,和稀泥,”李隆基抬手指了指高力士,发觉高力士正在给他使眼色,于是他转头看向殿内一侧。  

只见杨玉环低着头,手里端着鹦鹉笼子背对着他,一声不响。  

李隆基瞬间反应过来,看样子太真是在伤心自己不能为朕诞下子嗣。  

其实在他看来,与杨玉环之间没有孩子是好事,他的子女已经够多了,多到其中一半他看见都觉得讨厌。  

再者说,自己想给太真册封,那么将来更不宜有孩子,不然会有很大的麻烦。  

所以,李隆基这一次不会去哄,你有朕就足够了,要什么孩子啊?  

少阳院,  

李静忠在外面敲门道:  

“殿下,殿下,好消息,玄元皇帝神像找到了。”  

屋内的李绍闻言,猛地掀开被子起身,令内里的女婢打开房门,让李静忠进来禀报。  

隔着屏风,李静忠将事情经过描述一遍,随后道:  

“陈大将军说了,明日一早,殿下就需动身,卯时在明德门汇合,一同前往楼观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