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四章 老和尚有交代(4/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过的好点。  

所以你会发现,入道教的,都是有身份的人。  

“你还别说,真就是这么个道理,”武聡仿佛豁然开朗一般,阴霾尽扫,喜道:  

“我就说嘛,圣人为什么要让你出来,感情圣人也看出,这种事情外人是靠不住的,玄元皇帝降机缘,怎么会降给非我道门子弟的人呢?”  

“你度牒了?”李琩诧异道。  

度牒在大唐,是非常困难的,还需有落籍的道观同意,这个道观在宗正寺还得有备案,需要被朝廷承认才行。  

道士度牒有出世和入世两种,入世就是李琩这类,该干嘛干嘛,不必修行,不必功课,有谱牒,但没有道号。  

武聡一脸骄傲道:“年初在东明观度牒。”  

岑参顿时露出一副羡慕的表情,东明观就在长安城普宁坊,每年的度牒名额就一个,没曾想今年的已经被武聡给占了。  

这玩意特别抢手,因为一旦度牒,等于与皇家走的更近了,如果皇室是赵家人,那么度牒就是伪赵家。  

李季卿人家就很容易了,宗室成员生下来就是道门子弟,再说了,他们家在长安还有一个专门供奉的道观:贞观初,因太子承乾有病,敕道士秦英祈祷获愈,在崇化坊立龙兴观。  

郭淑好奇的看向丈夫:“郎君度牒何处?”  

“上清宫,”李琩淡淡道。  

“嚯”众人纷纷发出惊叹之声。  

坐落在洛阳邙山翠云峰上清宫,是道教祖庭所在,乃玄元皇帝著书炼丹之地。  

李琩小时候,那是一直被认为是嫡子的,他度牒的地方,只能是祖庭,别的地方不敢给他度。  

他现在要是肯出世,基哥都能在长安给他划块地方,专门建一所道观。  

“岑三郎认识李白吗?”李琩问道。  

岑参摇了摇头:“久仰大名却未曾谋面,不过我们有一个共同的好友,孟襄阳。”  

“可惜了,如此人物,竟已仙逝,直教人抱憾,”李琩感叹道。  

玄宗一代的大诗人,很多都与孟浩然有所交集,甚至彼此相识,也是通过孟浩然中间牵线。  

其中只有李白和王维,怎么都不对付,老死不相往来。  

为什么所有人都认识孟浩然呢,因为他住的那个地方很特别。  

襄阳,位于长安进入荆襄、江南和岭南地区的一条重要通道,也是大唐仅次于两京走廊的第二大道路系统,也就是开辟于商末周初的武关道。  

孟浩然住在这里,因其热情好客,喜爱结交朋友,自然是交游广阔,也是当下很多顶级大诗人心目中的老大哥。  

提起孟浩然,岑参明显变的伤感起来,似在回忆与孟大哥的点滴过往。  

友情,是大唐盛世无所的标签中,最让人心驰神往的一种。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