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章 三百五十六万户(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底下可怜的人,多了去了。  

吃穿不愁,还能搞乐舞,这已经很滋润了。  

“今日我和韦坚聊了很久,这个人是有大才干的,”  

李琩正色道:“今后他再来,我会让你待客,如果他暗中对你有什么嘱托,不要瞒着我。”  

云娘笑道:“我是阿郎的奴婢,是伺候您的人,奴家瞒谁都不会瞒您。”  

李琩笑了笑,伸出食指按在对方柔软的红唇上:  

“我不看你怎么说,我只看你怎么做。”  

云娘忽的张口,洁白的牙齿将李琩的食指咬住,眼波流传,妖娆动人。  

李琩把持住了,因为今天身体不适。  

......  

每天夜晚,李琩都会抽出一些时间,写稿子,不是写什么故事,而是回忆当前大唐行政体制以及社会经济制度,是如何延伸而来的。  

每写完一篇,他就会在脑子里硬记一遍,随后烧掉,所以他写稿所用的纸张,是最便宜的粗麻纸。  

说到大唐的社会和经济制度,首先避不开的,就是均田制了。  

在南北朝时期,北方游牧民族的劫掠式财政,逐渐向定居式财政转移,随着鲜卑族与汉族之间的大融合,到了北魏时期,由魏孝文帝颁布,均田制开始正式施行。  

之后,北魏传给了东、西魏,又传给北周、北齐,最后由隋朝继承,而唐朝的各项制度,几乎是照办隋朝。  

所以才有那句:秦做嫁衣汉来穿,唐借隋运三百年。  

均田制的本质,就是土地由国家分配,然后国家视家庭情况而征收赋税,整个制度设计,看上去是非常公平的。  

问题是出在落实不了。  

李琩从自己前世所了解的历史知识得知,单以唐玄宗时期而论,全国人口共有八百九十一万户,而这其中,不需要缴纳赋税的竟然高达三百五十六万户。  

那么律法规定,不需要缴纳赋税的人群,是皇室、鳏寡(老而无妻或无夫)、僧道、残疾、重病、奴婢、军籍、有门荫的官员后代等等。  

那么这个群体,怎么能占到总人口的三分之一呢?  

方法有很多,僧籍道籍,占用军籍,依靠豪族,充当色役等等等等。  

李琩越是回忆,越是胆战心惊,大唐的财政局面,实际上是非常烂的,因为他没有像隋朝那样,时不时的来一场大貌索阅,清查天下户口。  

他们的征税体制非常之差,下面的官员态度非常消极,他们不会从根上解决,只会盘剥百姓。  

怎么解?  

李琩心情沉重的叹息一声。  

这是一个即使换掉李隆基,也很难去改变的局面。  

但是可以改善。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