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2章 公司的杀手锏(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过程中,难免会以其作为基础。不过虽然是如此,他仍然显得很得意,因为经过几年的发展,眼前防空导弹已经有了脱胎换骨的变化,不仅从制导方式发生了变化,甚至就连同弹头的音响引信也改为无线电近炸引信,一系列新技术的应用,使得它已经日益成熟起来。  

看着眼前这枚瞧起来和萨姆2导弹有那么几分相似的防空导弹,在简单的了解其性能之后,看着高炮式发射架上足足有十米长的导弹,李毅安问道。  

“这么大的导弹,会不会太过笨重了?”  

看来,这方面同样也需要加速呀。  

“不笨重啊,应该就是这样。”  

克莱默直接回答道。在他看来导弹原本就应该是这么大的,当年在德国的时候,他们甚至曾经用V2导弹的缩小版来发展防空导弹。  

“我的意思是,有没有办法,把它的尺寸再压缩一下,嗯,弹长控制在五米以内,至于弹径,控制在40到41厘米之间吧,这样小型化的导弹,才有可能装在军舰上,对,军舰也是需要防空导弹的。”  

听着阁下的要求,克莱默直接说道。  

“41厘米,这么小的空间,根本就装不下引导头啊!它的引导头直径足足有68厘米!”  

“那就想办法缩小它,现在集成电路已经发明了,尽量将它们结合在一起。”  

南洋的电子技术还是非常先进的,应该妥善加以利用才是啊。李毅安直接说道。  

“这么大的家伙,肯定是上不了军舰的,南洋需要的是海陆通用的地空导弹,甚至陆海军三军通用型的导弹,毕竟我们的军队规模有限嘛。所以,至少要达到陆海军通用,只有如此才能增加采购量。”  

在强调着陆海军通用的同时,李毅安又指着裸露出在外的导弹说道。  

“还有就是南洋的天气,南洋的天气是高温多雨,导弹裸露在外,电子元器件势必会受到影响,这肯定会影响到导弹的可靠性,既然如此,那是不是可以把它装在箱子里…”  

李毅安一边说着,一边拿出记事本,绘制了一个简易的草图。  

将储运箱与发射管结合在一起,更有利于导弹的长期保存,尤其是在南洋的高温多雨环境下。密封的储运箱可以确保导弹电子元器件的不会受潮,从而影响其性能――这是美军在越南的经验。  

而且这种发射拖车则会赋予其一定的机动性,如果是固定阵地敌机只要在其射程外拐个弯就可以轻易绕开它。  

甚至就连导弹的外形都是李毅安亲自绘出来的该弹总体上看有些类似另一个世界的不死鸟空空导弹,  

等到李毅安描绘出导弹和发射车的草图,递交克莱默的时候,他看着草图,疑惑道。  

“这,这能行吗?”  

“相信我,肯定可以的。”  

李毅安完全是一副没有人比我更懂导弹的模样,事实也就是如此,他不仅懂,而且还是远超过时代的那种懂,  

说罢,他看着克莱默和项目组里的其它的工程师们,说道。  

“虽然在核平衡下,战争或许永远不会爆发,可是,我们必须要考虑到另一种可能――一旦战争爆发必定将是毁灭性的!”  

“在某种情况下,南洋目前城市化,也是极其危险的,在核战争的前提下,敌国的远程轰炸机一旦突破空防,就可以对我们的城市实施毁灭性打击,而防空导弹是避免这种情况发生的最后一道防线。”  

虽然明知道爆发大战的可能性为…零,但是有些话,还是需要说的。  

“总之,南洋四千六百万民众的安危,就拜托诸位了!”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