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 养窝子(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等两人回到家的时候,已经快七点了,他先把憨娃儿送回家,这才回去把车子停好。  

夫妻俩看到他这个点回来,把饭菜热了一下,就问他出去搞什么去了。  

“找钓点呢,把窝子看好准备多钓几天。”他把自己的计划说了一下。  

连续养三天窝子,然后四个人开始钓鱼,一面钓鱼一面养窝子,直到窝里停口为止。  

“要多少粮食养?”秦父忽然说道:“别傻乎乎的自己出一堆粮食,然后大家一起钓啊。”  

“确实是这样,憨娃儿就算了,铁蛋和二虎得出点粮食才行。”秦母也附和道。  

家里的粮食都是辛苦种的,憨娃儿家条件差照顾一些可以,但是其他两个人家里可不穷。  

“嗯,我都说好了,这次我出线就行,回头早上还得三轮车帮我们运一次东西,我们四家的网都带上的。”  

“这么大手笔?”秦父眼里闪过一丝意动,马上田里的活干完了,可以跟着儿子出去钓鱼哎。  

“嗯,这次虾笼、大地笼都放,早上把笼子放好,然后我们四个一面钓鱼一面守着。”  

四个壮劳力,一天的工钱起码200了,不把这些钱挣回来根本就是浪费时间,还得出饵料、窝料这些东西呢。  

钓鱼这玩意可是没有定性的,说不定连续空军好几天都有可能,必须得搞点其他东西。  

大地笼就是比普通的龙虾地笼要大一些,进口也会大不少,放点菜籽饼放里面,像鲫鱼、黄不弄子(杂鱼的一种)、白条这些东西能搞不少。  

别看白条是杂鱼,但是好吃啊,个体大一些的,去街上总能卖个四五块一斤,达到二两的甚至能卖10块。  

玉溪河下大地笼还有意外之喜,就是白鳝和大闸蟹,现在这俩玩意稍微达到规格就是百元起步。  

这个时候的螃蟹应该是前后二十年价格最高的时候了,三两母蟹上百一斤。  

这次还得提前准备一些干粮和水,中午就不要人送饭了。  

“兰儿,要不,我也跟着去呗?”秦父转头看向自家婆娘,眼中跃跃欲试。  

上次钓一天可是爽的很哦,大鱼不断,这次儿子这么大动作,搞鱼绝对不少。  

“儿子他们出去搞鱼,你跟着凑合像什么样子?再说,你要跟着的话,铁蛋、二虎家是不是还得去人?”  

“也是哈。”秦父讪讪的点点头。  

虽然这两家刚开始会以为瞎胡闹,但是后面几天搞到鱼了肯定会去占点的。  

“爸,你自己在大路后面养个窝子就是了,构树果子、南瓜藤、红薯腾又不是啥稀罕玩意。”秦大河撇了撇嘴。  

他这次不准备带秦父出去钓鱼了,上大鱼动不动就抢杆子,还骂他。  

和小伙伴一起出去钓鱼多爽,自己就是大哥,嘿。  

“滚滚滚,我哪来的功夫天天钓鱼。”秦父没好气的瞪了他一眼,就去后面了。  

母子俩相视一笑,开始把家里的大地笼拿出来修补。  

这种大地笼平时很少下,太显眼,放玉溪河肯定被偷,哪怕放他家专属的区域也是一样。  

虾笼也得补补,把一些小的缺口给补上。  

有时候虾笼会捕获到一些江里的昂几,这些玩意啃网一绝。  

上辈子他刚开始钓鱼的时候,不懂这些,经常把一些锚上来的小昂几(黄辣丁)放到鱼护,连鱼护都咬破了,跑了不少鱼呢。  

黄鳝笼更要搞好,江里的白鳝捕捞季节就是九月到十月,现在正是出白鳝的时候。  

“阿宝,放黄鳝笼的话,会不会惹事啊?”秦母有些担心的问道。  

玉溪河从龙王拐到他们这里一段,不让生产性捕捞,里面好像还有不少保护动物在里面,县里也通知了几次。  

平时搞搞地笼和虾笼,大家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这次放大地笼和黄鳝笼,搞到货了容易被点炮。  

“没事的,妈。”秦大河指了指玉溪河:“这里最大的保护动物就是那个骚扰你们洗衣服的憨批,其他的东西随便搞。”那个憨批就是扬子鳄,还被野鸭群追杀过,丢人丢到家了。  

反正白鳍豚和江豚肯定不会来他们这个河道的,太浅了。  

其他东西搞到也没事,现在管的不严,县里来人了顶多罚款,Z府没那么闲,不会因为你搞点珍惜动植物就送你坐牢。  

两人正在闲聊呢,只看到秦父拿着个桶从后面走了出来,手上还有一把长柄镰刀,也就是他出去钓黑鱼,让憨娃儿拿着割水草的。  

“闲着也是闲着,阿宝,养窝子要多少东西,我也来试试。”  

秦大河:“......”  

秦母:“......”  

策那,嘴上说的没工夫,转身就要夜里去养窝子。  

“一天五六斤草料就行,瓜藤、构树果子,再放点鲜玉米,回头拿鲜玉米和蚂蚱钓就行。”他无力的说道。  

自家这老头儿现在钓鱼也上瘾了,艹。  

还好农村搞传统钓不费钱,也就鱼线鱼钩要买,其他东西都是自制。  

“不是有麦芽嘛?”老男人又开始瞪他了,搁着跟自己藏私呢。  

“您去泡就是了,这个麻烦的很,我都让二虎他们去弄的。”秦大河无奈的摇摇头,继续说道:“真不行您搞点麦芽啤酒,揉一坨面团子打下去也一样。”  

现在的麦芽啤酒是真麦芽发酵的,喝起来有一股麦芽香味,开饵料嘎嘎好用。  

不过肯定替代不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