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一章 海玥的弟弟看上去挺好欺负(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不见了。”  

海玥摇了摇头:“讲学已停三月有余…”  

先前海玥这位翰林学士,是连接内外朝的桥梁。  

许多政务也由他在讲学期间禀告。  

事实上,朱厚熜对于外朝事务从来不缺乏了解,通过锦衣卫、司礼监、暗卫等耳目进行。  

之所以让海玥讲述,只是两相核对。  

发现海玥并无隐瞒,朱厚熜就很满意;  

发现海玥了解得很片面,远不如自己知晓的详细,朱厚熜又会难免涌起自得之情。  

而今。  

连这个步骤都省去了。  

朱厚熜摆烂得越来越彻底,每隔一日的讲学都懒得应付,只一心在宫中修仙参禅。  

是的,嘉靖帝现在佛道皆修。  

既是因兴献王与蒋太后的儿时教育,也是有几分《西游记》的影响。  

当然这些宗教信仰,并没有历史上那般狂热,本质上就是不干正事后的兴趣爱好。  

具体可以参照唐玄宗的音乐与美食,宋徽宗的园艺与奇石。  

海瑞对此相当不满,语气沉凝地道:“一国之君,万不该如此,再无旁人上书么?”  

“有!”  

海玥道:“即便薛公遇害,依旧浇不灭刚正之辈心中的热血,不过一封封奏疏如泥流入海,根本没有回应,群臣亦是无奈!”  

“留中不发…”  

海瑞并不意外,只是有些难受:“昔日励精图治的陛下,怎的变成了这般模样?”  

海玥道:“你待如何?”  

“首先要让陛下愿意见我!”  

海瑞沉声道:“兄长将我安排成侍讲学士,是有此意?”  

“确实是一番尝试!”  

海玥道:“陛下见多了我,已生倦意,换你入值,或能借东南之事重引圣听…”  

现阶段,海玥并没有跟弟弟说架空一事。  

并非认为这位愚忠,不会同意。  

事实上,海瑞本就是孟子派的儒生,认同民贵君轻的观念。  

只不过他这些年间一直在地方,终究没有亲眼看过嘉靖的变化和嘴脸,心中难免还抱有君臣相得的奢望。  

也该让他亲眼见识,天子的本性到底如何了。  

朱厚熜闭目盘坐于蒲团。  

面前的香炉青烟袅袅。  

手上的菩提念珠已盘得油亮,身前摊开一部《金刚经》抄本,口中念念有词。  

忽的一阵穿堂风过,佛前长明灯骤暗。  

“嗯?”  

朱厚熜猛然睁眼,眼角微抽,突然道:“今日通政司递来的奏本可在?”  

旁边服侍的小内侍低声道:“主子,奏本在内阁值房…”  

“嗯?”  

朱厚熜脸色一沉。  

“奴婢去取!奴婢去取来!”  

小内侍大惊失色,立刻拜下,叩首后一溜烟地退了出去,前往内阁值房取奏本。  

自从被《请复市舶疏》触怒,朱厚熜对奏疏的阅览,就远远没有以往那么频繁了,只挑重要的看。  

而哪些是重要的,则由首辅严嵩决定。  

但这般数月后,朱厚熜马上感到不安,又严令内阁必须将奏疏送入乾清宫。  

再度勤政了一段时日,发现大多依旧是琐事,而真正的要事,严嵩确实不敢独专,朱厚熜又将奏疏之权下放。  

可如今,他心血来潮间,再度警惕起来。  

总觉得如此放权,还是不妥。  

同样的道理。  

好几个月不见外臣,也容易让外臣有蒙蔽圣听的机会。  

朱厚熜脑海中浮现出数人。  

当先的三位,自然是严嵩、夏言、海玥。  

可前两位稳坐阁老之位,无论自己见谁,优势都会愈发突出,难保不会形成一家独大的局面。  

海玥则见多了,熟面孔确实有些腻。  

待得奏疏被内侍捧来,朱厚熜边看边思索。  

一个熟悉而又陌生的名字映入眼帘。  

熟悉的点在于,此人与海玥有至亲的关系,且这些年间于地方为官,政绩突出,才能出众。  

陌生的地方是,相比起他那位一直光芒万丈的兄长,此人颇有些籍籍无名,看起来好拿捏得多。  

“海瑞,翰林院侍讲学士…”  

“就他吧!”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