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八章 仗节死义,翰林风骨(2/2)
。
然而君臣一番问对,薛侃的话语,让朱厚熜震惊了。
薛侃根本不是来为他不立太子背书,恰恰相反,他是来为必须立储谏言,甚至将天象异变都囊括其中。
为何老天发怒?
因为东宫久虚,国本动摇!
朱厚熜忍了又忍,最后实在没忍住,被这贴脸开大,将手中的玉如意摔得粉碎。
“此人是死谏!”
“没想到继左顺门之后,竟然还有这等人!”
此时内侍左右架住薛侃,拼命往外面拖,得知消息的暗卫首领张佐与高忠赶至。
交流了一下眼神,都看到了对方视线里的无奈。
“国家养士百五十年,仗节死义,正在今日”,左顺门哭谏一事,成士林之殇——廷杖一百八十余人,当场毙命者十七,下狱流放者逾二百。
此后朝堂噤若寒蝉,时人慨叹,衣冠丧气,风骨尽失,诚可叹也。
然细究其实,较之大礼议反对者所宣扬的严重,有气节之臣何尝绝迹?
左顺门哭谏,完全是一场逼宫事件,其中许多人是被裹挟去的,包括内阁阁老,都被架在了火上,杨廷和杨慎父子要是真的这么有骨气,在正德朝为什么不挟众上书?
因为那个时候出头,是百分百完蛋,而嘉靖登基未久,根基不稳,本以为能逼迫天子低头,结果被狠狠地打杀下去。
此后直言敢谏者,也未尝断绝。
如嘉靖八大才子,多上书遭贬,岂是再无风骨?
而今国事需人,又见忠贞之士挺身而出,足证气节,薪火相传。
如果对这样的臣子下狠手,会遭至怎样的后果,张佐与高忠心底都有数。
但他们不能不动。
作为新近培养的护卫班底,对于天子遇刺,实则危机感更甚。
一旦天子不再相信他们,弃之如敝履,那外朝连个说话的没有,锦衣卫更是早就恨不得他们死。
天子是唯一的救命稻草。
只能一条道走到黑。
说时迟那时快,薛侃被押到了午门,冠带都被夺去。
“奉旨!问你一次!”
后方一个内侍快步赶至:“今年为什么不下雪?”
“老臣已经说了,不立储君,国本不稳,这是上天的示警!”
薛侃稍稍仰起头,看向天空的太阳。
内侍又道:“这些话是谁教你对陛下说的?”
薛侃哼了一声,干脆不屑于回答了。
“啧!”
问话的内侍发出愤怒的鼻音,转头看了过来。
张佐与高忠不再多言,摆了摆手。
廷杖动了。
两根从薛侃的腋下穿过,架起上身,两根同时向后腿弯处击去。
薛侃身不由己地跪下。
前两根架他的廷杖往后又一抽,他的身躯便趴在了午门的砖地上。
四只脚立刻踩在他的手背和后脚踝上,整个人呈大字形,被紧紧地压住。
接着,四个行刑人的目光,都望向了那个内侍。
这是求问。
具体怎么打?
然而内侍眼观鼻鼻观心,却是一动不动,根本不给予任何回应。
行刑人又看向张佐与高忠。
张佐闭上眼睛,高忠两只呈外八字站着的脚尖,则缓缓向内一转,站成了内八字:“廷杖!”
这是死杖。
四个行刑人的目光一碰,手臂高高扬起。
四根廷杖轮番猛击,朝着薛侃后背腰间肾脏的部位打去。
每一杖下去,并没有多重的声音,也没有血渍从袍服上渗出来。
击碎的都是内脏。
鲜血很快就从嘴鼻间喷了出来。
二十杖片刻打完了,前两根廷杖贴着地面从薛侃的两腋下穿了过去,再把他的上半身往上一抬。
头软软地垂着。
上半身也软软地垂着。
内侍这才绕到面前,蹲了下去,捧起了薛侃的头,扯下一根头发,伸到鼻孔前。
头发纹丝未动。
内侍叹了一声,站了起来:“这又是何苦呢?”
说罢起身,冷冷地看向张佐与高忠:“陛下只言二十廷杖,小惩大诫,你们怎么办事的,竟将堂堂翰林学士杖毙了?”
张佐与高忠没有半分惊讶,推金山倒玉柱,猛地砸在地上,齐声道:“臣有罪!!”
然而君臣一番问对,薛侃的话语,让朱厚熜震惊了。
薛侃根本不是来为他不立太子背书,恰恰相反,他是来为必须立储谏言,甚至将天象异变都囊括其中。
为何老天发怒?
因为东宫久虚,国本动摇!
朱厚熜忍了又忍,最后实在没忍住,被这贴脸开大,将手中的玉如意摔得粉碎。
“此人是死谏!”
“没想到继左顺门之后,竟然还有这等人!”
此时内侍左右架住薛侃,拼命往外面拖,得知消息的暗卫首领张佐与高忠赶至。
交流了一下眼神,都看到了对方视线里的无奈。
“国家养士百五十年,仗节死义,正在今日”,左顺门哭谏一事,成士林之殇——廷杖一百八十余人,当场毙命者十七,下狱流放者逾二百。
此后朝堂噤若寒蝉,时人慨叹,衣冠丧气,风骨尽失,诚可叹也。
然细究其实,较之大礼议反对者所宣扬的严重,有气节之臣何尝绝迹?
左顺门哭谏,完全是一场逼宫事件,其中许多人是被裹挟去的,包括内阁阁老,都被架在了火上,杨廷和杨慎父子要是真的这么有骨气,在正德朝为什么不挟众上书?
因为那个时候出头,是百分百完蛋,而嘉靖登基未久,根基不稳,本以为能逼迫天子低头,结果被狠狠地打杀下去。
此后直言敢谏者,也未尝断绝。
如嘉靖八大才子,多上书遭贬,岂是再无风骨?
而今国事需人,又见忠贞之士挺身而出,足证气节,薪火相传。
如果对这样的臣子下狠手,会遭至怎样的后果,张佐与高忠心底都有数。
但他们不能不动。
作为新近培养的护卫班底,对于天子遇刺,实则危机感更甚。
一旦天子不再相信他们,弃之如敝履,那外朝连个说话的没有,锦衣卫更是早就恨不得他们死。
天子是唯一的救命稻草。
只能一条道走到黑。
说时迟那时快,薛侃被押到了午门,冠带都被夺去。
“奉旨!问你一次!”
后方一个内侍快步赶至:“今年为什么不下雪?”
“老臣已经说了,不立储君,国本不稳,这是上天的示警!”
薛侃稍稍仰起头,看向天空的太阳。
内侍又道:“这些话是谁教你对陛下说的?”
薛侃哼了一声,干脆不屑于回答了。
“啧!”
问话的内侍发出愤怒的鼻音,转头看了过来。
张佐与高忠不再多言,摆了摆手。
廷杖动了。
两根从薛侃的腋下穿过,架起上身,两根同时向后腿弯处击去。
薛侃身不由己地跪下。
前两根架他的廷杖往后又一抽,他的身躯便趴在了午门的砖地上。
四只脚立刻踩在他的手背和后脚踝上,整个人呈大字形,被紧紧地压住。
接着,四个行刑人的目光,都望向了那个内侍。
这是求问。
具体怎么打?
然而内侍眼观鼻鼻观心,却是一动不动,根本不给予任何回应。
行刑人又看向张佐与高忠。
张佐闭上眼睛,高忠两只呈外八字站着的脚尖,则缓缓向内一转,站成了内八字:“廷杖!”
这是死杖。
四个行刑人的目光一碰,手臂高高扬起。
四根廷杖轮番猛击,朝着薛侃后背腰间肾脏的部位打去。
每一杖下去,并没有多重的声音,也没有血渍从袍服上渗出来。
击碎的都是内脏。
鲜血很快就从嘴鼻间喷了出来。
二十杖片刻打完了,前两根廷杖贴着地面从薛侃的两腋下穿了过去,再把他的上半身往上一抬。
头软软地垂着。
上半身也软软地垂着。
内侍这才绕到面前,蹲了下去,捧起了薛侃的头,扯下一根头发,伸到鼻孔前。
头发纹丝未动。
内侍叹了一声,站了起来:“这又是何苦呢?”
说罢起身,冷冷地看向张佐与高忠:“陛下只言二十廷杖,小惩大诫,你们怎么办事的,竟将堂堂翰林学士杖毙了?”
张佐与高忠没有半分惊讶,推金山倒玉柱,猛地砸在地上,齐声道:“臣有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