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二章 怒龙(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所谓龙吟虎啸,也可视作破防大叫。  

然九五之尊的破防,确能令无数人遭殃。  

浩浩荡荡的大搜捕开始了。  

当大内行动起来,陆炳也总算得以入宫。  

穿过重重宫门,沿途尽是肃杀景象。  

披甲护卫如狼似虎地踹开一间间屋子,将尚在睡梦中的宫人粗暴拖出。  

衣衫不整的内侍,被掐着后颈,按跪在汉白玉阶上。  

发髻散乱的宫女,被揪着青丝仰面提起,脖颈绷成绝望的弧线。  

“说!逆贼何在!”  

“奴婢不知——啊!!”  

喝问与惨叫,在回廊间此起彼伏。  

远处忽地传来一声撕心裂肺的哀嚎,那熟悉的音调让陆炳脚步微顿——  

是用刑特有的惨嚎。  

陆炳浓眉紧锁。  

历史上对宫变之人实施抓捕的是锦衣卫,实施审讯的则是司礼监。  

分工明确。  

因为锦衣卫原本也承担内廷护卫,让他们抓人倒也罢了,如果审讯也由这群人执行,难免有为了自身开脱,掩盖罪行的可能。  

但现在,抓捕和审讯一体。  

全是由…这群人在做!  

“暗卫!”  

陆炳在唇齿间研磨着这两个字,下意识攥紧绣春刀柄,指节因用力而泛白——  

那股发自心底的憎恶,如毒蛇般顺着脊梁攀爬上来,无论如何压制,都在眼底蔓延出一片阴翳。  

这支见不得光的爪牙,或许能瞒过外朝的臣子,却休想逃过锦衣卫的耳目。  

毕竟为了掌控暗卫,锦衣卫也被抽调了不少精锐,且没有经过上任锦衣卫指挥使孙维贤的同意。  

普天之下能办到这一点的,唯有锦衣卫的绝对掌控者。  

孙维贤自知亲疏有别,不愿深究,陆炳留在京师的心腹朱七等人看在眼中,却很忿忿不平。  

这不是摆明了撇开锦衣卫,另起炉灶么?  

以往东厂、西厂皆是如此。  

而东西两厂威风的时候,锦衣卫亦是被呼来喝去,远远没有今日的威风。  

陆炳倒是不担心这些,却也知道一家独大的日子很可能不复存在了。  

换成以前,他或许会很伤心,觉得陛下不信任自己。  

可这次反倒十分平静,好似内心深处早就知道,会有这种趋势一样。  

当然对于陛下的态度如此,不代表他会看得上这支暗卫。  

尤其是暗卫的构成,恐怕还与那个势力有关…  

那就是不死不休的仇恨!  

收敛情绪,陆炳敛衽正冠,疾步入内,伏拜于龙榻前:“臣护驾来迟,罪该万死!”  

“文孚?”  

朱厚熜嗓音嘶哑,双目微眯:“朕何时召你入宫?”  

陆炳心头一凛——十数载兄弟,二十年君臣,他首次在这位眼中看到如此明晰的猜忌。  

当即以额触地:“臣自太医院处闻变,遂驻跸东华门外,为保圣躬周全,斗胆擅入,伏惟陛下恕罪!”  

“罢了!”  

朱厚熜依旧有些惊疑不定,但也没有多说什么,稍稍抬了抬手,嘴角一咧,似乎牵引到伤口,由此神情愈发的阴沉。  

陆炳也依言缓缓起身,退到了旁边。  

然而刚刚站定,忽觉如芒在背,朱厚熜的眼神再度落了过来:“前朝臣子知晓内廷之事了?”  

陆炳道:“臣在东华门外等候之际,不敢怠慢,密报严阁老,并封锁消息,不让百官知晓。”  

“唔!”  

朱厚熜闻言,脸色终于缓和了几分,微微颔首。  

单从这个反应,陆炳就确定了,夏言想要取代严嵩的首辅之位,根本是毫无可能。  

显然在天子心里,严嵩是知道进退的,在这等必然波及朝野的关键大事中,告知这位首辅可以安稳局势。  

旁的人都不行。  

确实如此,朱厚熜对于严嵩,是越来越放心了。  

这位首辅近来行事,处处透着人臣本分——  

那恰到好处的愚蠢,分寸得体的争斗,无一不合圣意。  

至于此类行为,是发自内心,还是故意藏拙?  

不重要。  

根本不重要。  

只要严嵩始终维持着本份,这首辅的位置,自然能长久地坐下去。  

反观夏言,竟敢私结锦衣卫,实在僭越。  

而今夜陆炳独禀严嵩而未通夏言,恰印证了他的识人之明。  

在这满盘皆乱的局势中,总算还有件顺心的事。  

这般沉吟片刻,朱厚熜开口:“文孚!你带人去查一查,抓住今夜行刺的幕后指使!”  

“臣领旨!”  

陆炳入宫正是为此,闻言毫不迟疑地担当下来,快步出了寝宫,稍加询问后,明确地朝着一个方向走去。  

暗卫已经满后宫搜捕,锦衣卫来得迟了,没必要跟对方争抢,在这个节骨眼上产生冲突。  

因此陆炳去往的,是堆放尸体的屋子。  

并非行刺陛下的贼子尸体。  

那些都被护卫搬去了另一处,以作辨别。  

而是贼人一路上杀害的宫婢和内侍。  

尸体被清理出来,堆放到了这里。  

陆炳入了屋内,眼见横七竖八的尸体堆放,显然是往里面一丢,也无人真正收殓。  

场面触目惊心。  

上过战场的,完全不嫌弃血污肮脏,上前查看起来。  

“好狠辣的手法!”  

“寻常簪子竟能精准贯穿颈脉,非经年习武之人不可为!”  

“死者唇齿间的淤痕显示,行凶者单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