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二章 唯一能见到天子的官员(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弟弟弟弟!”  

海中诚踮着脚,围着摇篮打转。  

忽而凑近嗅婴儿的奶香,忽而又害怕将他吵醒,鞋头在青砖上蹭出沙沙的轻响。  

不远处的海玥笑吟吟地看着这一幕,刚出月子的朱玉英则来到身旁:“若是个姐儿,相公想必更开心吧!”  

“儿女双全自是最好,两个小子闹腾了些。”  

海玥握住妻子的手:“不过中诚如此懂事,由他看着中岳,也不会差。”  

“哪有你这般,娃娃刚出生,名字就起好了…”  

朱玉英眉眼含笑,看着丈夫和儿子,只觉得岁月静好,心满意足。  

脑海中却又突然浮现出太后薨逝前,当今天子那副狰狞的表情,身子忍不住一颤。  

海玥立刻转过头来:“怎么了?”  

朱玉英迟疑了一下,低声道:“相公你觉得,世上有人会不喜欢自己孩子的么?”  

“很少很少,但必然是有的…”  

海玥目光微动:“你想到了谁?”  

朱玉英朝着紫禁城的方向望了望。  

海玥心领神会:“那是涉及到权力之争了,又有不同了。”  

朱玉英轻声道:“可陛下当时的神情…实在难以想象,为何有父亲会将孩子视作…视作…”  

海玥接上:“视作仇寇?”  

这其实很正常。  

别的皇帝,压力可能来自于方方面面,光是跟朝臣博弈,就够焦头烂额的了,亲情成了舒缓压力的方向。  

而但凡能够拿捏群臣,执掌大权的,亲情往往都很淡薄,因为儿子成了皇权的威胁。  

嘉靖对于皇权看得极重,又确实将朝堂掌控得很好,皇子就成了隐性的威胁。  

历史上的陶仲文,通过修道与嘉靖密切接触,察觉到这种心理,于是提出二龙不相见。  

陶仲文的思路,可能是逢迎,也可能是希望天子更加迷信于道教,但无形中也确实给朱厚熜这种高度敏感的性情,制造了一个压力的释放口。  

父子不相见,冰冷的修道。  

以致于最后孙子万历出生,隆庆都不敢上报,战战兢兢地隐瞒。  

这在外人看来,是灭绝人性的做法。  

可对于皇帝来说,说不定还维持了一个底线。  

至少没有骨肉相残。  

‘啧!’  

‘如此想来,这位倒朝着另一位皇帝发展了…’  

原本海玥看嘉靖,挺像宋徽宗。  

弄权术、重奸佞、崇道教、贪享乐。  

蔡京和严嵩到了九泉之下,估计还挺惺惺相惜,甚至连晚年让儿子执政,然后一定程度被儿子反噬的经历都如出一辙。  

而嘉靖和宋徽宗最大的区别,就是嘉靖时期的外敌蒙古,远不如北宋末年刚刚崛起的金国军事强盛。  

所以庚戌之变只是耻辱,没到靖康之耻直接亡国的地步。  

现在的嘉靖倒不至于拿宋徽宗去侮辱,毕竟灭交趾、收河套这两项功绩,就已是无可置疑的中兴之主。  

这样看的话…  

倒是像另一位死得太晚的皇帝了。  

正想着呢,不远处传来笑声。  

却是海中诚正在轻轻推着摇篮,里面的小弟弟睡醒了,轻轻动着小手,咯咯乐开花。  

“别想那些糟心事,只要不参与到天家之争里,亲情厚薄,与我们何干?”  

“妾身明白,娘去了,日后妾身也少入宫…”  

夫妻俩相视而笑,一如往昔。  

一家人正其乐融融,书童弓豪匆匆步入内宅,到了身后禀告:“公子,司礼监来人…”  

“司礼监?”  

朱玉英脸色立变:“他们来作甚?”  

海玥眉头微动,若有所思地道:“我去迎一迎吧。”  

在朱玉英颇为担忧的注视下,他不慌不忙地走向前堂。  

短短半刻钟后,书童弓豪折返:“夫人,公子入宫了。”  

朱玉英抿着嘴道:“为何?”  

弓豪道:“司礼监是来通报,今日午后,讲学照常,公子为此入宫…”  

“啊?”  

朱玉英先是愣住,眼睛又下意识一亮。  

虽然心里对于那位的印象早就不复最初的时候,可那终究是九五之尊,而众所周知,自太后薨逝,天子接连辍朝,已近两月。  

在不见其他臣子的时候,突然恢复讲学,自家相公得以面圣…  

这是何等的机缘!  

海中诚哄好了弟弟,跑到面前,仰着头道:“娘!爹爹做什么去了?”  

“你爹爹去办大事了!”  

朱玉英揉了揉儿子的小脑袋,以一种喜忧参半的复杂情绪道:“就不知是福还是祸了!”  

“海学士!”“海学士来了!”  

海玥刚过金水桥,便被闻讯赶来的朝堂众臣堵住了去路。  

“陛下再不上朝,南直隶的漕粮账目就要烂在通州码头了!”  

“倭寇的军报积压大半月了,前线将士等不起啊!”  

“西北的奏本积了五十七道,都是要务,万万不可再拖下去…”  

“陛下乃圣君,万万不可复武宗故事啊!!”  

不说一群六部堂官唾沫横飞,都察院御史捧着皱巴巴的奏疏,连平日最持重的老臣都急红了眼。  

人群像潮水般涌来,七嘴八舌的惶急声音在耳边嗡嗡围绕。  

不怪他们慌了。  

当年正德皇帝也不愿见朝臣,耽乐嬉游,只在豹房玩耍,身边围绕的都是内侍和奸佞,以致于国家动荡。  

而自从当今陛下继位后,推行新政,力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