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章 喜与悲(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蚕食蒙古中小部落的生存空间。  

在此过程里,还不是一味杀敌,更重分化收买,待得有了足够的蒙古带路党,再对俺答的土默特部展开总攻。  

可现在对方见势不妙,一旦放弃前套平原,撤离出塞外,看似收河套武功大成,实际上对于强敌并没有造成根本性的损失,这个日渐壮大的蒙古部落陈兵边关,依旧虎视眈眈。  

唐顺之也不含糊,取出拟定的奏疏,递了过来:“有关方略,我已写下,还望景仁润色一二。”  

赵时春接过,毫不迟疑地道:“我等一起上书请命!”  

一心会外放的成员,要么聚集在江浙南直隶,要么就在山西陕西之地,受限于年龄和资历,多为副职。  

然无论是赵时春这位山西右参议,还是唐顺之这位陕西按察副使,都已是正四品的官位,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再加上身先士卒的作为,威望远不是普通的三司主官可比,他们齐齐上奏,相信足以打动中枢,调集军备,展开一场规模空前的围剿。  

当然,陆炳和俞大猷那里还有配合,只是相比起锦衣卫和武官系统,确实是文臣这里的上书,更容易得到支持。  

“报!”  

可就在这时,斥候飞驰,递来信报。  

“土默特部的三处牧场空了…”  

唐顺之展开一看,不由地深深叹息:“俺答比我们预料的还要果断,蒙古人要放弃河套了!”  

“成了!成了!”  

林大钦狂喜的声音传至,与之同时,院外也此起彼伏地传来欢呼声。  

海玥抬起头,毫不意外:“捷报到了?”  

“是!是!”  

林大钦如今同为侍读学士,在天子面前充任讲官时,从来都是举止得体,波澜不惊,深得信重,可此番却兴奋得长袖翻飞,几乎要踏歌而起:“贼据河套数十载,终复我汉家山河!从此九边百姓,再不必受胡骑践踏之苦,可高枕无忧矣!”  

海玥并不认同高枕无忧,却也展颜笑道:“数载艰辛,终见回报啊!”  

他的看法和唐顺之类似,但又比唐顺之乐观。  

俺答不好对付,果断弃守前套膏腴之地,率部北遁,足见其枭雄本色。  

来日草原再起烽烟,恐成定局。  

然细究之,想将俺答主力困于河套一隅而尽歼,本就是妄念。  

昔年卫霍远征漠北,都未能毕其功于一役。  

九边之固,终究不在殄敌,而在强军实边。  

期待对手犯错,永远不如强大自身。  

说实话,嘉靖朝的南倭北虏,放到别的朝代都不算个啥。  

倭患完全是作出来的,俺答汗看似是草原一霸,心腹大患,实际上也完全无法与巅峰时期的草原势力相比,纯属矮子里面拔高个。  

究其根本,还是大明走到了中期,种种社会矛盾爆发,自身太弱了。  

历史上嘉靖继位后,实施的新政确实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可还远远不够。  

毕竟张璁一去,便人亡政息,维持的时间太短。  

而今张璁之后,有了严嵩。  

两任首辅接力,新政实施已近二十载。  

无论是国库还是军备,都比同时期要强得太多。  

上下齐心,一力贯之。  

此刻轻抚信笺,海玥转头,忽见窗外一树早梅怒放——恰似那些蒙尘明珠,终在边关朔风中焕发光彩。  

有俞大猷、唐顺之、赵时春等等栋梁,国势日隆,塞外蒙古,终将沦为跳梁小丑。  

可也就在此刻,书童弓豪匆匆步入,俯身耳语,声音压得极低:“夫人入宫了!急招入宫!”  

海玥收敛喜意,视线转看慈仁宫的方向,深深叹息:“太后娘娘…”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