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不完美结局(2/7)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洛维奇小1岁。  

铁三角正一起步入他们的巅峰。  

所以某些篮球专家表示,只要开拓者拥有稳固的铁三角,他们对联盟的统治还将继续下去,少则三五年,多则七八年。  

各队还是自求多福,像奥拉朱旺、迈阿密热火这样的大交易,球星联合的情况应该会越来越多,不然真打不过。  

两人休息聊天的当间,场上彼得洛维奇正和皮蓬杀的有来有回。  

奥运会的时候,彼得洛维奇面对梦之队就大量砍分,独自面对乔丹和皮蓬的防守。  

回到NBA赛场,拥有更强的队友,一旦阿甘不在场,他就打的更加凶猛,如同一把快刀。  

在公牛连续得分拉近比分的情况下,彼得洛维奇抓住机会,反击中一条龙强冲篮下。  

他利用非常快的速度和突破中的变向抹进篮下,上反篮得手,还造成了皮蓬的打手犯规。  

看到彼得洛维奇这球,甘国阳是直摇头,心想皮特这家伙是不要腿不要膝盖了吗?  

在高速持球推进的情况下不减速变向,对膝盖的负荷是很大的。  

彼得洛维奇现在左腿还戴着厚厚的护膝,他的十字韧带撕裂只是暂缓,并未康复痊愈。  

这小子打球真是不要命,不管身体,就这么猛冲猛打的,再伤了怎么办?  

“他妈的你降低一点速度皮特!你不要你的膝盖了!”  

罚球命中后,甘国阳冲着场上大喊。  

彼得洛维奇听见后只是笑笑,接着继续投入到比赛中。  

这点上,彼得洛维奇不如萨博尼斯那么精细。  

萨博尼斯是老病号了,很清楚怎么保护自己的身体。  

带伤的情况下,萨博尼斯会控制他的动作和消耗。  

萨博尼斯的伤病多,主要还是体型大,青少年时期训练不科学留下的后遗症。  

来到美国打NBA后,他对身体的保护,使用是很到位的。  

这两个赛季,萨博尼斯已经很少扣篮,也不参与快攻,就是为了保护膝盖和脚踝。  

彼得洛维奇不同,只要上场他就打鸡血,他已经憋了一个月,是绝对不肯减速的。  

公牛这边,罗德尼麦格雷接到帕克森传球,中距离跳投出手命中。  

开拓者反击,彼得洛维奇再度持球冲起来,中路和戴维斯的挡拆配合。  

彼得洛维奇一个加速抹进了公牛内线,冲击篮筐造成公牛的防守犯规。  

上罚球线,两罚全都命中,开拓者继续保持10分左右的领先。  

罗德尼麦格雷在低位接球,往里顶了两下后,背转身跳投出手,再中。  

麦格雷是去年夏天公牛对替补席的一大补充,为锋卫线提供攻防厚度。  

他最辉煌的岁月是在休斯顿火箭度过的,那时候人们都认为,火箭会和开拓者一道统治西部。  

时过境迁,随着奥拉朱旺被交易去热火,火箭双子塔时代的遗迹已消失的一干二净。  

如今,麦格雷还能在替补席靠他不错的进攻技术攻下分数,延续火力。  

这时,鲍比贝尔曼借死球的机会,换上了伯纳德金,以减轻彼得洛维奇的进攻压力。  

在丢掉了克里夫罗宾逊后,开拓者替补席的自主进攻力的确骤减。  

金一登场,通过掩护和跑位在左侧底边获得一个机会。  

PJ布朗的掩护做的不错,彼得洛维奇把球传给金。  

金接球中距离跳投出手命中。  

双方的得分就这样两分两分的交替上升。  

公牛今晚的进攻打得的确不算好,不光开局手感不佳,他们还缺少一些运气。  

开拓者外线一个三分不中,皮蓬拿到篮板球打反击,和麦格雷两人二打一。  

结果面对篮下的戴尔库里,皮蓬势在必进的上篮竟然没能打中。  

抢下篮板球再上,还是不中,最后开拓者回防到位,球被打出了边线。  

比分来到31:41,公牛队依旧落后开拓者10分,两队的主力要重新登场了。  

甘国阳从替补席起身换下了PJ布朗,刘易斯则换下了彼得洛维奇。  

甘国阳拍了拍彼得洛维奇的肩膀,道:“悠着点皮特,你的膝盖还没好呢。”  

彼得洛维奇只是笑笑,每到比赛的时候,他都会忘记伤痛,全心投入。  

等回到替补席,他才发觉自己膝盖微微有些不适,看样子确实要悠着点。  

甘国阳登场,乔丹自然也要回到比赛中。  

双方在第二节的对抗逐渐激烈,公牛加强了对开拓者外线的围剿。  

乔丹杀入篮下造成了戴维斯的犯规,站上罚球线2罚1中。  

为了阻断开拓者的传球线路,公牛对防守进行了重新布置。  

他们加强对45度、底角的压迫力度,严防溜底线,走后门。  

反而是之前重点看守的中路放松了看管,只让乔丹一个人守在中路,侧翼都往底边压。  

戴维斯在中路持球策应,面前直接没人了,这是放他投。  

戴维斯可不敢投,还是给到绕出来的刘易斯。  

刘易斯接球从中路切入,乔丹的防守滴水不漏。  

刘易斯想分球给到侧翼的伯纳德金,结果遭到了麦格雷抢断。  

公牛队反击,乔丹反击在空中起跳,分球给到跟上的麦格雷。  

麦格雷中距离跳投出手,再中!  

麦格雷在第二节拿到6分。  

公牛将比分迫近到了7分。  

虽然本赛季公牛的防守效率下滑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