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1章 奇迹装甲(1/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神君级坦克在废土上前进。  

庞大车体内,分散在各个地方的车组成员屏息凝神,自打离开地下城开始就不敢有丝毫松懈。  

没有步兵跟随,这不是问题,因为现在没有人能在设施或装甲之外活动。  

在灭世大火熄灭之后,敌人又扔下病毒炸弹,现在空气中到处是能穿透星际战士盔甲把超人肉体变成烂泥的病毒。  

神君级坦克过于庞大,这也不是问题。  

这台坦克是努卫一人从古老仓库里找出来的,作为后续战间期主力坦克的原型,它有一些古老科技成分。  

就像其他军团辅助军广泛使用的黎曼鲁斯型坦克差不多,其有一些只存在于架构层面的远古时代技术,神君级坦克也有一些古老技术,但不只局限于架构层面。  

虽然车体庞大,但前进速度能达到五十公里每小时。  

车体前进时几乎没有轰鸣声,甚至开炮声都很小。  

在雷达之类的探测设备上,这台坦克不会留下任何痕迹,或者在开启伪装设备后,能在雷达上留下成百上千个同类痕迹。  

神君级坦克原型很强大,但有两个致命并且在量产坦克中被优化的问题——故障率巨高,以及须在车外补充燃料。  

“预计还有半个努凯里亚时进战区。”  

冈格罗听见汇报声。  

考虑到坦克燃料消耗速率颇高,冈格罗便下达补充燃料命令:“最后一次补充燃料。”  

车组里的工程师穿上重型防护服,仿佛一个身高两米五的臃肿铁人,拎着手提箱爬出坦克外。  

这防护服不是为了抵御病毒炸弹轰击后的恶劣环境而制造,仅仅只是为了让车组工程师能在加装燃料时不被杀死而制造,但因为过于强大的防护能力,抵御病毒也不成问题。  

工程师来到车外,蹲在地上,打开手提箱。  

一排蓝色立方体整体排列在手提箱里。  

当手提箱被打开时,坦克的种种探测设备都被影响,坐在车长位的冈格罗只能在屏幕上看见一团“雪花”。  

工程师伸出手将立方体取出,手伸向层层开启的燃料箱。  

就在这时,远处忽然出现一道闪光,坦克侧面装甲发出一声清脆响动,随后工程师身后十米外的地方出现爆炸。  

因为过于专业的军事素养,工程师仍然把燃料装进了坦克里。  

开炮声和爆炸几乎同时传进坦克内。  

一串爆弹又射向坦克装甲。  

“敌袭!”工程师吼叫着趴在地上,匍匐前进向手提箱。  

爆弹在他头顶飞过,在坦克装甲上炸裂,弹片打的防护服砰砰作响。  

“别装燃料了!滚回来!”冈格罗咆哮下令。  

“我是要把燃料拿回来!”工程师抱着手提箱继续爬行,一边爬一边骂,“干高骑士的!”  

武器操作员躺在坦克中心部,通过连接在脑机接口上的缆线控制着整个坦克所有武器,他看到那是一台“捕食者”坦克,星际战士军团列装的坦克。  

炮塔被意念操控着迅速转向,瞄准远处开火的敌方坦克,加农炮蓄能期间其他武器轮番招呼。  

最终在加农炮蓄能完毕之后,一发穿甲弹将远处坦克化作烟火。  

工程师爬内。  

更多敌方坦克出现。  

“继续前进。”冈格罗下令。  

神君级的引擎再次运转,驱动着坦克向更前方疾驰。  

“科尔!”工程师脱掉防护服,在炮塔下面对着观察监测设备的战友大喊,“那捕食者都靠近到六公里内了你连个屁也不放?”  

“它压根就没被探测到。”监测官平静回应。  

冈格罗意识到敌人很有可能使用了某些反探测技术,或者就像这些天听说的那些小道消息一样,敌人有某种字面意义上“活见鬼了”的超自然手段。  

纠结敌人怎么没被发现没有意义,在战略信息层面这就是事实。  

另外,在平原那边和己方装甲部队交战的敌人应该已经向前推进了很多,平原防线已经瓦解。如今在战区之外碰上的,应该是敌人的侦察装甲部队。  

直觉告诉冈格罗,自己推测的战况肯定已经发生了,只不过还没被收集并更新到战略图里。  

“克拉托平原那边的防线已经崩了。”冈格罗在通讯频道中说。  

没有人回应他。  

坦克内的气氛极其凝重。  

正常情况下,一条防线崩解后凡人士兵们会溃散,冈格罗女儿或许能坐着坦克用比别人更快的速度逃跑,然后父女俩没准能在半路上碰见,一起撤到后方去。  

但克拉托平原那边的战斗主要由努凯里亚常规陆军负责,努凯里亚士兵有一个标志性的特点,那就是誓死不溃,常规陆军的前身起义军那会到现在没有任何一个士兵溃逃。  

这一特点固然跟努凯里亚人在战斗时容易热血上脑有关,但凡事总有例外,肯定也有人会选择逃跑,但逃跑者会被处决,就算不是逃跑而是无奈活下来的人也很难继续生活下去。  

努凯里亚文化中对逃跑者的歧视极为严重,甚至这种歧视会蔓延到非逃跑但活下来的人身上,比如在安格隆制订“一个班组必须有一个人活着”的命令之后,遵守这条命令并存活下来的人也会被恶意揣测和侮辱。  

秦夏曾对这种努凯里亚常规陆军存在,并且逐渐蔓延到吞世者军团里的“崇死恨生”观念深恶痛绝,表示:“恶心!歧视逃兵和懦夫倒也对劲,怎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