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一二九章 标杆(1/2)
别墅内,一身家居服,这几天在各种大补之物不断的滋养之下,已经恢复了气色的姚珞莹,如今多了几分少妇风情的妩媚,身材丰韵了许多,哪怕是家居服,也衬托的玲珑有致。
姚珞莹轻轻晃动着婴儿车,哄着里面的小家伙入睡。
有王秀兰跟韩柳萍,还有育婴师、保姆的帮忙,李东陵跟姚珞莹,虽然也被这小家伙折腾,但终归还算是应付的过来。
姚珞莹在照看着小家伙,轻轻哼着入眠曲,然后抬起头看着坐在沙发上,眉头紧锁的李大善人。
眼下的李大善人似乎遇到了难题,目光紧紧盯着手上的东西,这神情,俨然比应对华尔街那帮老狐狸,还有东陵高科那帮对手,似乎还要更难几分。
见到李大善人愁眉苦脸的脸色,姚珞莹不禁掩嘴一笑,向着李东陵问道,“还没有选好名字?”
李东陵手边,放着一些起名宝典还有诗经等各种书籍,赫然是在给小家伙挑选名字。
为人父母者,当然是为子女考虑,而第一个难题,当然是起名字了,李东陵跟姚珞莹也不例外。
李家在之前,又不是什么豪门望族,也没有什么族谱传下来,倒是从李大善人开始,未来李家说不得会修缮族谱。
所以现在起名字,倒不必遵循什么规矩,这几天来,李东陵跟姚珞莹,可是一直在给这小家伙挑选名字,李振林、王秀兰老俩口,还有姚正儒、韩柳萍也在给帮忙挑选。
“叫知远怎么样?”
姚珞莹看着地上的一本书,翻起的一句话,“君子之道,譬如行远必自迩”,向着李东陵说道。
“李知远?”
李东陵咀嚼着这个名字,向着摇篮里的小家伙看了过去,李东陵希望这小家伙,还有未来的东陵高科,也能走的更远几分!
“就叫李知远!”
李东陵将小家伙,从摇篮车中抱了起来,向着小家伙说道,“你以后有名字了…”
被李东陵抱起来的小家伙,扯着嗓门开始嚎叫起来,李东陵感觉手上一阵潮湿,顿时间李东陵跟姚珞莹又是一阵手忙脚乱。
将小家伙重新换了一套衣物,姚珞莹将小知远给哄睡下来,李东陵才得以清闲下来。
刚喝了口茶水,电视上的新闻,却是吸引了李东陵的注意力。
“赣州、湘南、闽南等多地水位已经超出警戒线,长江流域、松花江流域、珠江流域、闽江流域等水位都创下历史新高。
江城关水位,目前已经持续近六十天,突破警戒线…”
电视上洪水滔滔,隔着屏幕都能感觉到其中的凶险,各种救灾画面也出现在新闻中,可滔天的洪水依旧让人心惊。
通往江城的路上,一队由二十五辆大卡车组成,用防雨篷布盖着的车队,艰难的在烂泥路上行驶着,持续不断的洪水大雨,让道路完全是成了烂泥路。
不仅是公路,铁路早就被洪水阻断了,坐在第一辆车上的魏振海提起十二分精神盯着路面。
这是魏振海向江城受灾地区运送物资,后面还有好几批次运送物资的车队,正不断赶过来。
但道路状况之差,让魏振海都感觉心惊,他不知道这一趟过后,下次再运送物资,还能不能运送过来。
“加大油门,不要在乎车子,绝对不能熄火!”
魏振海通过对讲机,向着车队大喊着,这时候是绝对不能熄火的,尤其是趟水过的时候,熄火车子估计就交代在这里了,物资也要打水泡了。
车队里的都是东方速递的司机,他们知道魏振海这话是什么意思,那就是哪怕车子报废了,也要把物资给送过去。
这一趟过去,车子哪怕不报废,估计也要大修,但现在东方速递根本不在乎这些了,只想要把东陵高科后勤部采购的物资,都给运送到各个受灾地区。
脖子上挂着相机的王哲,深一脚浅一脚的向着一处临时安置点走过去,路上不时碰到被转移过来的居民。
王哲不时举起相机拍照,他是江城晚报的记者,这段时间整个江城的媒体,报道的只有一件事,那就是洪水,整个江城的焦点,也都是堤坝能不能守住。
江城晚报自然也不例外,记者都被派了出去,除了报道水位情况,就是报道跟洪水相关的新闻,尤其是救灾的新闻。
来到一处安置点时,王哲已经是满身泥巴,也是又累又渴了,跟他一起来到这处安置点的人,基本上都差不多。
王哲前几天,也去过其它安置点,情况都大差不差,物资是能慢慢配送过来,但缺物资也是不争的事实。
正当王哲歇了一下脚,准备再去堤坝去采访新闻时,却见到一大列车队向着安置点驶了过来。
看到这一大队的卡车,王哲都是愣了一下,他是记者,消息自然更加灵通一些,这段时间,国内各地的物资是源源不断驰援江城。
但因为道路,还有其它原因,除过市府跟部队组织的车队,依旧咬着牙冒着危险,不在乎损失,依旧运送物资,其它社会捐赠的物资都是零零散散的运送过来。
像今天这种大型车队的运送,王哲也是第一次碰到,尤其是卡车上面拉着的横幅,是东陵高科、知行基金会还有东方速递的字样,王哲下意识的就举起了相机,将车队趟水送物资的一幕给拍摄了下来。
看到运送物资的车队到来,安置点的负责人,也很快迎了上去,但随后王哲看
姚珞莹轻轻晃动着婴儿车,哄着里面的小家伙入睡。
有王秀兰跟韩柳萍,还有育婴师、保姆的帮忙,李东陵跟姚珞莹,虽然也被这小家伙折腾,但终归还算是应付的过来。
姚珞莹在照看着小家伙,轻轻哼着入眠曲,然后抬起头看着坐在沙发上,眉头紧锁的李大善人。
眼下的李大善人似乎遇到了难题,目光紧紧盯着手上的东西,这神情,俨然比应对华尔街那帮老狐狸,还有东陵高科那帮对手,似乎还要更难几分。
见到李大善人愁眉苦脸的脸色,姚珞莹不禁掩嘴一笑,向着李东陵问道,“还没有选好名字?”
李东陵手边,放着一些起名宝典还有诗经等各种书籍,赫然是在给小家伙挑选名字。
为人父母者,当然是为子女考虑,而第一个难题,当然是起名字了,李东陵跟姚珞莹也不例外。
李家在之前,又不是什么豪门望族,也没有什么族谱传下来,倒是从李大善人开始,未来李家说不得会修缮族谱。
所以现在起名字,倒不必遵循什么规矩,这几天来,李东陵跟姚珞莹,可是一直在给这小家伙挑选名字,李振林、王秀兰老俩口,还有姚正儒、韩柳萍也在给帮忙挑选。
“叫知远怎么样?”
姚珞莹看着地上的一本书,翻起的一句话,“君子之道,譬如行远必自迩”,向着李东陵说道。
“李知远?”
李东陵咀嚼着这个名字,向着摇篮里的小家伙看了过去,李东陵希望这小家伙,还有未来的东陵高科,也能走的更远几分!
“就叫李知远!”
李东陵将小家伙,从摇篮车中抱了起来,向着小家伙说道,“你以后有名字了…”
被李东陵抱起来的小家伙,扯着嗓门开始嚎叫起来,李东陵感觉手上一阵潮湿,顿时间李东陵跟姚珞莹又是一阵手忙脚乱。
将小家伙重新换了一套衣物,姚珞莹将小知远给哄睡下来,李东陵才得以清闲下来。
刚喝了口茶水,电视上的新闻,却是吸引了李东陵的注意力。
“赣州、湘南、闽南等多地水位已经超出警戒线,长江流域、松花江流域、珠江流域、闽江流域等水位都创下历史新高。
江城关水位,目前已经持续近六十天,突破警戒线…”
电视上洪水滔滔,隔着屏幕都能感觉到其中的凶险,各种救灾画面也出现在新闻中,可滔天的洪水依旧让人心惊。
通往江城的路上,一队由二十五辆大卡车组成,用防雨篷布盖着的车队,艰难的在烂泥路上行驶着,持续不断的洪水大雨,让道路完全是成了烂泥路。
不仅是公路,铁路早就被洪水阻断了,坐在第一辆车上的魏振海提起十二分精神盯着路面。
这是魏振海向江城受灾地区运送物资,后面还有好几批次运送物资的车队,正不断赶过来。
但道路状况之差,让魏振海都感觉心惊,他不知道这一趟过后,下次再运送物资,还能不能运送过来。
“加大油门,不要在乎车子,绝对不能熄火!”
魏振海通过对讲机,向着车队大喊着,这时候是绝对不能熄火的,尤其是趟水过的时候,熄火车子估计就交代在这里了,物资也要打水泡了。
车队里的都是东方速递的司机,他们知道魏振海这话是什么意思,那就是哪怕车子报废了,也要把物资给送过去。
这一趟过去,车子哪怕不报废,估计也要大修,但现在东方速递根本不在乎这些了,只想要把东陵高科后勤部采购的物资,都给运送到各个受灾地区。
脖子上挂着相机的王哲,深一脚浅一脚的向着一处临时安置点走过去,路上不时碰到被转移过来的居民。
王哲不时举起相机拍照,他是江城晚报的记者,这段时间整个江城的媒体,报道的只有一件事,那就是洪水,整个江城的焦点,也都是堤坝能不能守住。
江城晚报自然也不例外,记者都被派了出去,除了报道水位情况,就是报道跟洪水相关的新闻,尤其是救灾的新闻。
来到一处安置点时,王哲已经是满身泥巴,也是又累又渴了,跟他一起来到这处安置点的人,基本上都差不多。
王哲前几天,也去过其它安置点,情况都大差不差,物资是能慢慢配送过来,但缺物资也是不争的事实。
正当王哲歇了一下脚,准备再去堤坝去采访新闻时,却见到一大列车队向着安置点驶了过来。
看到这一大队的卡车,王哲都是愣了一下,他是记者,消息自然更加灵通一些,这段时间,国内各地的物资是源源不断驰援江城。
但因为道路,还有其它原因,除过市府跟部队组织的车队,依旧咬着牙冒着危险,不在乎损失,依旧运送物资,其它社会捐赠的物资都是零零散散的运送过来。
像今天这种大型车队的运送,王哲也是第一次碰到,尤其是卡车上面拉着的横幅,是东陵高科、知行基金会还有东方速递的字样,王哲下意识的就举起了相机,将车队趟水送物资的一幕给拍摄了下来。
看到运送物资的车队到来,安置点的负责人,也很快迎了上去,但随后王哲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