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91 赢家正义(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因为在湖广按察使任上的仓库粮料案,被湖广的办案人员丝滑的又送了回去。  

这次按照刘瑾乱政的内容,等追缴罚没了大笔的钱财,挽回了国家损失,金献民才得以出狱。  

结果刚过了一年,金献民又被查出在担任按察使的时候,给浏阳百姓刘道隆办了冤假错案。  

依旧根据刘瑾乱政的要求,这种冤假错案就算免官了,也要追查责任。  

于是金献民又又又被抓去了诏狱。  

这次因为罪证确凿,金献民被罚了大笔的粮食,并且责令他把粮食输送去边塞,给边关的将士。  

按照常理说,这样一个挖朝廷墙角,制造冤狱,而且三次被朝廷责罚的家伙,就该彻底完蛋了。  

但是并没有。  

因为气运之子金献民的这些劣迹,都是在刘瑾执政期间被发现的。  

刘瑾执政期间的政治不正确,那就是政治正确。  

同理,刘瑾执政期间发现的劣迹,那么就是优迹!  

受到迫害的政法干部金献民,理应得到平反。  

天津案,那不是收受贿赂,隐匿官田,那是刺激土地活性,增产增收。  

湖广案,也不是仓库粮料被贪污侵占,那是体贴朝廷,以新粮换旧粮,只是新粮暂时还未到位。  

浏阳刘道隆案也不是冤假错案,坑害百姓,那是考虑到多种可能的开放性判决。  

清流文官们一致认为,应该充分考虑刘瑾乱政这一特殊背景下的时代叙事。  

于是,金献民再次被起复为正三品贵州按察使,并很快转任了山东按察使。  

但其实这位金按察使的故事还没完。  

后来,他又担任了刑部尚书、左都御史、兵部尚书一系列位高权重的职位。  

当然这位金老爷子风格依旧,在宁夏总兵官种勋行赂京师的时候,账本被锦衣卫拿到,献给了天子。  

因为其中有金献民的受贿记录,金献民被给事中蔡经、御史高世魁等人弹劾,不得不于嘉靖四年免官罢职。  

过了三年,金献民因为“彭泽案”受到牵连,又又又又被从老家逮到了刑部大牢里。  

而且法司还发现,金献民在奉命总制四镇军务,讨伐吐鲁番的时候,人刚到兰州,巡抚陈九畴就已经击破了吐鲁番的速檀满速儿。结果金献民“未至其地,掠功妄报”,美美的白嫖了一个战功。  

最后,金献民被剥夺了所有的退休待遇,又被追回了世袭荫官。  

那么劣迹斑斑,四进宫的金老爷子就此声名狼藉,遗臭万年了吗仍旧并没有。  

因为大礼议的时候,金献民在左顺门哭过。  

于是嘉靖皇帝一死,反攻倒算的文官们又开始时代叙事,把在坟里凉透了的金献民,追赠了太子少保,诏赠资德大夫、正治上卿、兵部尚书。  

还给了谥号,“端简”。  

守礼执义曰端,严恭莅事曰端。  

一德不懈曰简,平易不訾曰简。  

历史就是这个样子的,有些时候一个人成为坏人,只是因为同伙不够强。  

裴元作为一个对原有秩序的挑战者,当然喜欢金献民这样没什么底线的家伙。  

裴元对陈头铁吩咐道,“找人去查查他,以后或许有用到的地方。”  

等陈头铁离开,裴元就让人叫来了宋彦、米斌、孙然、马涛、董兴这五个试百户。  

宋彦等五人到来,见裴元正等着他们,连忙躬身下拜。  

裴元打量了这五人一眼。  

见他们的神色正常,已经没了之前那不安的样子。  

于是就开门见山的向他们问道,“你们五个是怎么想的?”  

事已至此,五人都很干脆地说道,“我等唯千户之命是从。”  

裴元听了微微颔首,思索了下,然后对他们说道,“我打算给你们两条路选。”  

“一个是仍旧去各府建立行百户所。如果走这条路,你们未来会什么样子,想必心中也大致有数了。”  

“另一个是让你们去徐州左卫协助丁鸿。丁鸿原本就是和你们一起从徐州卫出来的,他现在在徐州左卫做指挥使。你们去了那边,会有不错的前途,丁鸿也能照应你们。”  

宋彦、米斌等人都不犹豫,“卑职等愿意为千户效力,去山东五府建立行百户所。”  

他们这些人已经参与过对前任司礼监掌印太监的围杀,想要干净脱身,怎么可能?  

既然已经踏上这条路,走一步还是走两步,已经没有什么本质的区别了。  

而且去了丁鸿那里就万事大吉了吗?那丁鸿既然也是裴元的一枚棋子,早晚也会被放到棋盘上,无非只是时间的早晚罢了。  

与其如此,还不如横下一条心,跟着裴千户走到底。  

说不定,他们还有机会成为下一个丁鸿。  

裴元见五人说的坚定,索性敞开来问,“那你们知道罗教是怎么回事了吗?”  

五人对视一眼,宋彦带头答道,“是自己人。”  

裴元的目光挨个看了下去,米斌等人会意,依次大声说道,“是自己人。”  

裴元也没有再多说别的,只是道,“不用想太多。本官只是先把大家团结起来,看看怎么利用这个罗教,让所有人过上好日子,以后的事情谁说得准呢。”  

“我让你们在五府设立行百户所,除了就近照应罗教的发展,也是为了防止罗教失去控制。”  

“这里面的分寸,你们一定要把握好。”  

“有时候适当保持对罗教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