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八十六章 这套行政体制的本质(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然是有原因的。  

在外部的军事压力下,符合目前时代的邦联或联邦制是走不通的了。  

霍恩需要快速调集资源,集中发展产业,配备职业官僚与常备军,用来防备潜在的战争威胁。  

这就意味着代议机构(元老院)的权力,不允许压过教皇的权力,霍恩需要同时掌握行政权与立法权。  

那么如果救世军正式建制,就必须得是绝对主义官僚制的国家,那就意味着这必然是一个大政府。  

但大政府的通病就是官僚主义,而且官僚们僵化和腐化起来比八旗子弟还快。  

霍恩并不奢望他们能够不僵化不腐化,那是官僚制先天的缺陷。  

他只求不要僵化和腐化得那么快,先保证存活再说。  

所以霍恩必须引入竞争与类市场环境,在保证中央权威的同时,把政府变成一个个行政包工头。  

要说灵活性和不死板,谁能比得上包工头?  

各个司铎修会和乡修会之间就变成了类似大公司带着子公司参与市场竞争。  

只不过他们竞争的指标叫政绩,得到的利润叫权力。  

霍恩发布一个任务给总包(乡修会),总包把任务给分包(司铎修会)。  

教皇不在乎他们是怎么完成的,只在乎他们有没有完成。  

极端情况下,霍恩甚至可以不需要给钱,只给政令和时间。  

只要修会中的修士们还想进步,就必须利用手中的财政把事情办好。  

霍恩甚至不在乎他们手中的钱到底是怎么花的,贪污一些都没关系,但必须把事情给办好。  

贪污与否只决定着在事情没办好后,到底是撤职还是绞首。  

“具体的情况,你们都了解了。”霍恩整理了一些手中的文件,“如果没有问题的话,那么诸位就要按照《方案》在贞德堡附近的23个百户区开始试点了。”  

在场的人们互相望望,发现没有人再出声。  

随后,在阿尔芒的带领下,所有人齐齐站起,整齐划一地躬身回答道:“是,冕下。”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