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章 浑天术法(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六月中旬,立秋后的第五日,同时也是秋斗的第五日,天书院外院的人忽然就多了起来。  

其中有京中世家子弟、还有活跃于盛京的各宗行走,以及外院学子家眷。  

这等邀请院外人围观入院秋斗的场面在天书院以往的历史之中并无先例,据说这是掌事院示意之下所为。  

天书院刚刚向灵剑山问道双败,虽未被落井下石,但其实暗地之中也已经被传的差不多。  

关于大夏圣宗徒有虚名的说法,其实经常能从盛京之中的别宗行走口中听到。  

所以对掌事院而言,没什么比邀请众人围观秋斗更能为院内正名了。  

不过在做这个决定的时候,其实三位掌事的心绪都十分古怪。  

因为当初问道失败,就是季忧护住了天书院最后一丝颜面。  

而如今想将颜面挽回,竟然还是要靠有他参与的秋斗。  

不多时,登仙白玉台四周已经是人满为患。  

许多外院弟子站在外围,忍不住向着内侧打量,目光首先落在了西侧。  

“看,是内院的自在殿亲传何师姐。  

“我在天书院三年,还从未见过有内院亲传关注外院比斗的事。  

“这不稀奇,往年也没有过三个通玄境同时要争内院名额的事。  

视线之中,内院自在殿亲传何灵秀正亭亭玉立在那里,身后还跟着一大批内院弟子,多数都是灵剑山问道的参与者。  

从灵剑山下来之后,得知季忧斩破了剑林,她就一直很想见到季忧的剑道。  

所以这次的对决,她不可能错过。  

除了他们这些人之外,围观的弟子还发现了崇王府以及长乐郡主,还有魏厉一行,以及一些皇族宗亲,全都落座于高台两侧。  

其后方,则是常驻盛京的别宗行走。  

在这群别宗行走之中,最受瞩目的则是身着剑袍的灵剑山弟子。  

这份关注除了因为问道一事之外,还因为其中一名弟子正拿着纸笔,似是打算现场速录什么,也不知是什么操作。  

而往中心处看去,则是凉州白家、云州杜家的两位家主。  

杜竹入了通玄境,是有资格参加秋斗的,但明显机会不大,顶多算是个配菜。  

而白如龙更没有入通玄境,参加不了秋斗的比试。  

所以对于这两家的家主亲自到场,不免让众多弟子心觉疑惑。  

不过更受人瞩目的则是幽州楚家来客,他们落座在白玉台东侧,最前方的便是楚家家主楚雄。  

他穿一件黑底的云纹锦衣,手捧细瓷茶盏,不怒自威,周身气息深不可测,身后还跟着端茶伺候的老仆,也已是应天境修为。  

“以往便听说楚家家主已到神游境,距离上五境圆满仅有一步之遥,如今看这气势,果然不假。  

“上五境圆满者在七大仙宗内也屈指可数的,这楚家还真不愧是没有道统的第八大仙宗。  

“七窍玲珑体天生亲道,这或许就是他们长盛不衰的原因。  

喧闹声之中,白玉台逐渐被围满,放眼望去一片人山人海。  

班阳舒、温正心和裴如意随后赶到,如龙仙帝已经为他们提前占好了位置:“今年的规则,好像要用守擂赛了。  

班阳舒坐下后抬头:“守擂赛“不错,往年能在外院入通玄的,顶多就两个,随便怎么打都行,但今年却有三位,所以掌事院打算以守擂赛来决出最后的胜者。  

裴如意闻声皱眉,心头有种不好的预感:“守擂的是谁不会是季师弟吧先让杜竹全力消耗他,然后再让楚河连续攻伐白如龙闻声张了张嘴:“倒也没那么卑鄙吧“掌事院从来都不做人事…“我倒觉得现在这众目睽睽之下,若真如此不公平就是自己打自己的脸了,而且比起楚河入内院什么的,院里对自己的脸面看的还是最要紧的。  

温正心看他一眼:“天书院还有什么脸面可看白如龙:“…  

灿烂的日光之中,所有人都翘首以盼,等待着守擂者的上台,彼此间议论不停。  

他们也觉得季忧守擂的可能性极大。  

毕竟他没有世家背景,是最容易被“安排的那个,而掌事院一直向着楚河也不是一日两日了。  

所以若真是季忧守擂,那么首先攻擂的就必然会是杜竹,随后才是楚河登场。  

不过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迎着众人的期盼而走上台的那个,却并非季忧。  

那人一身锦衣华服,玉冠是极为名贵的紫晶雕琢,衣服上也全都是金线织就的白日飞升图,此时目光沉稳而深邃,在阳光下傲然而立。  

“竟然是楚河守擂班阳舒露出一个意外的表情。  

温正心皱了皱眉:“难道掌事院这次真的做了件人事裴如意则是眉心微皱:“那攻擂的是季师弟还是杜竹疑问声中,又有一个人迈步上台,来到楚河的面前,神情严峻。  

他就是本次的攻擂者,手中握着一柄长刀,通体玄黑,看上去也不是什么凡品。  

“是杜竹那季师弟排在最后班阳舒睁大了眼睛:“季师弟送钱了吧白如龙闻声摇头:“不可能,季兄就连买东西用的都是我的钱,我还从未见过他舍得给别人掏钱的。  

而此时的高台之上,楚家的老仆面色一沉,忍不住看向掌事院的方向,似乎也没明白这是如何安排的,为何第一场会是楚河守擂,而由杜竹攻擂。  

这两个月以来,少爷是他亲眼看着喂养的,心中自然有的是信心。  

家主和大少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