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章 鉴主的来时路(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自季忧与裴如意先后离开天书院前往遗迹之后,曹劲松在院外之中的行事便低调了许久。  

一方面是觉得季忧可能不会回来,以此打好季忧假死在外的基础。  

一方面他确实过于担心两人安危,以至于整日神魂不宁。  

尤其是那神雷动荡九州之时,整夜未睡。  

直到他收到了季忧的传讯,此刻站在登仙白玉台上,如同年轻回了二十岁的年纪,风华正茂,挥斥方道。  

“发生了什么事”  

“好像和丹宗有关,听着全都是什么热头血头的,怪渗人的....”  

“内容不重要,但看情况.....应该是季忧要回来了。”  

此时的夜色之下,一艘仙船纵横于怒江之上,船底仙光合拢,聚尖锐的剑锋割开了迎面的风浪。  

季忧捏着一张纸条从白如龙的房间回来,开始盘腿悟道,周身气息呼啸。  

进入通玄境之后,他对于周围一切都感受玄妙,无论是风动亦或是水流,即便不是用双目直观,也能洞察的一清二楚。  

这个境界便是极端放大人的五感,去观察更为微观的世界,以此领悟术法。  

而真正修“道”便是由此而始。  

季忧此刻能感觉到灵气在不断流动,已经远比先前更加浩瀚。  

许久之后,他的掌心似乎有一个微小的风团,虽然肉眼不可观测,但房间内的气息流动却因此而被改变。  

当日在遗迹之中与融道境战斗时,未见有人用过术法,是因为天道无法感应。  

若不是因为这个,越境杀敌一事根本不可能完成。  

他呼出一口气、将周身气息收敛,散掉的风掀飞了桌上的纸笔。  

“颤栗吧,天书院掌教。’  

“悍匪又回来了....”  

季忧喃喃自语一声,回去熬老头的雄心蠢蠢欲动。  

寄到天书院的信应该已经被收到了,自己此番回去,应该是有种衣锦归来的意思。  

他缓缓睁开双眼,随后抬头,便见到卓婉秋正立于门前,怔怔地看着他。  

此时的她正抱着剑,手里还握着一块提前准备好的热毛巾。  

“公子擦擦汗。”  

“额,多谢......”  

季忧接过毛巾擦了擦汗,心说明明是说好了是来保护元家姐弟的,结果灵剑山弟子的偏爱是不是太明显了些。  

他忽然想起卓婉秋来时说漏了嘴,叫他鉴主夫人什么的。  

虽然傍富婆是他的理想,但他可没想过入赘。  

软饭这种东西,他向来喜欢硬吃。  

“你们家小鉴主回山了”  

“嗯,我已经收到传讯,天剑峰如今实力大减,在宗门大会上提出了想与问剑峰合并的念头,问剑峰应是被许了好处,已与他们私下说好,鉴主虽掌了灵鉴,但灵剑山掌教之位终究还在天剑峰,十分恼火。”  

灵剑山分为三支主脉,分别是天剑峰、玄剑峰和问剑峰。  

其中天剑峰最为强势,底蕴也最深厚,问剑峰最弱,排在最后。  

如今天剑峰的实力在遗迹之中受了折损,便想从问剑峰上补回来。  

人的欲望在向来都是这般,过于强烈,此消彼长,已经持续了千年。  

而千年之前,这种情况也有,却并不会如此激烈。  

据说当年青云天下的发展还是以俗世王朝的更迭为主,而仙宗,只不过是隐于仙山之上的避世之地。  

那时候百姓也对修仙者神异颇有耳闻,但并不觉得羡慕,因为枯坐深山并不是谁都能接受的事。  

直到中原诸雄混战,仙宗因为供奉而参与其中,发现了权利的香甜,就此一发不可收拾。  

随后便是世家联合,仙宗通亲,连丹宗都在不断物色上门女婿,然后不断地巩固实力,一步步成为了如今的庞然大物。  

究其原因,是真正能得到飞升的人其实并不多,于是更多人在乎的是当下所握住的权柄。  

季忧将毛巾递回,双手扶膝:“她在山上是怎么样的”  

卓婉秋闻声浅笑:“鉴主在山上极有威严,总是冷冰冰的样子,是灵剑山所有年轻弟子心中的神女,但谁也不会想到,她和公子在一起时会那么爱闹。”  

“她没什么朋友”  

“自灵鉴选择了鉴主之后,便没人再敢与她称朋友了,后来因为丁瑶的事,她也开始刻意与人疏远,不再深交。”  

季忧闻声皱眉:“丁瑶”  

卓婉秋点了点头:“鉴主一开始非要与丁瑶姐妹相称,说不喜欢别人见她就低头,后来丁瑶师姐便愈发尊贵,在宗内拉帮结派,性情越发乖张.....”  

“怪不得。’  

卓婉秋抬起眼眸:“鉴主和公子是偶然间遇到的”  

季忧想起了虚无山上的事,点了点头:“嗯,对。  

“这就不奇怪了,鉴主讨厌被安排的生活,骨子里有股......….”  

“叛逆”  

卓婉秋咳嗽一声,心说鉴主是您的,您当然可以说,我可不能说,于是又道:“据说鉴主小的时候就不想做掌教,把灵鉴丢出去好多次,有一次还把它沉进了玄海里,把整个灵剑山都吓坏了。”  

季忧脑补出一个调皮捣怪的小姑娘,赤着脚跑到海边非要把鉴子丢了的画面。  

“后来呢”  

“后来玄剑峰弟子总被天剑峰欺辱,大概也是被小鉴主的态度影响了,众人都觉得小鉴主既然如此排斥,灵鉴终归还是要回到天剑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