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这就是癌啊(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平民私自修仙是杀头之罪,这是大夏铁律,毕竟都修仙了,朝廷就管不了了。  

但起先,季忧和他们语言不通…  

这个世界用是古汉语体系,但发音十分不同。  

他听不懂也不会说,只能假装失心疯,整日在街上摆些穿背带裤打篮球的专业姿势,以免叫人起疑。  

而云岭深处捡到的那卷仙书,则被他视为立命之本。  

古代的夜晚没有手机还能做什么,修呗!  

渐渐地,他开始有了些仙道底子,又听树上的书生高声念书,于是语言也熟悉了不少,便想多了解一下这个世界。  

然后他就并从一本叫做夏律仙规的书中得知,平民私自修仙原来是会令人摸不着头脑的大罪…  

而留给他的出路,便只剩下两个。  

一是努力些,弱冠之前修到下三境圆满,让七大仙宗见了直呼捡到宝,朝廷也就无可奈何了。  

二是玉阳县向北有一座山寨,寨内都是痛恨仙宗与朝廷的私修,为扩张势力正广邀群雄,看上去前途尚可,晋升的路子也比较透明。  

季忧思来想去,最终决定明年秋日上山,证道绝世悍匪。  

原因很简单,吃民脂民膏的正统修仙者太多了,他不太想成为压死老邱这种贫苦家庭的其中一根稻草…  

翌日晌午,红日薄发,便到了玉阳县田产清算的日子,负责此事的差役握着杀威棒,并列三排从在街上走过,威武不凡。  

“快些快些,动作快些,莫要磨磨蹭蹭。”  

“今年有仙人庇佑,无灾无害,是个丰年,而我大夏与北原外的巫蛮正在交战,国库空虚已久,于是太爷有令,今年税奉必须足份。”  

在差役的催促之下,玉阳县千家万户都打开了地窖,将备好的六成粮产搬出后仔细清点,均分两份,做了登记。  

其中一份是大夏田税,另一份则是仙宗供奉。  

千年之前的青云天下曾有诸国混战,大夏太祖为铸就千秋霸业,于是和各方仙宗订下供奉之约。  

约定之中,只要隐世仙人能助大夏一统中原,此后每年就会多收些税款,用做仙宗供奉。  

曾经的仙人是会下山斩妖除魔,顺便为村中幼童看病祛邪的,而等大夏入主中原之后,那些传说便成了戏文中才会有的绝唱。  

后来,青云天下又起了教运之争,各仙宗广收门徒,仙奉份额每年都在上涨,压得百姓无法喘息。  

而他们自己,则全都藏在仙山之中悟道修行,吃着民脂民膏,求着缥缈仙道,不问世事。  

对早已麻木的大夏百姓来说,这似乎是自古便流传下来的天公地道。  

但作为外来和尚的季忧在第一次了解到供奉与被供奉间的关系时,脑子里只有一个词汇。  

癌症。  

仙宗、仙道、仙人,已如无序的细胞组织,截断了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并无所顾忌地地榨取着这方世界的生命力。  

这就是癌啊。  

季忧踏出季家祖宅的门槛,看着差役从街面走过,心说事已至此,先吃饭吧。  

玉阳季家名义上已经没了,田产也被别家霸占了个干净,虽然不用交税,但吃饭却是难题。  

不只是饭,美女师尊、妖艳师姐、萝莉师妹,这些穿越者的基本配置,他统统没有。  

而老邱,他家连今年的税俸都凑不够,还要去老岳丈家借,他也不想去添麻烦了。  

好在牌坊街的商户都曾是季家产业,他在这里还算是有几分薄面,选个店去做个牛马,饱饭还是可以混上的。  

不过就在季忧走到饭馆门前,牌坊街的主路忽然传来一阵马蹄声。  

抬头望去,三驾珠围翠绕的红木马车沿街驶过,华贵无比,与两侧泥瓦屋仿佛不该存于一世。  

前面两架之中坐了一老者和一女子,皆是身穿绣金白袍,腰系华贵的长剑,周身灵光若隐若现,面无表情,一副仙风道骨之姿。  

第三架随后而至,车上坐的是另一名女子,身着烟纱散花裙,眼眸如水,坐姿端庄,带着几分傲气,颇有大家闺秀的风范。  

不过在看到路边的季忧时,马车上的女子微微皱眉,伸手将珠帘垂下。  

便在这匆匆一眼之后,三驾马车沿街驶过,朝着县衙的方向而去。  

“看来是天书院仙长到访,要接方若瑶去盛京了,季少爷怎么不与其同去?”  

“季少爷风姿卓越,自然是看不上天书院这等仙宗。”  

季忧回过神,循声看去,就见饭庄里有两位食客正盯着他,带着不怀好意的表情。  

这二人一个叫贾思聪,一个叫董威,皆是原本那个季少爷的同窗。  

家业仍在时的季少爷,是个路边见到条狗都要骂上两句的纨绔子弟,所以在同辈人中结了不少梁子。  

贾思聪走到他身前:“方小姐后日便要启程前往盛京,前夜特地在府里宴请宾朋,我们可都去了,就是没见季少爷?你这未婚夫做的,未免太令人寒心了。”  

“贾兄糊涂了,方若瑶不早就与他退婚了?”  

盛京是大夏国都,当世七大仙宗之首的尼山天书院就在那里,据说太祖皇帝本就是出身天书院的圣人,王图霸业铸成之后,自然也就依尼山建都。  

传闻之中,盛京城内繁华至极,亭台高立,曾令无数文人墨客倾心,作出盛京赋咏京等千古文章。  

方若瑶如今被选为天书院弟子,前往盛京自然便是入学,县里百姓说她一步登天,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