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0章 朝聘周王室最后的高光(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李然回到府邸,发现宫儿月和丽光已经睡下,于是也不打扰她们,只管是回了自己的屋子睡觉。  

因为明天便是朝聘之会,事关重大,李然便也早早歇息,至于范蠡是什么时候回来的也都不知道。  

次日清晨,李然刚一起床,赵鞅便来拜访。  

因为这次朝聘,其实说白了就是赵鞅发起的。其目的也是为了彰显自家的实力,并可奉晋室而复兴霸业。  

只是,晋国之前称霸,完全是以国君的名义,而今日的复霸,虽仍然是依托国君,但实际上就是以赵鞅公卿的身份。  

对此,大家也都是心知肚明的。  

朝觐述职的礼仪规定比较严格,所有诸侯应按照公、侯、伯、子、男的五等爵位,身穿不同服饰,列于不同的位置。  

公爵立于东面,侯及其各爵立于西面,按此顺序挨个述职。  

诸侯手中所执的礼器是珪,是一种长条形的玉器,公所执的珪是九寸桓珪,侯为七寸信珪,伯为六寸躬珪,子为五村縠珪。  

这些李然都是安排的妥妥当当,没有丝毫的疏漏。  

而这些个礼乐典章的实施,也让周王匄是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自豪感和认同感。  

他做了这么多年的天子,也只有今日才真正是像那么一回事了。  

因为吴国和楚国,并非是国君前来,故而被安排在最后面。再说吴国和楚国因为是自称为王,前来朝觐本来也是名不正言不顺。  

宋国虽小,但是因为其为殷商后裔,作为优待,其爵位也是最高的。  

所以,宋公反倒是排在了最前列。  

其他的诸如鲁国、郑国、卫国、陈国、蔡国、曹国等皆是一一按照爵位排序。  

诸侯们先给周王匄献上玉帛、珍玩及土珍异产,这便是“朝贡”。  

待所有人朝贡结束,周王匄起身笑道:  

“诸位有心了!还请李相还礼吧!”  

李然做为此次朝聘的相礼之人(相:古时国君行朝聘、盟会、享宴、祭祀之礼,必有佐助之人。其人为“相”,其事为“相礼”,亦简称“相”),也是早做了一番准备。只见他命人拿了一些玉璧和巾帛出来,进行还礼。  

一切都在有条不絮的进行着,随后各国的使者又是纷纷“述职”,汇报着各个封国的情况。  

其实,这一套礼节最早的时候,是用来彰显周天子绝对的掌控力的。  

但伴随着周王室的衰微,却更多的是只流于形式了。  

赵鞅是代晋侯发言,将晋国最近的情况进行了详实的诉述,周王匄听完,不禁是点了点头,并且是首先诵得一赋:  

六月栖栖,戎车既饬。四牡骙骙,载是常服。  

猃狁孔炽,我是用急。王于出征,以匡王国。  

比物四骊,闲之维则。维此六月,既成我服。  

我服既成,于三十里。王于出征,以佐天子。  

四牡修广,其大有颙。薄伐猃狁,以奏肤公。  

有严有翼,共武之服。共武之服,以定王国。  

猃狁匪茹,整居焦获。侵镐及方,至于泾阳。  

织文鸟章,白旆央央。元戎十乘,以先启行。  

戎车既安,如轾如轩。四牡既佶,既佶且闲。  

薄伐猃狁,至于大原。文武吉甫,万邦为宪。  

吉甫燕喜,既多受祉。来归自镐,我行永久。  

饮御诸友,炰鳖脍鲤。侯谁在矣?张仲孝友。  

周天子如今对于赵鞅自然是最为重视的,所以他也是毫不吝惜言语,直接是将《六月》通诵了一遍。  

而要说这《六月》到底是个什么意思呢?  

其实说穿了,就是在夸赞赵鞅的能力。因为,《六月》中所谓的“匡王国”、“佐天子”、“定王国”、“万邦为宪”,这可都是身为霸主的职责。  

周天子如今诵得此赋,显然就是认同了赵鞅身为霸主的身份。  

赵鞅听罢,稽首拜谢,并是回赋《沔水》。  

“沔彼流水,朝宗于海。鴥彼飞隼,载飞载止。嗟我兄弟,邦人诸友。莫肯念乱,谁无父母?…”  

很显然,赵鞅的意思就是:这些都是我应该做的,“朝宗于海”是河流应该做的,而替天下谋取太平,也是他应该做的,毕竟谁又愿意一直动乱下去呢?”  

如此这般,周王是在李然的帮助下,一个接着一个的作赋,然后所有的诸侯也都一个接着一个的回赋。  

等到各个诸侯国述职完毕,半天时间也就差不多结束。  

到的最后,大宗伯李然则是面朝各大诸侯,朗声道:  

“公属百官,赋职任功。弃责薄敛,施舍分寡。救乏振滞,匡困资无。轻关易道,通商宽农。懋穑劝分,省用足财。利器明德,以厚民性。举善援能,官方定物,正名育类!”  

“我周邦之根基,乃为仁德!希望诸公能够不退初心,回国之后务要偃武修文,于民休养,宽以待民,不可重蹈了昔日殷商之覆辙!”  

众人闻言,都是应声一片,并纷纷是对此赞不绝口。  

周王匄亦是捋着胡须,笑盈盈的看着眼前的这一切,心里可别提有多美滋滋的了。  

赵鞅这时,又是率先站出,朝周王匄行礼道:  

“王上!臣以为此次机会难得,既然各邦诸侯皆在,又是以天子为尊。在下以为可为盟誓,愿普天之下,共享太平!”  

周王匄点头道:  

“赵卿此言有理!既如此,明日便在王畿举行牺牲大典!李相,此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