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4章 曙光初现(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中行寅听了高强的话,站了起来,来回踱步,苦思冥想。  

范吉射眼珠子一转,只得是退而求其次:  

“叔父,此事既已做下,我们便再无回头路了。眼下只有取胜,才能重新夺回主动,否则势必将受制于人。叔父若决意要打晋阳,就必须得速战速决!只不过…韩不信和魏侈的兵马随时都可能杀到,对他们也不能坐视不理!”  

“依侄儿之见,可另派一路大军直取绛城!如此或可迫使绛城之师回转,唯有如此才能震慑住他们!”  

高强闻言,忙道:  

“主公,此举万万不可,分兵乃为兵家之大忌,而且攻打绛城,就等同于坐实了谋反的罪名…”  

范吉射怒道:  

“高强!我和叔父在此商议,你却一直在那是叽叽歪歪,好不烦人!你来晋国这许多年,办事也算是尽心尽力,但是如今你年事已高,却反倒是对自己的往昔之事是耿耿于怀,当真是莫名其妙!你就不必再说了!”  

高强闻言,不由一时悲愤至极,泪流满面,心中是极度憋屈。但也只能是闷不做声,不敢再言。  

中行寅斜眸瞥了一眼高强,随后说道:  

“嗯,如今也无有他法了,既如此,贤侄可率朝歌之师直取绛城,若能挟住国君,则万事大吉!若是不能取胜,也可牵制他们前来晋阳!”  

“传令下去,司马籍秦速率陆浑之师攻打晋阳,务必在这两日内将其拿下!”  

范吉射严正肃目道:  

“诺!”  

范吉射领命而去,但见中行寅却是双手别在身后,望向了晋阳…  

晋阳这边的护城河,已被中行寅用引流和堵塞的方法切断,所以如今护城河内已经是没了一滴水。  

不过城内的水井齐备,倒也并不会因为被断了河道而缺水。只是,少了护城河的这一层防护,中行寅想要攻打晋阳城,自然是更为便捷一些。  

此时,李然还在与赵鞅商议守城之事。恰巧在这个时候,城门处通报,敌人再次来袭。  

赵鞅自从入了晋阳后,本就一直是甲胄不离其身。此刻听闻敌情,不由又是持起身旁的大剑。  

“先生且在此等待,鞅这便去会上一会!”  

李然嘱咐道:  

“绛城那边传来的消息,对中行寅不利,他极有可能在做困兽之斗,将军切不可大意。若实在不成,可依计行事!”  

赵鞅笑道:  

“先生请放心,鞅自当理会!”  

赵鞅匆匆出门,李然目送其离开,一旁的范蠡说道:  

“先生,晋阳应该是无恙了吧?”  

李然却淡然言道:  

“呵呵,自是不会有恙。如今这晋阳被董安于和尹铎打造得是如此的固若金汤,纵是中行寅兵力再盛,也是无可奈何!”  

范蠡也是不由言道:  

“也亏得先生入晋以来,替赵中军是运筹帷幄,否则这一番决战,到底是谁胜谁负,还真不好说!”  

李然不由是捋了一下他那也已有些花白的胡须,与范蠡言道:  

“你且去看看战况如何,随时来与我汇报。”  

范蠡领命而去,来到城门处,发现众人正在齐心协力的抵御中行氏的攻击。  

看来中行寅这一次,是铁了心要攻下晋阳了。外面的嘈杂之声可谓震耳欲聋。  

几番冲击之下,已经有敌人攀上了墙头,但又纷纷是被守军给刺了下去。  

范蠡又登上城楼,并是随手捡起了一块散落在地上的盾牌,冒着流矢入得其内。  

只见这时阳虎正身穿灰犀皮甲,手持大剑,不断的呼喝着身边的人进行抵御,而赵鞅也在不远处观阵。  

他再往城下探去,但见城下密密麻麻的全是人,只因中行寅已经下了命令:先登部众,赏百户,赐爵一级!  

正所谓‘重赏之下,必有勇夫’,这些个陆浑之戎如今是各个奋勇争先,而冲车也已经到了城门,开始冲撞着城门。  

只不过,实木且有数尺厚的城门,倒也并非这么容易击溃,在一番连续撞击过后,城楼上的人也立刻是组织起反击,一阵箭矢和巨石,城楼下又有不少人是被活活砸死。  

而利用云梯或者绳索往城墙攀爬的,也是纷纷掉下。惨叫声、呼喝着、战鼓声不绝于耳,范蠡也是看得心惊肉跳。  

这一仗,一直是打了两个时辰,中行氏的大军固然死伤惨痛,却依旧没有退意,依旧是蜂拥而至,就如同是蝗虫一般,乌泱一片,连绵不绝,也不知何时才能停歇下来!  

赵鞅见此,也是在阳虎耳边低于几句。  

阳虎得令,将大剑交给副将,自己则是匆匆离去,不多时阳虎又回来是继续督战。  

范蠡观战一阵,知道双方已经是就此僵持住。但相比较而言,死伤更多的自然是攻城的中行氏一方。  

但是,中行氏毕竟又仗着人多势众,一直在不断给晋阳施压。  

双方都知道,只要晋阳的城门被攻破。到时候就算赵鞅的部众再神勇,也绝难抵挡这潮水一般的敌人。  

范蠡见得此情形,正要回去向李然复命。陡然间,却又听到远处一阵轰鸣声,竟是从敌阵后方传来!  

范蠡眯着眼睛望去,但见一股水流,竟是有如万马奔腾之势,直接朝着晋阳而来。其来势之凶猛,甚至是要将城楼也一同冲塌!  

水流直达护城河处,并是灌入原本已是干枯的河床。其冲击之势,虽是消减了大半,然而这依旧是人体所难以承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