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6章 巧言谋事(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太子荼听君父如此说,这才开口说道:  

“孩儿方才去面见了李子明。”  

齐侯杵臼听得此言,便立刻是示意芮姬扶自己坐起来。太子荼也要上前帮忙,待齐侯杵臼坐起来之后,随后问道:  

“哦?荼儿以为此人如何?”  

太子荼说道:  

“此人能言善辩,确是人才。只可惜他并无心意事齐,实是有些可惜!”  

齐侯杵臼咳嗽几声:  

“咳咳…那…此人是否留不得了?”  

太子荼稍一迟疑:  

“孩儿认为,杀此人弊大于利!”  

齐侯杵臼“哦”了一声:  

“何以见得?”  

太子荼上前,跪坐在齐侯的榻沿,并是说道:  

“此人名扬天下,乃为天下士人之望。如今又有周室太史的身份,如果贸然将此人杀了,只恐要失天下士人之心!”  

“此为其一,再者,便是杀了此人,对我们也并无益处,反倒是会让鲁国与我齐国不死不休,或将不利于君父之志!”  

“这第三嘛,据孩儿所知,如今晋国的中军将赵鞅,乃与李然是关系斐然。赵氏眼下,虽正值内忧之际,但毕竟赵氏于晋国已历五世,其势力绝不可小觑。”  

“所以,儿臣以为,李然此人还不能一杀了之!”  

太子荼在和李然一番谈话之后,觉得李然之所以不愿意辅佐自己,乃是因为担心田乞会有朝一日加害于他。  

所以,在他看来,如果他能够证明自己有能力护他周全,那李然便会理所当然的答应此事。  

所以,太子荼如今自然是想要留得李然一命的。  

齐侯杵臼听罢,不禁是沉咛道:  

“此子既然杀不得,那么让他离开临淄吧,徒留于此也是无用!”  

太子荼闻言,正要开口说话,但听宫正在外面汇报道:  

“君上,田大人在殿外求见!”  

齐侯杵臼闻讯,又捋了一下胡须:  

“嗯…让他进来!”  

不多时,田乞便是走了进来,大行君臣之礼。  

随后,齐侯杵臼道:  

“赐席!”  

于是,田乞在入定之后,齐侯杵臼又道:  

“田卿不必拘礼,有何事要说尽可畅所欲言。”  

田乞看了一眼太子荼,并是回道:  

“君上,臣一直对君上都是开诚布公,可不敢有半分的隐瞒呐!”  

齐侯杵臼赞许的点了点头:  

“寡人自当知晓,希望你日后对荼儿,也能如此啊!”  

田乞欠了一下身子:  

“太子乃是储君,臣自当尽心辅佐,还请君上宽心。”  

齐侯杵臼这才问道:  

“你这个时候见寡人,究竟是所为何事?”  

田乞回道:  

“回君上,那李然来临淄也有一段时日了,不知君上究竟是见还不见?若是君上当真要见此人,臣以为如今便可见上一见了。若是不见,这便可让其自行离开,也不必让此人多留临淄了!”  

齐侯杵臼闻言,则是淡淡的说道:  

“那…依田卿之意,寡人是见…还是不见?”  

田乞思量一阵,随即开口道:  

“臣以为,见与不见,都不过是在君上一念之间。君上想必也早有决断,臣可不敢妄加臆测!”  

齐侯杵臼缓缓道:  

“此子乃是天下闻名,其实…寡人还真是想见上一面…但是又久闻此人诡计多端,话术了得,寡人也担心会被他给诓了过去!”  

田乞不屑道:  

“此人确实能言善辩,但是再厉害,也不过是些唇舌的功夫罢了。君上身为一国之君,又岂能被他这三言两语给说动了?”  

齐侯杵臼又看向了太子荼:  

“荼儿,方才寡人所言,你以为如何?”  

太子荼闻言,则是顺势应承道:  

“儿臣以为…君父可见上一面。若是不见,终究是有失我齐国的礼数!”  

齐侯杵臼微微点了点头,并是微微一笑:  

“嗯…荼儿既这么说,那寡人就见上一见便是!田卿!”  

田乞闻言立刻躬身回道:  

“臣在!”  

齐侯随后是肃目又不失谦和的言道:  

“就有劳田卿与太子一起,前去转告李然,明日朝议,寡人便要召见于他!”  

太子荼也是直接领命,下站之后躬身作礼,与田乞是一起应道:  

“诺!”  

待二人礼毕,便是缓慢退出了齐侯的寝殿。  

很显然,齐侯杵臼之所以会如此安排,其用意就是要尽可能的撮合他们二人的关系…  

一路上,太子荼却是面带笑意,是与田乞问道:  

“田大人,听说你府上有一门客,名唤竖牛。据说…此人曾与李然有过怨仇,不知是也不是?”  

田乞则是回道:  

“哦,太子所说的确有其事。只不过,此人不过是我府上诸多的门客之一,他和李然究竟是有何过节,乞却也不曾询问过,所以对此也并不知晓。”  

太子荼不由一笑:  

“哦?难道大人却是连自家门客的底细,都不曾打听过?”  

田乞却是一个摆手道:  

“在下家中门客虽多,却也大都是些无用之辈,总不能让臣一个个都打听一遍吧?”  

其实太子荼非常清楚,田乞在这里是绝对没有说实话的,但他也没有再继续追问。  

二人径直是来到官驿,李然得知是太子荼和田乞一起前来,便知道觐见齐侯之事已水到渠成了,便是立于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